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2001年电子产业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 吳秉思】2001年12月05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5329】

2001年遭逢多种负面因素的打击,而使电子产业的市场受到相当大的冲击,首先是2000年的市场预期过度乐观,导致过度下单,库存过多,连带影响2001年的需求。其次是全球经济衰退严重(表一),使消费者购买意愿降低。当然911事件则更有雪上加霜的效应。这是整个大环境结构面的态势。由于每个电子产品的产业特性不一,所受到的大环境局面影响之深度也不相同。逐一探讨有助于更了解2001年电子产业发展概况的真实面,并预测2002年的大势。


表一 1999~2002全球GDP走势
年份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成长率 3.4﹪ 4.5﹪ 1.9﹪ 2.6﹪


Pentium 4和Windows XP无法拉拔PC出货量之增加

在九○年代末期虽然业界提出行销的「后PC时代」或「IA时代」的观念,企图以新概念的产品来平衡电子产业过度倚重PC的现象,但PC及其周边设备所建立的基础,不易在短期内撼动,依然是电子产业的火车头。 2001年的PC销售量受到库存和大环境的影响而不振。


原先在2001年上半年估计全年会有6%左右的成长,但在第三季时,已往下修正为-3﹪左右(表二)。造成PC市场低迷的另一主因是PC缺乏关联性的应用,使消费者无意更新PC。美国IT产业在2001年的预算大幅削减,也使得PC在企业界的采购量大减。


Intel为了刺​​激PC的销售量,决定推出Pentium 4,并连带加上诸多有利的配套方案,如支援PC-133的晶片组在2001年第3季提前推出,使用户不必担心DRAM价格的沉重负担,而乐于采用Pentium 4,加速Pentium 3和Pentium 4的世代交替。


另一方面台湾的晶片组供应商也相对推出支援DDR的额外选择,在第四季Microsoft推出新版作业系统Window XP,配合Pentium 4的组合,可望重演往年的Wintel模式,刺激PC市场。无奈在欠缺关键性应用的情形下,此如意算盘并未成真。


此一现象或可解释为后PC时代的前兆,只是在量与能可和PC相抗衡的新兴产品尚未出现之前,对整体产业界的伤害是很大的。 PC的表现不如预期,对于相关零组件市场的负面作用极大,诸如DRAM和LCD,就首当其冲。


表二 2001年全球PC出货量预测
  Change(%) 1Q01 Change(%) 2Q01 Change(%) 3Q01 Change(%) 4Q01 出货量(百万台) 2000 Change(%) 2000 出货量(百万台) 2001 Change(%) 2001
Western Europe  
Best Case 5.9 -4.2 -1.0 2.0 29.0 4.8 29.3 0.9
Worst Case 5.9 -4.2 -4.0 -3.0 29.0 4.8 29.3 -1.4
Pervious Forecast 5.6 10.3 12.3 10.0 29.0 4.8 29.3 9.6
United States  
Best Case -5.1 -7.1 -7.0 6.5 47.7 8.9 46.3 -3.1
Worst Case -5.1 -7.1 -15.0 -4.0 47.7 8.9 43.9 -8.0
Pervious Forecast -5.1 -1.9 0.1 6.7 47.7 8.9 47.8 0.1
Japan  
Best Case 13.9 -3.3 -3.0 5.0 13.9 30.6 14.4 3.3
Worst Case 13.9 -3.3 -7.2 -4.0 13.9 30.6 13.9 0.1
Pervious Forecast 13.8 8.7 11.0 14.0 13.9 30.6 15.6 11.9
Asia/Pacific  
Best Case 15.5 12.2 8.2 8.6 17.3 29.7 19.2

11.0

Worst Case 15.5 12.2 2.7 1.8 17.3 29.7 18.7 7.7
Pervious Forecast 13.5 13.3 14.4 21.3 17.3 29.7 20.1 15.7
Others  
Best Case 1.4 -4.9 1.7 4.0 22.4 16.1 22.6 1.1
Worst Case 1.4 -4.9 -2.8 -1.2 22.1 16.1 22.0 -0.3
Pervious Forecast 1.4 -1.3 4.7 6.9 22.5 16.1 23.2 3.2
World wide  
Best Case 3.4 -3.0 -1.8 5.0 130.5 13.6 131.8 1.0
Worst Case 3.4 -3.0 -5.9 -2.5 130.5 13.6 127.2 -2.5
Pervious Forecast 3.1 4.0 6.4 10.1 130.5 13.6 138.4 6.1


手机市场将大有改善

事实上不只PC,从电子产业的其他应用产品的市场来看,在通讯和消费市场同样受到相当程度的冲击。 (表三)


表三 全球电子产品市场预测
System Type 1999

00/99

2000 Change

01/00﹪

2001* Change

02/01﹪

2002* Change

Computer/Office 321 374 17% 325 -13% 339 4%
Communications 221 265 20% 224 -15% 230 3%
Ind/Med/Other 130 136 5% 137 1% 140 2%
Consumer 90 98 9% 93 -5% 96 3%
Automotive 53 60 13% 61 2% 61 3%
Gov/Military 38 39 3% 40 3% 43 8%
Total 853 972 14% 880 -9% 910 3%


通讯产品以行动电话手机最具代表性。由于1999年手机市场的大跃进,下半年即开始出现短缺的现象,使得业界在2000年看好市场成长的速度应不逊于1999年,而大胆下单,使产能吃紧的现象更加严重。估计2000年全年的手机需求量为3.91亿支,产量却高达4.56亿支(表四),换言之至少造成6000万支手机的库存。 2001年在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手机的需求减缓,加上需消化2000年留下来的库存,使得实际生产量大幅衰退达两成。展望2002年,情况应会比2001年好,理由是除了库存的负面因素大为削减之外,若干新的需求也将造成刺激市场之效。


首先是手机面板的彩色化。在2000年彩色化的比率不过5%,预估2002年将逐渐增加,直至2003年达五成,2005年七成。


日本国内市场在2000年下半年即将开始全面性地推展手机面板彩色化,2002年欧洲和非日本的亚太市场将逐渐引进。北美市场稍后才会跟进,业界期待彩色面板的手机可使手机服务内容多样化,进而刺激对彩色手机需求的良性循环。


此外1999年~2000年购买手机的消费者,在2002年将会感觉手机机种老旧,而有强烈的换机意愿。欧洲在2001年秋展开的2.5G之GPRS服务,对于新手机都有刺激购买欲的动力。故2002年整体手机的市场将出现微幅的成长,虽不如1999年~2000年的高成长率,却比2001年大有改善。


表四 行动电话手机市场预测
年度 2000 2001 2002 2003
需求 数量(千支) 390732 376452 385000 435000
成长率 38% -4% 2% 13%
生产 数量(千支) 455732 356952 389500 440000
成长率 None -22% 9% 13%


半导体市场在第三季确定到达谷底

2001年的半导体市场的衰退幅度是历年来之最,主因是各领域都面临需求明显不振所使然。 PC在2000年秋后所紧缩的库存,拜PC产品生产周期较短之赐,在2001年第一季就大致消化至相当程度,各业者在第一季发现库存有减少的倾向之后,在第二季开始下较多的IC单子。不料第二季PC的实际需求量比预期少,使库存反而增多,并延缓至第三季。这便是为何原先业界判断第二季为谷底(图一),最后又延到第三季的原因。


DRAM业界在2000年终等到久未尝的好价格,于是扩充产能十分积极。没想到在2000年秋景气急转而下,DRAM开始供货过剩。由于来得突然,和市场所预期相差过大,业界大都判断只是一时的现象,在生产上仍维持全产能,而未有减产的动作。


在2001年初方完全确定景气翻转,供给过剩的结果,使平均单价一路下滑不止到第三季。虽然二三线业者都有减产的念头,可是占有率各达两成的三星和Micron,为了维持市场头等地位,以及打击其他业者,坚不减产,遂使库存消失缓慢,方是平均单价位下跌不止的祸首。


大部份的市场预测认为2001年的DRAM市场将有50%以上的负成长(表五),将创下历年最大幅度的衰退。幸好在11月初,三星和Micron开始有关闭部份晶圆厂的行动,DRAM价格方有回温的现象。


表五 全球记忆体市场预测
  2000 2001 2002 2003
DRAM 市场规模 31546 10526 8509 16550
成长率 36.3% -66.6% -19.2% 94.5%
SRAM 市场规模 7394 5351 5800 7500
成长率 62% -28% 8% 29%
非挥发性 市场规模 14199 10864 11822 16147
成长率 101% -23% 9% 36%


在2000年秋Internet的泡沫开始破灭,通讯基础建设急踩煞车,使得通讯IC库存恶化。大部份的新兴网路和通讯服务业者缺乏资金之奥援,网路扩充战争停顿,使得库存消失牛步化,到第三季方获解决。手机也有类似问题,且同时存在手机和IC在各通路上都发生库存的现象。所以第三季几可确认是谷底。


由于经济复苏迟缓,通讯和手机的需求依然不尽理想,幸亏库存已近完成调整,会带来若干新需求,第四季的情况会稍好。 2002年的IC产值可望比2001年略为增加。


半导体业者在2001年受创严重,即使是TI、STMicro都在第三季转盈为亏。各业者开始节制成本支出,预计全球2001年的成长率为-32%。由于2002年半导体景气并无反弹的迹象,2002年的成本支出将更少,预估会有-25%的衰退。


表六 全球LCD产值和设备投资额预测
年度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生产值 9501 9789 9891 17702 22982 25380
设备投资额 2413 4610 2109 5003 8354 6094


LCD压力可能延伸至2003年

2001年PC出产量的衰退,不仅重伤了半导体,对于LCD的打击更大。尽管LCD的应用市场渐有分散的倾向,依赖PC的比重程度仍高。依LCD的生产面积为基础,仍有70%的市场集中在PC,当中又以Notebook的比率为最高。


日本业界早在90年中期即已饱受LCD产销不平衡周期性循环之苦,而极力摆脱依赖Notebook。如今业界并未真正脱离对Notebook的倚重,但却另以摆脱CRT做为新的诉求。事实上尽管电子产业陷入空前的寒冬,显示器业界在技术的开发上,出现了前所未见的多元化,如同IC一样迈入多样少量的新时代。


依德意志证券的统计,2001年的PC出产量较2000年减少3%,达1.24亿台,当中桌上型PC的成长率为-5.1%,Notebook只有4.9%的成长。以LCD的总面积换算,Notebook占了43%。至于LCD监视器,拜和CRT落差缩小之赐,2001年出货量较2000年倍增,达1400万台,以LCD的总面积换算,约占了27%。非PC的应用领域占了30%,分别由行动电话手机、电视机、PDA、数位相机等多种应用领域所瓜分。


展望2002年,Notebook的成长估计在10%左右,配合LCD监视器需求持续明显的成长,2002年全年的LCD总需求量成长为24%(由14.1吋面板换算),2003年则为17% 。 LCD业界的生产能力扩充方面,2001年底较2000年底增加了25%,换算14.1吋之产能约为465万片,产能过剩比率为10%。


由于2002年~2003年,每年的产能扩充速度大约为17%,据此推算,2003年底将有6%的多余产能,因此LCD产能过剩的现象或许不比2001年上半年严重,未来两年仍难发生产能不足的现象,LCD的价格压力依然存在。


《图一 全球半导体市场预测》
《图一 全球半导体市场预测》

LCD产业经营激烈

2001的LCD产值成长持平,部份预测认为有微幅成长(表六),Nikkei Microdevices等则以为会有-5%的下滑。受到供过于求的影响,TFT LCD的平均单价大幅下滑,尤以2001年上半年最为显著,是导致市场成长停滞的原因。


LCD业界在接连于1999年和2000年产业的投资,以因应当时产能不足的状况,投资规模之大,是历年所罕见。当中以台湾业界积极跨入此产业,贡献最大。不过在2001年之后,投资的幅度显然已渐缓和(表六)。


由于日本业界渐有退出PC市场的倾向,在大尺寸TFF LCD玻璃基板的投产量成长较为缓和。台湾业界有五家专注PC用面板的生产,聚能的效益逐渐发酵,未来几年玻璃基板的投产量将可直追南韩和日本。日本业界将转型在低温多晶矽的技术统合上,并利用旧生产线转型生产手机用小尺寸彩色面板,形成全球LCD产业区域性分工的现象,由于PC用面板价格竞争激烈,拥有多产能的业者应能掌握价格和尺寸的主导权。


故2001年出现了合并的热潮,如联友和达碁合并的友达,奇美跨洋吃下IBM的DTI。未来LCD将和DRAM一样,走向少数业者分庭抗礼的局面。


显示器业界积极分散市场

基于景气的沉重压力,各业界极思分散风险之道。显示器业界即是一例。


LCD对监视器市场渗透的缓慢,以及受到PC景气影响等大的负面因素,已明显贬低了对监视器庞大潜在市场的正面效益之期待。属于显示器领导地位的日本业界,已痛下决心,朝分散市场努力。被视为可和监视器相比拟的大公司来自TV市场。惟在市场开发模式上,若将液晶TV比照一般TV方式行销,势必面临和监视器类似的价格阻力及障碍,而需另结合新的概念,塑造液晶TV有别于一般TV不同的面貌或使用型态。最适切的作法是以液晶TV充当TV和PC的混合平台用显示器,可从事Internet和「动态影像的应用」,或为「个人用TV」,尺寸设定在15~18吋。


这种市场定位多少和LCD监视器市场有所重叠,但额外具备动态影像显示能力,使其应用​​范围拉广,并改在家电通路上行销,单价可以提高,并和PC市场取向区隔,严格地说,属于衍生的产品,而非原有的监视器市场导向。


此一结合新概念的市场导入方式,主流尺寸集中在15吋左右,利基型态的味道浓厚,并以日本此区域市场的接受度较大。部份LCD业者宁以大尺寸直接攻入一般TV,企图以此法大量消耗LCD面板,倾向泛用品的操作,而非附加价值的赋予。


表七 全球LED主要生产国玻璃基板投入片数预测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台湾 0 34 165 312 441
南韩 90 120 246 342 348
日本 192 204 248 365 483


LCD TV未来年成长率可逾100%以上

LCD TV的最大制造商为Sharp,在2001年第一季的占有率为90%,其余由LG、松下、Sony和三洋等业者瓜分。 2000年全球LCD TV市场只有19.1万台,全球的普及率仅有0.56%。由于自2001年第一季起,LCD TV平均每吋的价格,已由2000年第一季的94美元,遽降为70美元,未来市场将大有斩获。


Electronic Jounal估计2005年时LCD TV的普及率为4%。 Nikkie Mcrodivices认为LCD TV未来几年的出货量成长率可达100%以上,2005年时可望达1000万台。在尺寸方面,LCD TV原有跟随LCD监视器15吋化的主流走势。在2001年Sharp推出零售价只有800美元的13吋LCD TV,平均每吋价格远低于90美元,而造成热卖,反使13吋的销售量最好。


在LCD的领域里,占有率最高的业者应有办法操控市场,由此可得明证。过去华映在CRT上,当策略性地在缺货的状况下,大量产出14吋,延后技术较不成熟的15吋出货,而使15吋和14吋的世代交替往后递延。


Sharp除了在中尺寸的LCD TV着力之外,2001年9月发表了30吋的LCD TV,正式进军TV的主力市场。三星则试装40吋的LCD TV,并声称2003年价格将压低至和PDP相当。


表八 2001年前2季全球PC制造商排名与市场占有率
  2Q01出货量(台) 2Q01占有率 1Q01出货量 1Q01市占率 成长率(%)
Palm 898,000 32.1 1,790,000 50.4 -50
Compaq 450,000 16.1 278,000 7.8 62
Handspring 300,000 10.7 565,000 15.9 -47
Hewlett-Packard 192,660 6.9 130,437 3.7 48
Research in Motion 115,000 4.1 163,000 4.6 -29
Hi Tech Wealth 110,000 3.9 39,200 1.1 181
Others 729,937 26.1 584,657 16.5 25
Total 2,795,597 100.0 3,550,294 100.0 -21


LTPS在高解析度产品上比a-Si有利

LCD业界的另一个努力方向在于低温多晶矽(LTPS),以有别于广泛使用于PC的非晶矽TFT LCD(a-Si)。先驱业者东芝率先从中小尺寸下手,并在良率逐渐拉高,成本降低之后,再转向Notebook,已推出14.1吋XGA。为了统合战力,东芝和松下将在2002年四月成立合资企业,专攻LTPS的开发,并宣示a-Si时代已经过去。


东芝和松下在2000年的LCD营收分别为15亿和12亿美元,两者合计的占有率为10.8%,仅次于Sharp的16.6%和三星的12%,略高于LG Philips的10.4% ,成为全球第三大供应商,之后的新公司,致力成为LTPS的领导者。首先是利用LTPS的高解析度特性,在2002年领先业界推出200dpi解析度的手机和PDA用面板,拉大和a-Si性能的距离。


现行主流手机所使用的画素为QCIF(176X144),第三代手机(FOMA)为174X220,改用LTPS之后,可进阶至CIF(352X288),遂使QCIF的100dpi一跃至CIF的200dpi。 PDA则从现在的主流QVGA(320X240),在2002年升级至VGA(640X480),4吋的PDA面板解析度超过200dpi。解析度提升的同时,将增加驱动IC之成本,而LTPS可将周边驱动电路在面板内集积,可降低成本。 LTPS业界认为超过150~200dpi,LTPS比a-Si的成本有利。


除了Sony和三洋也是既有的LTPS积极推动者,并在小尺寸市场大有斩获之外,若干新兴业者也开始在LTPS布局,如三菱推出2.15吋反射式LTPS LCD,并和Philips Mobile Display System结盟。 Seiko Epson也初次开发LPTS的4吋透通型VGA LCD,2002年可能投入手机和PDA用2~5吋级的开发。在不景气的当头,LCD业界在技术的开发上依然呈现出蓬勃、多元化的景象。


表九 北美地区整合WLAN的Notebook出货量预测
  2001 2002 2003 2004
SOHO 307,380 673,925 967,554 1,429,567
小型企业 450,531 806,351 1,053,487 1,473,642
中型企业 672,950 1,204,430 1,573,573 2,201,150
大型企业 1,207,853 2,161,789 2,824,349 3,950,766
教育 107,105 237,152 362,851 545,546
家庭 195,709 520,670 1,213,262 2,107,725
合计 2,943,528 5,604,318 7,995,077 11,708,397


PDA受景气影响但业界未减热络态度

最坏的状况常是新的机会之再造,缘起于九○年代初期的PDA,在世纪交接之际,广受业界的重视,承接2000年的火力,仍可谓2001年最热门的产品之一。 2001年另一个最受注目的产品是WLAN,PDA和WLAN的结合也被视为未来最关键的应用。


其实受到景气的影响,PDA在2001年第二季的表现并不理想,出货量比第一季负成长21%(表八)。这种黯淡的结果不但未令业界却步,反而加速开发。 DataQuest估计,2002年时至少有20家以上的制造商将推出PDA新产品。在PDA的市场占有率仍微乎其微的Sony,在2001年四月特别为PDA成立了「Handheld Computer Company」,其组织位阶和Notebook相当。


2000年在日本PDA市场占有率达23%,保持领先的Sharp,其著名的Zaurus一向采用独自开发的作业系统,为了进一步进军海外市场,新机种将采用Linux的作业系统。由于可见PDA的发展方兴未艾,景气不振所引发的一时之间的挫折,并无法掩盖其明日之星的十足潜力。


事实上,原本具备绝对领先优势的Palm 公司,在各方的围剿下,2001年第二季的占有率只有32%,声势大为滑落,证明只要肯在产品的差异化上下功夫,新进业者依然可保有不错的竞争力。没有一定的标准和型式、可运用的产品策略空间大、待开发的应用方式不胜枚举等特色,造就了PDA特殊的发展和竞争模式,正足以彰显PC老态化下此后起之秀的可贵之​​处。


PDA获利不易却不得不奋力一博

目前为止,PDA制造商很难获取利润,也不否认此市场经营的困难。 PDA的款式多样而少量化,不易在设计以及制造上取得经济规模;可是由于竞争相当激烈,价格不易往高处看,因而使获利空间相当有限。然而业界却仍得大力投入。以PC制造商的立场,视PDA为次于Notebook的第三个核心制品,亦是向无线通讯扣关的敲门砖,重要性自难以否定,甚至宁以Notebook的获利来支撑PDA的事业扩展。


PDA众多功能的开发,不只是PC,也是数位家电产品的延伸,并横跨企业用和消费用两大市场。诸如店头顾客资料的输入、流通型POS端末的替代、库存产品资料的接取等企业用途,以及影像、音乐档案的下载,利用电子地图资料的导航系统,和携带式电玩等娱乐性与个人资讯等用途。


因此,家电制造商亦不能放弃PDA此一市场。尽管PDA有如Notebook的微型化,拥有丰富人机界面设计和功能开发的家电业者,仍保有相当的竞争优势。行动电话制造商则由所擅长的无线通讯和手机化的角度跨入PDA市场,顿时使PDA成为各界角逐的共同平台。


PDA和WLAN结合蔚成趋势

自2000年初以来,业界对WLAN的发展潜力,寄予无比的厚望,而纷纷投入该市场的开发。 Intel甚至认为WLAN将是Notebook近年来最重要的关键性应用,可因WLAN的引进,带动Notebook下一波市场的活络(表九),使Notebook可以维持过去辉煌的高成长。相较于desktop在新兴应用的贫乏,Notebook似乎显得较为乐观。尽管Notebook和WLAN的结合,依然锁定在企业用市场为主,在家庭市场的渗透亦将有相当出色的表现,因此WLAN对于Notebook的发展意义是多元化的。


然而近来对WLAN在PDA应用重视的程度与日俱增。 PDA与Notebook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是随身携带的资讯工具,上网不能只限于企业内部用WLAN,且其体积小,开发历史浅短,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要比Notebook多。以无线通讯的功能来看,PDA就得具备漫游的能力,所需开发的技术不单只是WLAN,也需要行动电话服务的支援,挑战难度较高。


从产品的意义来看,PDA更能贴近个人化的色彩,恰与Notebook形成互补。 PDA的普及以及漫游机能的结合,将掀起WLAN以及2.5G/3G漫游服务的开创,并激励VoIP技术的引进,在实质的意义上,尤胜于Notebook和WLAN的结合一筹。


MP3制度和环境面未臻健全难以发展

和PDA一样在2000年被看好的MP3,在2001年的表现则不如预期。 MP3自1999年开始引起业界的注目,并在2000年大举投入之后,市场状况并未如预期地乐观。 In-stat在2000年秋估计2001年将有480万台的出货量,后又修正为391万台,但和实际的景况有相当的差距。各市场分析公司对MP3 player的预测出现两极化,In-stat和DataQuest均认为2004年可超越或迫近1000万台,但也有不到300万台的悲观见解。实际上这些都是魔幻数字。


MP3最大的特色是可从网路上下载,所需支配的电路性能不必十分强大,需要的储存空间有限,故几乎可以存在任何个人化的资讯或家电装置上。然而业界真能从此具创意的功能上扩展商机,才是重点。


从上述MP3的各个特征,的确有推动市场大幅成长的潜力。从硬体层面来看,不需要耗费极大的研发资源和成本,就可进入市场,并创造新的应用,颇有小兵立大功之效。可是铺陈MP3的最关键条件-音乐版权保护和网路接取的亲和力未臻健全,成为市场停滞不前的最大元凶。


MP3是新兴网路公司可前进音乐市场最直接、最有效的利器,却缺乏长期的金援,以便对传统唱片业做持久战。在网路泡沫幻灭之后,其处境更加艰​​困,自无力再扩展版图。传统唱片业对可能瓦解既有唱片通路型态的MP3,一方面采抗拒姿态,另一方面又设法提出自己的解决方式。


此一两面手法,前者在于利用侵权议题扑杀新兴网路公司,维持主流的地位;后者为一不得已的备案,万一前者的成效不能达预期的效果,就得加入此一新战场。当网路公司在金援弹绝和诉讼暂告失败的双重挫折情况下,唱片公司自然就缺乏动力投注在网路音乐事业上。 MP3市场停滞并非代表此市场将如昙花之一现,而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潜沉,待包括软硬体平台、版权保护、代费制度等整体环境健全化之后,方有再出发的可能。依DataQuest的统计,美国家庭当中只有2%曾因下载音乐而付费,此市场可待开发的潜力依然十足。美国一投资银行Broadview International认为网路音乐市场必须再等两年才能有所为。


结论

在2001年此最坏的年代,我们看到了业界在惨淡的当头,依然奋力不懈,并从中找到新的希望。限于篇幅的关系,无法一一详述,但由本文的介绍中,PDA、WLAN是令人十分振奋的产品;MP3则需要时间和制度的铺陈;DRAM记忆体和PC用LCD亦得再等待,方有复苏的机会;另外在TV用LCD和LTPS又见到LCD的新机会,业界没有沮丧的理由,只怕没有更好的冲刺,持续努力。


相关文章
使用Microchip Inductive Position Sensor(电感式位置传感器)实现高精度马达控制
以霍尔效应电流感测器简化高电压感测
ESG趋势展??:引领企业迈向绿色未来
落实马达节能维运服务
IPC的8个趋势与5个挑战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意法半导体突破20奈米技术屏障 提升新一代微控制器成本竞争力
» Pure Storage携手NVIDIA加快企业AI导入 以满足日益成长的需求
» ROHM推SOT23封装小型节能DC-DC转换器IC 助电源小型化
» 意法半导体先进高性能无线微控制器 符合将推出的网路安全保护法规
» ST推先进超低功耗STM32微控制器 布局工业、医疗、智慧量表和消费电子市场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3TDCQS5QSTACUKV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