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友嘉打造创新商业模式
掌握智慧机械核心技术

【作者: 陳念舜】2017年03月21日 星期二

浏览人次:【11562】

尤其迈向工业4.0时代后,台湾正积极发展的智慧机械产业势将跨足更多传统机械业未曾触及的专业知识、技术和服务领域。不仅将改变现有产品设计与制造方式,也会对传统机械业以销售产品为主的商业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如何透过自行研发、购并或合资、国际结盟等方式,让台湾厂商能在投入相对较少资源和时间的前提下,与其他智慧感测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慧等业者无缝整合;从而自拥有技术与产品的国外厂商取得,或借二次开发出独有的核心技术,乃成为未来智慧机械产业成败关键。


因此,目前除了政府须加速检讨相关法规,建构足以支援的基础设施和实验应用场域;企业也应思考新的营运方案及获利模式,避免可能的风险。包含未来异业合作已不仅止于单纯的合作计画或结盟,还要让原来各有产/企业文化与商业模式的团队,能经共同语言和协作平台整合,并分摊于数位化、虚实整合后的产品生命周期里的新增内容及风险。


兼顾长短生命周期 硬+软加速新品上市

前者如资策会科技法律研究所于去(2016)年发表「产业科技创新之法制建构计画成果」的国际研讨会上,行政院科技会报副执行秘书叶哲良表示,当前行政院正推动的多项创新产业方案,皆须依附在台湾已相当成熟,可自行移动成长的传统半导体、资通讯(ICT)、代工产业巨轮上共存共荣,才能携手通往「硬+软」的数位经济。


然而,半导体产业因为可透过不断研发、扩大规模,使成本稳定下降、需求成长,吸引支援的IT技术人才源源不绝,较为接近工业4.0水准,为机械业所望尘莫及,亟须思考可复制成功的商业模式。叶哲良认为,未来企业资本额必须够大到数十亿,才足以应付投入庞大的沉默成本,不知何时才能回收,台湾中小企业恐5~10年内都玩不起。


叶哲良表示,过去20年来虽台湾制造业确实靠自动化获利,但到了近10年已开始逐步下滑,还须加入软体以达到智慧化需求;进而因应各家单机或整线输出(Turnkey)的不同商业模式,创造机器价值。 「尤其现在每样产品都要求空运、零库存,才能加快交货和产品上市速度。制造业唯有靠软体SI拉平产品生命周期,才能跟得上需求。」鸿海集团则是全球最佳软体SI厂商之一,可在模具智慧化领域,将原本须耗时30~40天的design cycle缩短为3天。但台湾虽有众多硬体系统整合商(SI),却少有软体业者,犹待双方加强整合。


扩大规模获益 友嘉连结全球创新

友嘉实业集团(FFG)总裁朱志洋也在同场研讨会,分享在产业技术研发与全球创新力连结的成功经验和因应策略,该集团至今共并购超过40家品牌、60处生产基地分散在世界10大机械制造国,也属台湾同业少见。


依Gardner最新统计,2015年台湾机械业生产及出口排名双双下滑,总产值约USD.40亿元,昔日黄金纵谷有褪色疑虑。其中,来自车床&铣床等金属切削机种贡献产值50%,约USD.20亿元左右;须再加上磨床,才大致相当于友嘉集团年产值约USD.23亿元,而该集团在台湾5家品牌年产值合计约2亿,约占8%,其余92%皆来自国外。


朱志洋进一步表示,早在1989年工研院统计台湾前10大工具机厂排名中,友嘉实业当年营收不过NTD.100万元,曾为台湾最小工具机厂,却在短短30年间蜕变成世界第三大金属切削工具机集团,系经一连串并购国际悠久品牌策略后,始提升于全球工具机市场地位。目前不仅旗下子公司分别在航太、汽车、能源应用领域分居前三名,轨道车辆排名世界第五;较鲜为人知的是,还有子公司属「德国工业4.0工作小组」的创始会员之一,可在工业4.0跑道上抢占先机。



图1 : 2015年台湾机械业生产及出口排名双双下滑,来自车床&铣床等金属切削机种须再加上磨床产值,才大致相当于友嘉集团年产值约US.23亿元。 (资料来源:业者提供)
图1 : 2015年台湾机械业生产及出口排名双双下滑,来自车床&铣床等金属切削机种须再加上磨床产值,才大致相当于友嘉集团年产值约US.23亿元。 (资料来源:业者提供)

因应现今台湾政府提出的智慧机械推动方案里,友嘉也将在「连结全球」课题上,持续透过国际合资、并购与研发合作,扩大全球市场、连结整合技术与人才。朱志洋认为:「目前是台湾工具机厂扩大规模的最好机会,不必担心企业过小难以竞争,而不敢争取权利。反之,应更了解制造与销售利润同样重要,才能趁机跟进国际品牌,自主掌握通路。」


研发产业核心技术 与伙伴连结未来


图2 : 友嘉集团率先发表可适用于客制化手机外壳的Turnkey示范生产线,整合了Siemens、KUKA等智慧制造和销售系统联网友嘉Cloud-based SCADA,呈现整厂监控管理的情境。 (摄影:陈念舜)
图2 : 友嘉集团率先发表可适用于客制化手机外壳的Turnkey示范生产线,整合了Siemens、KUKA等智慧制造和销售系统联网友嘉Cloud-based SCADA,呈现整厂监控管理的情境。 (摄影:陈念舜)

至于「连结未来」,则将以工业4.0新架构,整合友嘉旗下40个工具机品牌,推动智慧工厂整厂输出。举集团内德国子公司所提供的工业4.0 Turnkey解决方案,在全球仅有3家做得到。只要客户下单提供图样,就能从机台一路到夹治具、自动化仓储系统配到好,且在台湾价格仅须原来1/3。


到了2016年芝加哥国际工具机展(IMS)期间,友嘉更与其他欧日系工具机大厂仅推出单机+感测器产品不同,破天荒发表可适用于消费电子客制化手机外壳(FSK)、汽车大量生产(FFR)的两条智慧工厂Turnkey示范生产线,各有工具机、机器人及监控系统组成。前者整合了Siemens、KUKA等智慧制造和销售系统,可经现场即时联网,串接友嘉Cloud-based SCADA,以呈现整厂监控管理的情境,并连结到杭州、台中远端工厂,依客户输入的手机品牌、型号、外壳花纹设计与签名,生产个人化机壳。后者则透过Rockwell公司FactoryTalk,实现了可视化和远端即时监控,以加速实现汽车连杆内径的自动化精加工和检查程序,降低生产成本。


朱志洋强调,未来工业4.0必须靠打群架,否则没有一家企业能独力完成。台湾的机会在于因具备ICT产业基础,可从智慧机械、制造切入;再将大数据分析运用到极限,运行智慧工厂。友嘉也对此提供了开放式创新架构,可与Siemens、KUKA、Bosch、SAP、FANUC、B&R、Microsoft等全球11家领导伙伴联手,确保从智慧工具机到智慧制造、智慧工厂等领域,都能符合各产业客户需求。预计在2017年汉诺威EMO,还将向全世界展示5条先进的工业4.0示范线,涵括汽车、航太、轨道交通、IT/3C和精密模具。


打造成功商业模式 提供合宜解决方案

另依友嘉集团工业4.0事业部总经理马仁宏在隔周举行的「近代工程技术讨论会」上演讲,也提到工业4.0发展将引领全球产业、公司转型,但仍有许多技术课题待解决。其中,因为老客户也期盼整合、更新既有设备、软体及资讯系统,而友嘉从旗下工具机品牌的单机开始,到整合软体、制程Domain knowhow,形成Turnkey解决方案销售,都为了加值工具机产业的核心。


「虽然欧系厂商在此领先亚洲甚多,友嘉与其他欧日系厂商最大不同,即是不仅在企业内部推行制造服务化、产品租赁制度,且更为开放及兼容并蓄。」包括可将现有工具机、自动化设备任意混搭组合,输出整厂/线,与国内外产业专用机厂商紧密合作,而不限于自家单机的小圈圈,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最重要的,还有创新商业模式,这也是友嘉成为全球第三大工具机集团的主因之一,具体策略则是经由国际并购及合资、结盟,将在工业4.0扮演越来越吃重角色。马仁宏分析未来工具机情境,将不再只是单一工具机,而是以之为核心的智慧工厂及制造,友嘉则可望建立一个以「工具机使用者(金属加工业者)」为核心的智慧型企业,提升企业价值。


过程中虽有部分操作员会被可人机互动、具备学习能力的智慧机器人取代,解决缺工问题;仍有部份人力会通过进修学习,升级为工程师、厂长,负责管理厂内多部新旧或品牌不同的工具机,并加入各式不同类型的机器人、FA自动化及量测设备,均须经数位化沟通与整合,才能应付未来通讯互联、重新组线的需求。为了更方便管理,也导致多种生产设备的软硬体资讯、功能及分析、预测与先进ICT载具(VR/AR)变得很重要。



图3 : 未来工具机情境,将不再只是单一工具机,而是以之为核心的智慧工厂及制造,友嘉则可望建立一个以「工具机使用者(金属加工业者)」为核心的智慧型企业,提升企业价值。 (资料来源:业者提供)
图3 : 未来工具机情境,将不再只是单一工具机,而是以之为核心的智慧工厂及制造,友嘉则可望建立一个以「工具机使用者(金属加工业者)」为核心的智慧型企业,提升企业价值。 (资料来源:业者提供)

除了制造系统的数位化外,未来工业4.0还应涵盖销售在内的企业整体价值链及跨产业供应链系统等变数的数位化整合。马仁宏表示,友嘉对工业4.0的愿景是专注于客户,并让客户感受到价值。不仅站在卖工具机的立场,限于制造流程中的硬体机械,还提供了所需整合解决方案与服务,以运用大数据分析各行各业客户在厂内营运流程里分散的整体价值链环节;从自家工厂开始,逐步成为工业4.0标竿企业。


由于未必每家客户都适合采购工业4.0整套解决方案,马仁宏重申台厂优势,就在于能生产出各国推动工业4.0所适合负担的装备,客户得以分阶段目标投资、技术框架、产线需求、供应商能力,快速提高报酬率,且未来扩充性无虞。


在进入工业4.0时代后,各家End User核心技术未必是唯一竞争优势,还可选择掌握商业模式。也就是在初期设计阶段,就与Turnkey供应厂商协同作业,共同开发出可行的设计加工技术;工具机厂也能与上游零组/配件、软体供应商伙伴合作,提出可行的ECO system架构。重点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关键,系于能否让使用者二次开发,友嘉则负责提供所需机台、生产线、大数据等工具的解决方案,为客户架设好平台。


相关文章
可视化解痛点让数位转型有感
机械手臂提升高空作业安全
智慧机械盼加值替代进口
齿轮螺杆加工机朝数位转型
迈向「2050净零碳排」先求共识 国际供应链须应变创商机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台达机电事业群安规实验室取得美国UL Solutions授权 交流马达驱动器及伺服驱动器测试验证能力获高度认可
» Secutech 2024 台北国际安全科技应用博览会推动AI赋能.展现超越安防新动能
» Basler 与 Siemens 强强联手推动机器视觉和工厂自动化
» 博世叁与米兰EICMA机车展 采软硬体解决方案及动力系统引领未来
» 东元墨西哥低压马达厂投产 促北美短链布局成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3TCA6V0GSTACUK4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