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多元多工处理的虚拟运算境界
基本零组件之系统观(二)

【作者: 亭心】2006年03月01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4915】

从最简单的讯号辨识到数千万逻辑闸的MPU运算,种种的逻辑元件或处理单元,一直环绕在当今高度电子数位化的生活周遭当中。而且在各种装置里,因为加上了运算处理的控制,使得功能变得更为强大,生活上因而得到便利的帮助,也解决了许多问题。例如,提款转帐的金融卡、微电脑控制的家电使用、搭乘公车捷运用的储值票卡、​​数位行动电话手机、游戏机、计算机、电子表,乃至于PDA、笔记型电脑、桌上型PC ,还有其它种种周边配合装置、网路连结处理等,这些看起来让人更聪明的东西,却也只是现代人生活、生存的基本。


逻辑观念或应用也是最根本的道理,不合乎逻辑的东西也无法建立或处理任何事物,因此一个绿豆就已经预藏长成豆芽的逻辑功能,一株瓜苗也已经蕴含结出瓜果的运作程序,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这么的简单,这么的自然,也是这么的笃定。我们使用生活周遭的逻辑装置,也要抱持这样的信念,才能应付越来越复杂与多元化的电子系统,千万不要心存侥幸、投机取巧,或装神弄鬼,否则便会作茧自缚,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逻辑运算的整体观

虚拟的逻辑运算都是以经过设计的电路或程式来表现,这跟大自然的因果关系一样,在一定的理则下,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现有单一电子装置当中,最简单的逻辑莫过于一个电源开关,最复杂的应是所谓「超级电脑」了。但是不管电子系统装置大小简繁,都会老实明确的反应它的逻辑、它的判断,甚至是它的缺陷。


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个经验,在寻找系统中到底那里出错的过程当中(Debug),耗尽不少时间精神之后,才发现原来只是某个开关忘了打开,事后想一想还真是啼笑皆非。所以,逻辑运算一定要整体观,才不会受到非逻辑的干扰与想像。 (图一)


《图一 逻辑运算整体观示意图》
《图一 逻辑运算整体观示意图》

从单一元件来看

一般逻辑元件都有一定的设计应用目标,如CPU、MCU、DSP、MPU,或其它ASIC、ASSP等等应用,它们做辨识、运算、控制的工作,有些可能是主要的逻辑处理,特别是用来指挥整个系统的运作,也有只是经过辨识处理后就把讯号传送出去,其它一概不管了。


这些逻辑元件所组成的系统产品,也有一定的应用目标或功能,站在巨观的角度来看,它也是一个比较大型的独立逻辑元件而已。当然系统产品里面可能还结合了记忆装置、Sensor或其它电源控制等元件(大逻辑元件的内部何尝不是如此),不过我们应以它最后的应用功能来看,例如PC、PDA、IC卡等。


独立的系统产品,透过乙太介面连结成区域网路,便成为一个更大的系统,再透过ADSL等连上Internet,又是更大的宽域网路系统。从更巨观一点来看,把网路当做一般元件内部的电路,它还是一颗超大型的独立元件而已。这些网路系统的应用可能多了些,也复杂了些,用来做逻辑运算则占了大部份,如一般Client-Server的处理架构;也有记忆储存功能的,如SAN,还有遥控感测的,如Web Camera、控制网路等。


从系统处理来看

所谓的系统已经蕴含逻辑架构的意思了,只是系统必须从处理的程序来看,例如可接受什么样的指令(Input),中间经过那些处理程序或计算(Process),然后再产生什么样的结果(Output)。像一般可执行不同应用软体的电脑,就是最典型的逻辑系统;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在电脑里Garbage In、Garbage Out(GIGO),这是再自然不过的理则。


一般的电子逻辑元件,虽然用的是讯号接脚(pin),却也是具体而微的系统,其稳定快速的讯号必须靠记忆体等来传入或传出,而不是用键盘萤幕罢了。所以,广泛来讲电子元件都是经过程序设定的系统运作(一个手动操作的开关也是),当然也都是逻辑运算的一环。


至于通讯网路各个点、线、面所组成的架构,则是更大型的系统处理。有时候结合很多点来输入讯息,有时候从一个点就可以散播讯息到很多线、乃至很多面;至于处理运算部份,则有的是集中式处理,有是分散式处理,也有兼而有之的处理。


从通讯架构来看

订立通讯架构,就是为了规定讯号传输的理则,像Internet就是一种广播式的非中心化通讯架构,其位址讯号会透过Router来找到可通行到达的路径,GSM蜂巢式架构则必须透过特定的基地台来传递讯号。种种通讯标准与协定,其实就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逻辑程序。


在每个电子元件的内部,也都要设计通讯架构的逻辑电路,以便讯号能正确的传输到相对的逻辑闸或次元件当中。在元件与元件之间,固然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在复杂的单晶片系统内部,也要透过汇流排(On Chip Bus)的设计来分配讯号、执行协定。


电脑系统的运作也必须透过通讯介面来完成,从开机时启动的BIOS,接着CPU、作业系统再透过各种介面来分散与整合各种处理装置,不管是主机内部或外部的晶片、扩充卡、存取装置与周边设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通讯架构所组合而成,很多复杂的连线还必须利用特定应用标准产品(ASSP)来做运算处理呢。


各类元件的系统整合

从逻辑的观点来看,所有的元件都有它的系统运作规则,不只是逻辑元件才可以称之为「系统」,其它元件也都各自成一系统。既然称之为系统(或称单元),那么通通会影响整个大系统的运作,也会共同达成全体所推衍处理的结果。因此,我们也应该从逻辑处理角度来观察或发展不同类型的电子元件。例如某个感测元件的辨识与定义之间发生误差,那么后面的判断处理就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 (图二)


《图二 以组件为系统单元的整合示意图》
《图二 以组件为系统单元的整合示意图》

逻辑单元

逻辑元件本来就是在做运算处理与判断控制用的,所有的数位讯号都要经过运算处理才能产生意义。但是一个大的系统中,除了CPU外,通常还要其它处理器来分工合作,否则CPU的负担就会太大,而且运作起来也比较麻烦。因为针对不同的处理目标,就要用更合适的演算法来因应,这样才能使系统更精简快速,例如PC中的南北桥晶片就像CPU的左右手,而音效晶片、绘图晶片或网路晶片也都负担不同的特殊任务。


但是要说明的是,在逻辑元件之内,乃至于逻辑元件之间的整合互动中,都或多或少要有记忆体与感测元件的搭配使用,例如CPU内部的暂存器就是记忆的功能,DSP内部可能嵌入记忆体,也可能内含类比\数位转换器(ADC)的运作,而​​逻辑元件之间的讯号转换或记忆暂存也都是必要的应用。


记忆单元

记忆体表面上看起来与逻辑元件的功能不同,但本身仍是一种系统化的逻辑闸设计,例如NAND或NOR逻辑型式的记忆体。另外,一般在做记忆存取处理时,仍要靠定址的顺序来应用,基本上也有「先进先出」或「后进先出」的不同。因此复杂的记忆体中还会加上特别的辨识处理或其它感应装置,这在记忆体模组中的应用更为明显。


其实运作中的记忆体,除了搭载一般资料外,很多都是待处理的程式作业,这不正是系统整体作业的一环?然而在整个配置的应用上,不同型态的记忆体也都是各有所司,Register、Cache、DRAM、SRAM或Flash,乃至于储存装置,都必须互相整合成为一个环环相扣的记忆处理系统。


感测单元

从感应一个通电/断电的小小开关就是一种感测元件了,一直到相当精密的影像感测器、微机电惯性感测器、无线电收发感测器(RF)都是,基本上这些都偏向类比技术的处理。这些类比技术看似容易受到干扰而不易控制,有时候也有一些模糊不逻辑的地方,但那只是技术或定义上的误差,并不表示它欠缺明确的系统化运作,例如一个手动开关的逻辑很清楚,按on就通电、按off就断电,但如果受到干扰(人为或自然),也可能因为接触不良而产生错误,这跟一般的逻辑错误与必要的容错设计差别不大。


也就是说,单一的感测元件本身就是一个辨识控制系统,如果用直觉性的传达来形容也无不可。所以,感测元件是一种立即性的处理工作,很多精密且动态的立即反应也必须要有复杂的逻辑设计,以及数位运算处理的支援,DSP就是最普遍的背后元件,越是精密的感​​测,相对用的DSP也就要越高速,反之则是越简单的反射动作,并不一定有处理器的支援。感测元件在一个大系统中的应用可以说非常广泛而多样,彼此之间的互通、补强与整合也非常重要。


SoC整合

一个可独立运作的系统,其实或多或少都包括逻辑元件、记忆元件与感测元件在其中。过去都是把上述三种类型的元件分布在PCB中整合,在晶圆密度与制程技术提高之后,把一个系统中需要的元件或大部份的元件都放在一个晶片上,便成为可能且必要的一种技术。在实务上,嵌入式的核心处理器、记忆体或类比元件,乃至于作业系统,已经是很普遍的应用。


SoC整合之后,有可能是偏向逻辑运算的,或是偏向资料记忆的,也有可能是偏向通讯感测的系统,这与上面所说大型逻辑系统、大型记忆系统与大型感测系统的道理差不多,唯一较不同的是未来的SoC会更独立完整,整颗SoC就某方面来说也就是一个虚拟运算处理系统罢了。


多核、多元、多格与多中心的应用策略

由于晶圆制程的精密进步,单一晶片里面便可以嵌入多个核心处理器,这就是所谓的多核(Multi-Core)。至于多元的型式较复杂,有同一主机板上多CPU的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架构,或多种处理器的整合也是一种多元,还有多个主机串连的丛集(Cluster)架构也是。多格则指的是网格运算(Grid Computing)的架构,这是透过网路结合更多处理器与记忆体的分散式运算方式。多中心是依应用目标来定义主要的中心处理单元,例如游戏机应以绘图处理器为中心,并非以CPU为中心,这样才能做正确的创新发展。


应付更多样的运算需求

在这个数位化快速而全面性发展的时代,种种的数位运算工作也多到难以想像,没有做好系统化规划,各种处理器也只能各自为政,对于使用者而言则是杂乱、重复、浪费,甚至是错失误导。因此适应不同功能作用的处理器都可以发展,例如多核的CPU就可以用来即时处理多媒体讯息,GPU也应该自行发展,能够直觉性运算处理的就尽量独立去做,甚至软体、周边硬体也要同时考量明白。


每个独立的系统产品,如PDA、伺服主机、NB等,都会产生自己的运算功能与目标,也都要有向外连结的能力与需要,接着再整合这些多核、多元、多格与多中心的运算资源,这样大材就不必小用,小材也不必大用,而且天生我材必有用,什么事物要用什么样的运算平台就很清楚了。


根据市场型态发展逻辑运算平台

按照目前的市场生态,可以发现有四种不同的运算中心来做为系统整合的依据:一是个人伺服系统,可以应用的是Desktop PC或NB为伺服中心,其它个人用的PDA或手机为附带与行动式的处理机制,业者可从中探讨有那些可发展的功能技术或产品。二是家庭伺服系统,可以应用PC Server或特制的媒体平台为伺服中心,个人电脑、行动装置或家电器具为周边的处理机制。三是办公伺服系统,可应用大型主机为伺服中心,将各个工作站连结成一个区域网路,并分享各种资源,强化办公室的机能与效率,外围再连结行动装置来加以利用。四是网际网路伺服系统,这是开放性的整合所有系统架构,透过ISP连结各种资源、沟通各种协定,可以发展应用的产品就更多了。


结语

逻辑运算本来就是在处理复杂的工作,电子数位化的处理也是为了加快速度,因此我们更应该以整体简单的运作方式来分析对待,才不失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理性精神,即使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千万别陷在片面逻辑的偏见里,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延 伸 阅 读
未来智慧手机的电源管理技术

可信任运算平台(Trustable computing platform)为企业及客户带来一些好处,同时内容供应商也蒙受其利。内容及软体业是否能够重视客户满意更甚于保护自己的营收,将会是决定市场是否接受及使用这项技术的主要动力。相关介绍请见「可信任运算平台发展剖析」一文。

处理器的设计正从提高频率向降低功耗的方向转变,为满足更高性能的要求并使功耗不超过许多应用所能承受的范围,微处理器的一个明显变化是从频率越来越高向多核心架构转变。本文分析这种转变对嵌入式系统设计性能带来哪些改善。你可在「利用多核心处理器架构改善嵌入式系统性能」一文中得到进一步的介绍。

封包交换虽然赢得了广泛应用,但现有的分时多工(TDM)电路交换架构仍然可望在语音通讯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TDM还能与网际网路协定及其它封包技术共存,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调整TDM网路以使其适应下一代网路对灵活性、吞吐量、互联性之要求。在「运用扩展分时多工(TDM)网路满足下一代网路需求」一文为你做了相关的评析。

相关文章
以协助因应AI永无止尽的能源需求为使命
低 IQ技术无需牺牲系统性能即可延长电池续航力
P通道功率MOSFET及其应用
运用能量产率模型 突破太阳能预测极限
新一代4D成像雷达实现高性能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Wills Hwang发言于2006.03.11 04:41:58 PM
本篇最主要的是下面這兩幅圖,意味深長,從而更能解讀邏輯系統的整體觀察。

Wills Hwang发言于2006.03.06 07:25:28 PM
面對邏輯運算,必須要有整體觀才能解決問題,同時要有科學理性的信仰,才不會耍聰明而誤事,所謂弄巧成拙或捨本逐末的狀況在我們實際的應用設計上,常常都會發生,因此,請大家來討論本篇文章的理念與實踐的方法,如果有什麼要回應挑戰的地方僅管提出,我相信秉持開放的態度與認真的精神,才能探討真理、找到真相。
  相关新闻
» 英飞凌功率半导体为麦田能源提升储能应用效能
» 工研院携手产业实践净零行动 聚焦氢能创新、共创绿色金融科技平台
» TI创新车用解决方案 加速实现智慧行车的安全未来
» 车电展欧特明以视觉AI实现交通事故归零愿景
» 多元事业引擎发威 友达揭示零售、教育、医疗高值化方案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KAGR7YGSTACUKK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