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罗建华:知识建构科技 科技服务生活
 

【作者: 黃俊義】2004年03月05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4178】

《图一 罗建华:我们希望能让员工彼此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人才是我们很重要的资产之一,如何透过管理的手段增进公司的凝聚力、向心力甚至竞争力,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课题。未来两年英飞凌将会持续加强对台湾的投资,我们也是台湾最大的单一外资公司,最重要的是,台湾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的知识中心之一。》
《图一 罗建华:我们希望能让员工彼此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人才是我们很重要的资产之一,如何透过管理的手段增进公司的凝聚力、向心力甚至竞争力,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课题。未来两年英飞凌将会持续加强对台湾的投资,我们也是台湾最大的单一外资公司,最重要的是,台湾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的知识中心之一。》

本社社长黄俊义(以下简称黄):高科技的发展迅速又无远弗届,升阳电脑的创办人曾经说过,机器人、奈米与生化科技是未来毁灭人类的三项科技,对于科技,我们常出现又爱又恨的感觉,身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的领导者之一,您对高科技的发展看法如何?


英飞凌科技亚太区总裁罗建华(以下简称罗):许多科技的发展确实是令人难以想像,但也相当有趣,我想机器人会是下一代电子技术当中相当重要的一环,目前以日本的发展最为先进,不过其中有两项重要的关键技术,一是软体、另一为感测器,这些技术如果能有所进展,未来机器人技术就可以有相当大的进展。


在这些新技术发展上整合是一个重点,所以软体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目前的限制也在这里;而因应这些技术的趋势,英飞凌(Infineon Technology)也从传统的业务跨足到一些新兴的技术领域,以感测器为例,我们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车用感测器供应商,未来也将把奈米技术与感测器技术做配合,我们有一个客户就将感测器应用在地毯上,可以借此控制周遭的环境,像是温度、湿度等等,既做监测也有警报功能。所以光是一个感测器就有这么多不同的应用,市场空间相对也大。


知识、科技、生活

黄:延续先前的问题,英飞凌是一个重视人本的公司,我们刚刚聊到一些新的科技,但不可讳言的,这些新科技也有可能带来无法预期的灾害,在发展新技术的同时,如何避免人本与科技的冲突所带来的灾害?


罗:我们必须要有一个重要的认知,就是科技的发展并不会停止,科技来自于知识,知识不断地成长造就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成长是自然的,并不会停止,所以重点在于知识的管理,如何善用知识来改善人的生活品质,不滥用知识发展科技,这是所有人都应该要有的体认。英飞凌的重点与愿景是,我们要为21世纪提供最好的半导体解决方案,并且运用经过管理的科技来提升我们的生活,这也是英飞凌在发展新的半导体技术时,会深入检视的重点。


黄:就像贵公司提出的核心策略「Agenda 5-to-1」一样,除了表面上看到的目标之外,其中也包括了更深一层的意义,先前您提到科技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而不是毫无节制的发展,我们再深究这其中的意义,应该要包含哪些重点?


罗:所以科技的发展有一个重点就是:在21世纪,人的生活该是如何?需要改善的是哪些?而科技本身的意图当然有几个重点,第一是功能性,这个新科技是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再者是品质,也就是技术本身如果具备良好的品质,产品品质才会好,也才能加以商品化推广到市场上;另外就是服务,产品推广到市场上如果不能同时提供包括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服务当然不具备太大的意义;最后就是价格,有商品化价值的技术,当然需要低成本来支持,如果不是市场或是一般民众可以负担的,也不具备实用价值。


另外一个要素就是伙伴,尤其是当地的伙伴,就像我们要推广一个新技术、产品到台湾的时候,会先跟研究单位合作,切合当地的需求,再将在地化过的产品推出。但是伙伴有好有坏,有时候你遇到好的伙伴,有时候只是双方不适合,必须清楚了解事件的本质。


另外,在公司的定位上,英飞凌还是会告诉市场我们是一个半导体公司,因为在高科技领域,半导体是最基本而普遍的,在未来的世界生活周遭所接触到的,几乎都跟他脱离不了关系,所以我们还是会继续发展记忆体技术,透过这个良好的基础,再进一步发展其他衍生或新兴的技术与产品。


产品策略与市场布局

黄:所以英飞凌除了前瞻技术的开发之外,把半导体尤其是记忆体业务当成是公司的基础,但是该产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固然在营收上有相当大的贡献,不过利润却越来越低,市场风险越来越高,英飞凌对这部分有什么样的看法?策略规划上的重点又是如何?


罗:为了能有更多资金可以投资于未来,除了营收规模之外,利润的创造更是重要,在记忆体产品部分,过去英飞凌大多是以标准型的DRAM产品为主,未来将扩充特殊型的记忆体产品线,像是手机用记忆体;另外,我们的快闪记忆体也在不久前正式问世,分散产品线以降低市场风险,并提升获利能力。记忆体产业具有景气循环的特性,除了市场上的领导者,其余的都很难赚到钱,所以提升市占率也是英飞凌未来几年致力的方向。


就像Agenda 5-to-1里所揭示的,英飞凌计划在五年内,成为全球前四大半导体厂商;在产品分布的五个领域中,都成为全球前三大供应商;另外,财务能力将提升到全球前两名等。亚洲市场已经成为英飞凌最主要的产品销售地区,年营业额从过去的3亿欧元一路成长到2003年(2002年10月~2003年9月)的18亿美元,我们逻辑产品的销售过去以欧洲地区为主,最近五年,包括台湾在内的亚洲市场是我们的经营重心。


黄:亚太地区近年来的高度成长,成为所有欧美大厂市场经营的重心,贵公司也不例外,在这个市场重心移转的过程中,不论是产品的组合、技术的支援等方面是不是有做过某种程度的调整?如何符合各区域市场的个别需求?


罗:在这部分确实需要一些调整,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符合每一个市场的需要,先前我提到,我们在推广产品和技术之前,会先和当地的研究单位合作,除此之外对于技术、产品的功能与特点必须要有清楚的认识,我们在欧洲已经耕耘很长一段时间了,所以产品有很好的表现,也符合当地的特性。在推广到亚洲之后,基本上都还算顺利,不过要能更切合当地的需求,就必须清楚的了解到该技术中有哪些特性是可以让当地更进一步发挥的,这是我们目前在亚洲,尤其是台湾与大陆地区所遭遇到的挑战,也是努力的方向之一。


比较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的电源管理产品,在推广该技术产品的时候,我们重新思考其技术特性,而后锁定台湾的主机板厂商为主要目标客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目前该产品已经是台湾主机板厂商最广泛采用的电源管理元件,所以在推广技术的同时,我们时常思考,这个产品本身够不够在地化,是不是一个真正亚洲化的产品。


区域定位与技术研发

黄:英飞凌最近几年在台湾的投资与经营相当用心与深入,不久前也搬迁了新的办公室,对于新的环境有什么感觉?在未来几年,结合台湾整体的发展,有没有什么具体的策略?


罗:搬到新的办公室跟之前在市中心比较起来,对于需要拜访客户的同仁来说,比较方便,加上视野开阔,自然环境好,对于不用外出的员工来说也很好,可以激发创意性的思考,所以个人很喜欢这个环境,因此我也告诉员工今后上班不一定要穿着的很正式,可以轻松一点,也希望借此可以创造更高的生产力,并塑造更舒适的工作环境。台湾政府也鼓励外资在台的投资,所以在政策的配合之下,这个地方的租金跟基础建设相较于市中心都有相对的优势。


除了办公室的搬迁之外,我个人既是亚太区的总裁也是台湾分公司的总经理,所以台湾在位阶上与亚太区总部属于平行的地位,过去每个海外分公司大多以销售、业务为主要的定位,但是我认为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势,每个据点都该是某个面向的中心,凸显该地区的竞争优势。未来两年英飞凌将会持续加强对于台湾的投资,我们也是台湾最大的单一外资公司,这就表示总公司对于台湾的实力与前景的看重。最重要的是,台湾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的知识中心之一了。


黄:英飞凌将台湾定位为重要的知识中心,代表贵公司对于台湾在半导体产业实力上的肯定;不过,截至目前为止,英飞凌对于台湾的投资多为制造方面,台湾政府正积极鼓励外商来台设立研发中心,贵公司的态度如何?整体技术研发的规划为何?目前台湾的研发能量如何?


罗:英飞凌在台湾有许多合资企业,透过这些企业来获取产能,同时也进行技术的移转与研发。事实上,由于文化、环境等许多复杂的因素,台湾的研发人员似乎也比较喜欢在本国的企业服务,另外,我们也不可能和我们的伙伴、客户争夺人才,透过上述的方法,我们一样可以获得良好的研发能量。而基于一些成本上的因素,我们也很难在台湾雇用外籍人才,然后再成立研发中心。另外,或许你下个月就会听到有关这方面更新的消息了,英飞凌会透过不同的方式,建立在台湾的研发能力。 (编按:在采访进行时,英飞凌尚未宣布并购上元科技)


所以在亚太地区另外一个重要的市场──大陆。由于相对的成本优势,我们在西安成立了一个研发中心,选择这个地区是因为当地没有太多外商与我们抢研发人才,也有西安交通大学这个人才库,可以提供我们质、量兼具的研发人员,这个研发中心已经运作半年了,目前有100人,到2004年底预计扩充到500人,3~5年内再进一步扩充到1000人,透过这个研发中心的协助,将帮助我们达成五年后营收提升一倍的目标。


黄:有许多外商、台商到大陆经营之后,发现当地人的问题很多,包括忠诚度低、团队合作精神不佳等,不知道贵公司在大陆是不是也出现这样的现象?您认为原因为何?该如何解决?


罗:针对这个问题,事实上确实有部分这样的现象,因为大陆经过文化大革命,所以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较低、较为强调个人主义、忠诚度也差、团队合作精神不好,这些看起来都是负面的东西,事实上并非全部都是不好的,个人主义代表的可能是独立、自主的想法,而盲目的忠诚也不是好事;所以我认为,互动是相当重要的,人与人之间如果能够充分的沟通,就会有良性的循环,​​这方面的文化才是我认为要积极建立的,但也是需要时间慢慢加以形塑、培养的。


就整个长远的角度来看,如何争取优秀的人才是公司发展很重要的一个重点,而且要让员工之间能够彼此信赖。目前我在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主持一个计划,目的是要强化员工之间的关系,或许是因为我们的员工有很多都是工程师,比较不善于沟通表达,在人际关系上的掌握比较差,所以我们希望能透过这个计划,让员工彼此之间的关系能够更融洽,总之,人才是我们很重要的资产之一,如何透过管理的手段增进公司的凝聚力、向心力甚至竞争力,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相关文章
MPLAB® Connect Configurator简介以及GUI常用功能范
以协助因应AI永无止尽的能源需求为使命
低 IQ技术无需牺牲系统性能即可延长电池续航力
P通道功率MOSFET及其应用
运用能量产率模型 突破太阳能预测极限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工研院主办VLSI TSA研讨会登场 聚焦异质整合与小晶片、高速运算、AI算力
» 国科会扩大国际半导体人才交流 首座晶创海外基地拍板布拉格
» SEMI:2023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况 出货微降至1,063亿美元
» TrendForce:台湾强震过後 半导体、面板业尚未见重大灾损
» 亚湾2.0以智慧科技领航国际 加速产业加值升级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P42UAUESTACUKO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