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零壹科技CEO陈志松:找到水平分工的特殊利基点,泡沬化绝不会是自己
 

【作者: 編輯部】2001年02月01日 星期四

浏览人次:【8118】

本社社长黄俊隆:在本社定位的网际产业中,除了硬体、软体、骨干与服务的八大产业制造商与代理商外,还有一类我们称为网际加值商IVAR,即Internet Value Added Reseller,介于我们的报导对象与读者之间。零壹是国内知名的网路解决方案代理商,在国内已成立二十年,更是上柜公司,对于网际产业的生态必然了若指掌,可否请你谈谈目前的情况。


零壹科技总经理陈志松:国内网际产业从上而下可以分成四个层级,由上而下依序是技术原厂、代理商、经销商及消费者。最上层的国际性厂商,如Cisco、微软、Oracle、EMC、CA等等,由于在国内的人手不足,往往得靠熟悉其技术,并且拥有全省通路的国内厂商来做代理及培训,零壹就是扮演这样的角色。


以资讯业相关的经销商来说,国内大概有一万家左右,其中约有八千家属于店头,也就是设有店面做套装性产品销售,这种产品是拿回家自己设定就可以使用,技术性不高;另外有二千家则属于系统整合服务厂商,也就是会为客户量身定制所需要的系统架构,本身的技术要求就很高。和贵刊的定位相似,这两千家我们称之为Value Added Reseller。


对于技术原厂来说,要打进区域市场最快的方式,就是找到几家有力的代理商,当然,依产品的属性不同,需要的代理商特性也会不同,要直接卖给消费大众的,就得找有店头通路的,如联强、捷元等,但若是需要技术整合服务的,就得找我们,所以零壹也可以说是Value Added Distributor。


我们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提供这两千家系统商原厂的最新资讯,甚至将几个不同领域专长的原厂技术方案兜起来,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这样说起来,我们的工作就好像在配菜一样,国内和我们定位相同其实不多。


网路促使产业层级压缩 中间商需建立加值价值

黄:要做到为原厂配菜可是件不容易的事,你们除了要熟悉原厂的技术外,还得快速得到他们的最新资讯。目前你们代理的厂商非常多,而且都是各领域的翘楚,但是网际网路有一个现象,就是让原厂能更容易接触到最底层的客户群,因此一般认为这对于处于中间的代理商或经销商而言,会有很大的冲击。例如IBM就有ShopIBM,在上回的对谈中,3COM的曾总经理也提到他们不排除网路直营的可能性。不知你觉得你所说的四层架构是否面临挑战?零壹的感受又如何?


陈:随着网路媒介的普及化,中间商的加值性会遭到压缩,这是肯定的。我认为首要的冲击会是那些纯粹靠通路配销的代理商,国内以大型仓库、地下钱庄为本质的中间商,未来可能很难生存。


但是网路的出现,所需要的服务内容并不会不见,对于资讯或网际产业来说,这些服务包括教育训练、专案管理,网路和系统的咨询、管理与维护,售前与售后服务,甚至是技术人才的body shopping等。这些服务,网际网路可以是强化的工具,如e-Learning,但并不能完全取代所谓代理、经销的角色。


若再从产品面来看,又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技术性最高、产品最贵的high-end等级,大概是五百万以上的,原厂会自己包下来做,最低的entry等级,大概是十万元以下的,现在厂商也可以透过网路来做直销,所以3COM较低阶的产品,如网路卡等,若想自己来卖,确实有可能。但是属于midrange的产品,如Router,因技术层次高,往往有个别适性化的需求,这类的企业客户即使不如大众消费者那样大量,但原厂想要一一提供服务,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想想看,现在原厂的新产品一推出,光是全省经销商的训练,就要花掉二、三个月的时间。


黄:那你们和经销商之间不会出现竞争吗?


陈:基本上我们和经销商之间的画分还是很清楚的,我们的专长是技术,代表的是原厂的集合体,掌握的是网路系统的know-how;经销商或系统的优势是接近客户、了解客户需求,掌握的是产业的know-how。我们两者可说是各司其职,但是缺一不可。站在专业加值代理商的角色,对上我们有研究中心,会研究原厂产品整合的可行性;对下我们则会依产业性、地缘性或技术性,再将这两千家经销、系统商做区隔,给予不同的训练,也就是各家会有主、副修科目的不同,比方说主修的是银行业,副修的才是网路技术。


赴大陆发展代理事业 看不出有何成功的理由

黄:我们也知道,你们除了代理产品之外,也有自己品牌的产品,你们如何定位自我品牌的重要性,它占你们总产值多少比例?


陈:除了大家较熟悉的Printer Server外,我们现在自有的产品还有SOHO Router等,未来还会陆续推出Wireless LAN相关的产品。目前我们自我品牌的成长相当快,今年至少成长100%,明年预计再成长二倍。这样的表现主要和我们的市场定位有关,由于产品难度不高不低,看准投入的厂商还不多,但市场需求量不小,再加上具备了台湾制造业的价格优势,让我们有机会打入欧、美、日等市场。不过在公司的营运产值中,它所占的比例还算很小。


黄:对于目前热门的大陆市场,你们是否也已开始积极布署呢?会以代理或自我产品何者为主呢?


陈:要在大陆发展代理事业,我还看不出有何成功的理由。我们在台湾这个小地方,辛苦经营了二十年,才有现在的一些成绩,若要在大​​陆做代理,没有一、两万个点怎么行,但这要花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去经营呢?


我到现在还没有看到区域性的代理商经验可以复制的成功模式,因为每个国家、每个地方的特性和需求都不同,台湾做得成的模式,不一定能够套在别的地方。所以在经营模式不清楚,需投资多少资金也算不清的情况下,我们暂时还不会以代理方式进入大陆市场。至于自我产品的部分,由于我们认为技术的取得比发展大陆市场要优先,所以大陆的市场顺序还排在美、欧、日三地之后。


黄:这么长的代理时间中,相信你们也看到了资讯产业中许多的起起伏伏,例如曾是你们代理产品主力厂商的Novell,这些年来不断被挤压,似乎也未能找到新的利基点,现在更几乎已退出台湾的市场。一直属于非主流的开放原始码,现在却是相当被看好的发展议题。


有一个问题是,过去台湾的资讯产业不能受到国际重视,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标准的制定不在台湾,但以Linux来说,大家都有参与发展的权利,若能和台湾的制造优势相结合,应该能展现更大的世界影响力。你认为是否如此?


陈:在前不久和Turbolinux的高层会议中,我就曾建议他们,其实可以考虑把嵌入式Linux研发的总厂放在台湾。对于一些国际级的Linux厂商,我认为与其以企业应用的角度来向台湾厂商行销产品,不如来台湾协助厂商把Linux应用到所生产的产品当中。因为台湾全岛就像个国际市场的一个大型加工厂,只要台湾厂商的产品应用他们的Linux系统,那可以很快速的打开国际市场。


至于台湾能做全球代工,却难以成就原创性的事业,我觉得这和民族性有很大关系,最大的问题是教育,一大堆人从小以电子电机为第一志愿,而这些最会念书的人最后就进了园区,当个高级的工人,养成像头牛一样的个性,只懂得生产,不懂得创造。语言也是一个问题,在这点上台湾远不如香港和新加坡。


台湾的另一个现象则是,高学历的人才不是到外商公司,就是进了高科技制造业,而在外商公司做得是内销的工作,在制造业做得则是外销的工作,结果呢?这些人对于台湾本土性的生产与销售,却没有什么贡献,这真是件奇怪的事情。如果这两边的人才能够有适当的结合,有可能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找到水平分工的特殊利基点,泡沬化绝不会是自己

黄:目前的景气似乎看淡,除了dot-COM的泡沬声不断外,许多企业似乎也准备缩紧些IT上的开销。你看网路的发展会如何?资讯产业也会受到这一波景气的大幅影响吗?


陈:在我看来,Internet是一条不归路,而现在只是龙卷风暴刚开始的序幕而已,不久的未来,宽频、无线和种种新科技将会一一实现。对于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新的挑战,重点在于你或企业要在Internet时代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台湾的厂商做事都是一窝蜂,缺乏远见,当新的应用模式出现,就有人抱着一堆钱拼命去砸,然后再不断被市场洗掉,前几年的ISP就是很好的例子。但就像我前面说的,其实专业的服务内容并不会改变,不论是产业、系统或技术,只要找到水平分工的特殊利基点,泡沬化就绝不会是自己。


至于资讯、网路的技术,应用的只会更多而不会减少,对于企业的永续经营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整体IT的开销上,我想仍会有大幅的成长,但一般企业确实可能会缩减开销,相对地专业的电信、资讯委外服务厂商会成为主要的投资者。


黄:所以你看好ASP模式的发展,目前看来它的发展并不是很顺利,我想企业心态上的认同会是很重要的问题。


陈:这对于企业经营而言是很合理的事,将不熟悉、不易自行掌握的资讯系统交给专业的厂商来代办,既省钱又省事;对于ASP的厂商来说,就像电信公司一样,只要系统稳当,打开门就可以一直赚钱。至于心态上的问题,我反而觉得台湾比别的地方更容易克服,因为台湾人最善变,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就是容易接受外来的东西。所以我认为ASP会成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整理:欧敏铨)


相关文章
您的开源软体安全吗?
企业创新契机 永续经营与数位转型并行
永续是企业创新契机 与数位转型共驾其驱
边缘网路对速度需求提升
让网路智能和处理作业迈向边缘网路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IBM总营收和现金流成长 斥资近70亿美元研发AI、量子、半导体
» IBM力推AI服务平台 助企业顾问提升50%生产力
» Toppan Photomask与IBM签署EUV光罩研发协议 推进2奈米技术
» Hitachi Vantara与思科携手推出次世代混合云代管服务
» 零壹科技正式成为Extreme Networks台湾合作夥伴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JDKKZESSTACUK4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