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智慧穿戴开启人机新介面
「带」入生活 如此贴近

【作者: 陳韋哲】2014年04月08日 星期二

浏览人次:【9804】


被喻为即将接替行动装置成为下世代科技新潮流的「穿戴式装置」,自从Google Glass智慧眼镜问世以来,市场相关议题便未曾间断,许多国际科技大厂也纷纷看好穿戴式装置设备即将引爆的庞大商机,陆续表态且投入穿戴式相关设备研发的行列。


就连誓言要在行动装置领域重返荣耀的HTC(宏达电),为加快产品创新的脚步而成立了新兴装置(Emerging Devices)部门,市场猜测HTC的新部门将专注在穿戴式产品研发以及创新产品与全球通路(新兴市场)的市场布局,好在穿戴式市场里取得一席之地。


根据美国市场调查机构HIS针对穿戴式装置未来相关设备总量的调查报告中指出,预估到了2016年穿戴式装置设备出货量将从现有的3900万部,大幅成长到1.7亿部。对此,工研院产经中心产业分析师彭茂荣表示,穿戴式装置的发展潜力相当庞大,足以改变整个产业乃至于所有消费者的使用行为。无独有偶,就连网路趋势女王米克也在D11:All Things D科技论坛中表示,穿戴科技来势汹汹,速度与力道强过产业常态。一般科技产业的周期大都在10年左右,但这回穿戴式技术崛起的力道较以往更强、更加迅速。


智慧眼镜打头阵 穿戴式设备比创新

在谈穿戴式装置设备到底有什么创新应用之前,何不如先试着发挥自己的创意,试想一下心目中理想的穿戴式装置会呈现出什么样貌,以及到底能够实现在哪些设备上头。不可否认的是,最先被联想到的非三星的Galaxy Gear智慧手表与Google Glass智慧眼镜莫属,甚至是无需塞入耳朵里的骨传导耳机。根据应用不同,穿戴式电子设备基本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运动健康类、手机配件类以及智慧终端类。


「穿戴式装置」这个科技名词顾名思义,就是将电子设备穿戴在身上,利用穿戴式装置上的微型录影镜头或显示萤幕、按钮,能够独立运作或是经由无线传输技术(蓝牙),与行动装置(智慧手机与平板电脑)连线互动,进而获取即时资讯。举凡像是穿在身上的一般衣物、戒指、帽子、手套、手环、项链、隐形眼镜等,都会是穿戴式设备的应用范围。


图一 : 穿戴式装置设备未来将无所不在,穿在身上的一般衣物、戒指、帽子、手套、手环、项链、隐形眼镜等,都会是穿戴式设备的应用范围。(图/www.saintinel.com)
图一 : 穿戴式装置设备未来将无所不在,穿在身上的一般衣物、戒指、帽子、手套、手环、项链、隐形眼镜等,都会是穿戴式设备的应用范围。(图/www.saintinel.com)

与传统个人电脑相比,穿戴式装置除了要求与人的结合更为紧密,亦需透过全新的人机介面技术,来达到人类与机器之间的高度契合。以Google Glass为例,其采用的核心技术主要为扩增实境(Augment Reality,AR),能够将虚拟物件、场景以及即时资讯与眼前的自然现实场景完美结合,让使用者得以跨越在听觉或是视觉上的先天硬体限制,进一步地拓展资讯的撷取广度。Google Glass打破传统萤幕的显示方式改由以投影的模式显示,让眼前的影像画面是以几近透明、穿透的形式,并以不影响配戴者观看自然环境的显示模式呈现。



图二 : Google Glass打破传统屏幕的显示方式改由以投影的模式显示。(图/i1.wp.com)
图二 : Google Glass打破传统屏幕的显示方式改由以投影的模式显示。(图/i1.wp.com)

低头族拜拜 手势操作正当红

Google Glass智慧眼镜虽能透过投影的方式,将行动装置上的即时资讯同步传递到使用者眼前,缩短了使用者与资讯之间的距离问题。不过,穿戴式装置大多讲求精薄短小,将按键、萤幕、MEMS微机电元件、电池、镜头等元件通通整合,不仅对产品开发设计人员而言是一大挑战,连带着使用者也势必改变在行动装置惯用的「低头滑动」操作模式,改以语音声控来取代手指操作行为模式。


然而,并非所有环境与情境都合适使用语音声控来操作穿戴式装置,因此在行动装置上逐渐发酵的体感操作,也开始被移师到穿戴式装置上实现。由加拿大创业公司Thalmic Labs推出的MYO穿戴式臂环,MYO通过低功率的蓝牙设备与其他电子产品进行无线连接,无需借助相机或是感测器来感知使用者的手势动作,透过检测肌肉进而辨识使用者手势,使用者只需配戴在前臂肌肉,便可以用来确定使用者手势传递什么讯息。



图三 : (图/www.urbanjunglestore.it)
图三 : (图/www.urbanjunglestore.it)

MYO臂环能够与PC、行动装置、穿戴式设备配对连接,使用者无需透过手指触控到触控萤幕,就能藉由手势操作来控制电子设备。 MYO官方工程师表示,MYO臂环之所以能够快速捕捉到使用者的手势操作变化,关键在于当使用者比出手势之前,MYO臂环已经侦测到手臂肌肉神经发出的动作讯号,如此一来,即便使用者手势动作不大,辨识率相较于Leap Motion之类的体感操作套件仍来的准确许多。


不只比轻薄 还要更时尚

相较于Google Glass,Sony、三星、高通与其他科技厂商看似不约而同地皆以智慧手表以及个人保健腕带为始,将穿戴式装置设备应用锁定在使用者的手部上头。纵使三星Galaxy Gear智慧手表在全球的销售数字出师不利,但仍不减厂商们积极布局穿戴式市场的脚步。


由印度的新创公司所开发的Smarty Ring智慧戒指,于2013年年底在集资网站Indiegogo推出。该智慧戒指上不仅内建LED显示萤幕,在戒指侧面也配有实体按钮,可以提供配戴者快速切换其他所需资讯。同时,为了让配戴者能够长时间配戴,Smarty Ring采用了不锈钢材质,具有防水功能,即便上山下海,Smarty Ring绝对形影不离。



图四 : Smarty Ring智能戒指,强调时尚轻薄,信息不漏接。(图/www.designspawn.com)
图四 : Smarty Ring智能戒指,强调时尚轻薄,信息不漏接。(图/www.designspawn.com)

Smarty Ring虽然轻薄小巧,但与同样是在集资网站闻名的Pebble Watch智慧手表相比,可是丝毫不逊色。配戴者只需透过Bluetooth连接搭载iOS与Android的智慧手机或平板,就能在LED显示萤幕上即时显示时间、来电讯息等。除此之外,Smarty Ring也能让配戴者直接远端遥控以及追踪智慧手机,当智慧手机与Smarty Ring距离超过一定距离后,Smarty Ring便会发出警示声响,进一步防止智慧手机遭窃以及提醒配戴者记得随时带上智慧手机。


穿戴新体验:骨传导耳机技术

行动装置有了智慧手表或是智慧戒指等「智慧好朋友」的相伴,能够让使用者无需拿出行动装置便可快速获得即时资讯。虽然智慧手表提供接听电话的功能,不过,并非所有使用者都可接受智慧手表公开扩音的通话方式。伴随着Google Glass的问世,提供使用者有别于传统耳机的使用新体验。


Google Glass采用了骨传导耳机技术,其原理为将音频通过振动的方式传递到配戴者颅骨,进而直接传递给内耳的听觉神经。相对于通过振膜产生声波的传统声音传导方式,骨传导省去了许多声波传递的步骤,能在嘈杂的环境中还原清晰的声音。



图五 : 透过骨传导耳机技术,即便身处嘈杂环境仍可实现清晰音质。(图/static.neuerdings.com)
图五 : 透过骨传导耳机技术,即便身处嘈杂环境仍可实现清晰音质。(图/static.neuerdings.com)

除了Google Glass,Aftershokz Bluez与Sound Band也基于骨传导技术推出新型态的耳机。采用骨传导技术的一个好处是,双耳开放的设计使任何人在使用耳机聆听音乐与拨打电话时,也能随时接收外界的音讯,一扫以往配带着耳塞式耳机,无法听见外界声音,有如鸭子听雷的尴尬情状,同时也确保配戴者于配戴时的安全。


穿戴趋势虽夯 未见杀手级应用


截至目前,由于穿戴式装置仍处于应用定位阶段,绝大多数的消费性穿戴式装置还是被设定为智慧型手机的周边产品,而真正的「杀手级」应用服务尚未现身,短时间内仍无法吸引广大使用者把钱掏出腰包。对此,资策会MIC产业顾问张奇表示,智慧穿戴式装置目前仍有体积小与电池容量低的限制,也尚未内建3G通讯模组,还是需要透过Wi-Fi热点或蓝牙(Bluetooth)来连结智慧型手机才能联结网路,所以短期内仍定位在智慧型手机之延伸性产品,而非替代性产品。


Gartner研究总监Angela McIntyre也表示,未来无线近身网路(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WBAN)的出现,将可望降低穿戴式电子产品对智慧型手机的依赖性。使用者可以透过WBAN和其身上所携带的个人电子设备(智慧手机、平板电脑、穿戴式装置等)进行通讯与数据同步。如此一来,WBAN当中的装置可透过穿戴式装置内嵌的Wi-Fi或蜂巢式存取模组以沟通资料和/或语音讯号,不再需要透过智慧型手机,能够独立运作。


面对穿戴式装置浪潮来势汹汹,这市场看似潜力无限,对此,彭茂荣表示,穿戴式装置想要改变所有消费者使用行为,仍须一段养成的时间,厂商们除了要跳脱传统思维,不再以手机配件的逻辑去思考穿戴式装置以外,还须发想如何做得比智慧手机的应用更为方便快捷,,提供新的用户体验来让使用者产生依赖感,从而推动可穿戴式设备的普及。


此外,穿戴式装置的设计样式同样相当重要,能够结合时下知名的设计品牌,让配戴者不仅仅是在使用时才进行配戴,而是平时也能够当做个人随身造型单品(手表、手环、衣服、戒指),如此一来,才能让使用者愿意长期配戴,也能吸引到更多的使用族群。


相关文章
MPLAB® Connect Configurator简介以及GUI常用功能范
以协助因应AI永无止尽的能源需求为使命
低 IQ技术无需牺牲系统性能即可延长电池续航力
P通道功率MOSFET及其应用
运用能量产率模型 突破太阳能预测极限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智成电子首度曝光AI晶片概念 整合BLE抢攻AIoT商机
» 经济部携手友达等厂商 展出23项前瞻显示技术
» 联电2024年第一季晶圆出货量成长率4.5%
» Tektronix频谱分析仪软体5.4版 可提升工程师多重讯号分析能力
» 爱德万测试与东丽签订Micro LED显示屏制造战略夥伴关系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P2F4KN6STACUKZ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