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快闪IC「RRAM」发展动向
非挥发性内存明日之星

【作者: 高士】2005年09月05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11529】

由于附设摄影镜头的移动电话(以下简称为照相手机)与数字相机的画素数快速增加,造成记录像像的非挥发性内存几乎都采用闪存(flash memory)奇特现象,虽然2003年陆续出现新型非挥发性记忆IC,试图夺取闪存庞大的市场,不过一般认为今后数年内具备价格优势的闪存,仍将持续维持独霸一隅的局面,未来新型的FeRAM与MRAM将会取代闪存,成为SoC混载市场的新霸主,不过在此同时「RRAM」的发展动向也备受嘱目,因为「RRAM」具备革命性低价实力与动作特性实在不容小觑。


发展经纬

继FeRAM(强诱电内存)、MRAM(Magnetic RAM)与OUM(Ovonic Unified Memory)之后,Sharp早在数年前就悄悄展开RRAM(Resistance RAM)IC的研发,并在2002年12月于旧金山召开的「2002 IDEM(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大会正式对外发表RRAM IC。如(图一)所示由于RRAM是目前唯一能与具备低成本竞争力的闪存对抗的非挥发性内存,因此一般认为RRAM若能商品化,未来将成为革命性内存。在此同时闪存预定在2007年采用65nm制程量产;NAND Type可望进入55nm制程,这意味着喧腾一时的「物理极限论」,随着制程微细化,例如以往认为Tunnel SiO2的厚度极限无法超越8nm,不过韩国三星在2002年IDEM却以7nm的记录,轻易戳破8nm的极限迷失,使得所谓物理极限论再度受到质疑。


《图一 各种记忆IC的成本比较》
《图一 各种记忆IC的成本比较》

a.单体时的成本指针趋势


b.混载时的成本指针趋势


如(表一)所示,FeRAM的最大优势是混载时的低成本与低耗电性,因此FeRAM经常被应用在可携式电子产品与RFID Tag(卷标)、IC卡等领域。事实上富士通利用FeRAM混载IC制成的RFID Tag与IC卡已经正式商品化;冲电气与SONY共同开发的FeRAM,也在2003年进入实用化,除此之外美国TI基于FeRAM混载时的低成本,与量产时只需增加两片CMOS逻辑IC用光罩即可的特征,计划将FeRAM应用在新世代非挥发性内存,如此一来混载时与快闪IC的成本差距可望大幅缩小,如图一(b)。


FeRAM的单体成本能够接近闪存的水平,主要原因是技术上已经达成单晶体管效应(以下简称为1T效应)所造成,所谓1T效应是指cell面积可缩小到闪存的水平,同时还可以获得多位化效果。一般认为2010年以后可以实现1T型FeRAM,不过现阶段break through效应已经提前浮现,因此1T型FeRAM可望提前在2005年~2010年进入商品化阶段。


表一 各种非挥发性内存的主要规格
项目 DRAM SRAM Flash Memory FeRAM OUM MRAM RRAM
表一 各种非挥发性内存的主要规格 Current Density (mA/μm2) Current Density (mA/μm2) Current Density (mA/μm2) Current Density (mA/μm2) Current Density (mA/μm2)
非挥发性 写入电力 写入电力 写入电力 写入电力 写入电力
写入电力 写入电力 写入电力 --- 写入电力

100倍

(上限0.2v)

100倍

(上限0.2v)

(上限0.2v) --- 数倍 20~40% 数倍
20~40% 50/50ns 8/8ns

写入、抹去时间

1μs,
30/30ns 10/50ns 30/30ns 10/30ns
1~100ms 50ns 8ns 50ns 30ns 20ns 30ns 20ns
读取时间 写入电力 写入电力 写入电力
写入能量 Current Density (mA/μm2) Current Density (mA/μm2) Current Density (mA/μm2)
多位化可行性

微细化的障碍

电容器的容量 晶体管数量的多寡 隧SiO2的厚度 强诱电体组件的面积 曝光技术 强诱电体组件的面积
写入电流 涂改次数 涂改次数 无限大 10 105~106 10 10
10以上 6-12 50-100 7-11 15-30 5-8 Cell面积(F2) 4-6

20以下虽然目前MRAM的成本还无法与闪存相提并论,不过其它性能例如高速访问时间却凌驾闪存。MRAM的诉求与FeRAM一样,主要是应用在SoC(System On a Chip)等领域,不过MRAM的消耗电流比FeRAM大,因此始终未受到RFID Tag与IC卡等业者的青睐,目前主要用途大多集中在汽车领域。此外MRAM的业者普遍认为2006~2007年以后MRAM才有机会与DRAM产生价格差距,因此短期内并无取代DRAM的计划。



《图二 微细化与多值化是RRAM最大潜能》
《图二 微细化与多值化是RRAM最大潜能》

微细化与多值化是RRAM最大潜能

RRAM的特性如上所述Sharp美国分公司与University of Houston共同开发的明日之星「RRAM」,若与闪存或是DRAM比较时,由于RRAM具备成本与性能上的优势,因此Sharp将RRAM的终极目标定位成全面取代目前市面上所有的记忆IC。有关RRAM的成本由于微细化与多值化,使得RRAM比NAND型闪存更能够大幅削减成本,同时还能获得数十ns,几乎与DRAM相同的高速访问时间,以及超过105次涂写次数和非破坏性读取等MRAM无法比拟的特性。综观RRAM低成本化的主要理由有三项,


  • (1)cell面积最低只有4F2;


  • (2)无微细化的障碍;


  • (3)可作多值化(图二)。



表二各厂商存放程式用Flash Memory的cell技术一览
厂商 表二各厂商存放程式用Flash Memory的cell技术一览 Intel NEC OKI ST 东芝
方式 NOR NOR NOR NOR NOR NOR
结构 Stack Stack Stack Sprit gate Stack Stack
Gate长度(nm) 300 220 200 180~200 130 200
Cell面积(F2) 0.855 0.16 0.18 0.59 0.16 0.269
隧道绝缘膜的材料/厚度(nm)

SiO2/未回覆 SiO2/9 SiO2/9 SiO2/8 SiO2/10 SiO2/10.5
施加的电界强度(MV/cm) 未公怖 未回覆 未规定 6 10 16.5
多晶矽之间的绝缘膜材料/厚度

ONO/未回覆 SiO2/14 SiO2/15 SiO2/15 ONO/15 ONO/17.5
写入原理/电子交换部位 CHE/drain CHE/drain CHE/drain

SSI/浮游gate

source
CHE/drain CHE/基板
消去原理/电子交换部位 FN/全面 FN/channel FN/未回覆 FN/浮游gate TIF FN/channel FN/未回覆
FN/浮游gate TIF Co Sally side Co Sally side Co Sally side Co Sally side Co Sally side 未回覆
FN/浮游gate TIF W(TiN/Ti) W(TiN/Ti) W(TiN/Ti) W(TiN/Ti) W(TiN/Ti) W(TiN/Ti)
W(TiN/Ti) STI STI STI STI STI STI
Well技术 Retrograde三层 未回覆 Retrograde三层 PW Retrograde三层 Retrograde三层
Retrograde三层 n n n n n n
自我整合技术的适用部位 未回覆 3 2 6 3
自我整合技术的适用部位 有(未回覆) 有(未回覆) Current Density (mA/μm2) 有(未回覆) 有(-7​​.5V)
多位元技术 多位元技术 多位元技术

多位元技术

多位元技术

1万 多位元技术 1万 1万 多位元技术 多位元技术

多位元技术

多位元技术 未回覆 未规定 多位元技术 改写次数(晶片实际目标)(次) 多位元技术

改写次数(晶片实际目标)(次)

最大30ms(单位128byte时)

12(word program)

10(page program)

20

5(任意存取时)

8(标准值)


有关无微细化的障碍,由于制程微细化使得电压亦随着降低,同时写入时的消耗电流也可减低;相形之下微细化后消耗电流大幅增加,却是MRAM结构上的致命伤害。


有关可作多值化,能获得多值化主要原因是读取时的裕度可提高至10万,即使是实验室水准,最少都可获得8值(3bit/cell)的成果。


有关RRAM的量产时期,虽然Sharp并未正式对外公布,不过一般预测应该在今后几年内开始量产,不过前提是必需克服有关量产的技术课题,尤其是先前的MRAM曾经发生「磁性体膜层即使是微弱的变化,亦会造成性能大幅劣化」等有关品质稳定的惨痛经验,更何况RRAM使用全新的材料,因此一般认为正式量产必需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有关OUM的发展,虽然包含Intel、ST以及日立在内许多厂商有意生产OUM,不过各厂商的诉求却截然不同,例如Intel主要是应用在高性能低成本的SoC混载领域,无意利用OUM取代快闪记忆体;ST则是同时以单体与混载为考虑。


表三各厂商存放资料用Flash Memory的cell技术一览
厂商 表二各厂商存放程式用Flash Memory的cell技术一览 东芝
方式 AG-AND NAND
结构 未回覆 Stack
表三各厂商存放资料用Flash Memory的cell技术一览 130 125
Cell面积(F2) 0.104 0.077
隧道绝缘膜的材料/厚度(nm)

SiO2/未回覆 SiO2/8.5
施加的电界强度(MV/cm) 未回覆 11
表三各厂商存放资料用Flash Memory的cell技术一览 多晶矽之间的绝缘膜 ONO/未回覆 SiO2/15
写入原理/电子交换部位 HOT Electron CHE/channel
消去原理/电子交换部位 W(TiN/Ti) FN/未回覆 FN/channel
FN/浮游gate TIF 多晶矽之间的绝缘膜 未回覆
FN/浮游gate TIF W(TiN/Ti) W(TiN/Ti)
W(TiN/Ti) STI STI
Well技术 Retrograde三层 Retrograde二层
Retrograde三层 n n,p
自我整合技术的适用部位 未回覆 3
自我整合技术的适用部位 有(未回覆)
多位元技术 多位元技术 多位元技术
Retrograde二层

(次)
30万 多位元技术
30万

(次)
改写次数(晶片实际目标)(次) 改写次数(晶片实际目标)(次)
单位byte写入速度的保证值

(μs)

0.3(1Bank动作时)

0.075(4Bank动作时)
0.39

由于低成本是主宰市场主要利器,因此各LSI厂商莫不卯足全力利用光罩数量、多位元化与微细化等手段,试图降低FeRAM与快闪记忆体的成本。如(表二)、(表三)所示,各厂商几乎都是采用130~180nm制程试图获得微细化、低成本化与多位元化效应。


(表四)是最近发表的研究成果;(图三)是韩国三星利用微细化降低成本的典型范例,基本上它是用90nm制程制成2Gbit记忆体,7nm Tunnel SiO2的膜厚与0.004μm2的Cell面积,缔造全球体积最小记录。


表四最近发表的Flash Memory低成本化技术一览
低成本化的手段 提案单位 内容概要
增加单位cell的位元数

表二各厂商存放程式用Flash Memory的cell技术一览

增加单位cell的位元数

利用AG-AND实现4值/cell多值化。改善元件结构与周围电路,控制峰值电压的误差,获得10Mbps的写入速度。

台MacronixInternational与台湾交通大学(200​​2 IDEM:37.4)

利用新结构多位元技术「PHINES」,获得2位元/cell。利用0.18μm制程与0.22μm长度制作。 Cell面积为0.084μm2,单位位元的Cell面积为2.6F2。

Intel

(ISSCC 2003:16.5)

利用2位元/cell多值将随机存取时间缩短至55ns,利用0.13μm制程制作,Cell面积为0.154μm2(9F2)。
缩小设计rule

韩国三星

(2002 IDEM:37.1,ISSCC 2003:16.7)

利用90nm制程制作,Cell面积为0.21×0.18μm2,使用7nm的隧道SiO2。 NAND Type。
缩小设计rule并改善结构

Motorola

(2002 IDEM:37.3)

利用90nm制程制作,SONOS结构,Cell面积为0.456×0.36μm2,混载用。

(图四)是日立已经商品化资料储存用「AG-AND」IC的改良版,该IC同时具备2bit/cell与11Mbps高速低成本特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可下载音乐与动画资料的可携式电子产品。


由于一旦多值化写入时间就会变长,因此一般使用下列三种技术改善高速性:


  • (1)提高Hot Electron的注入速度,借此达成1μs的写入时间;


  • (2)抑制峰值电压,因为区隔4值的三个峰值电压一旦偏离,check注入浮游Gate电荷的次数会增加;


  • (3)为抑制注入浮游Gate的单位电荷量(注入电流)误差,因此采用U型浮游Gate。




《图三 韩国三星微细化的典型范例》
《图三 韩国三星微细化的典型范例》

有关Flash的多位元化​​新技术,则以台湾的Macronix International与交通大学共同研发的「Programming by hot Hole Injection Nitride Electron Storage;PHINES」最受嘱目,虽然物理上利用相异两部位储存电荷,进而达成2位元/cell的原理与「NRON」、「MirrorBit」相同,不过PHINES方式具有比上述两方式更高的可靠性。如(图四)所示PHINES是在SiO2层挟持的SiN层内储存电荷,该方式基本上与现有的技术相同,不过两者最大差异点是PHINES将SiN层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收集电子,下层则根据正孔是否注入source端与drain端的方式记忆2位元的data,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延长反覆涂写后的资料保存时间,同时还可以消除disturb并抑制耗电量,相较之下传统技术由于电子与正孔反覆通过SiN层下方的SiO2层结晶,使得SiO2层结晶受到伤害,进而造成储存于层的电子极易流入channel。此外PHINES可将尺寸比电子更大的正孔集中在SiN层的下方,因此正孔不易泄漏,可靠性因而大幅提高。 Cell的大小为5.2F2,每位元相当于2.6F2,如上所述PHINES不易产生disturb,因此极易进行微细化。



《图四 提高可靠性的2bit/cell技术》
《图四 提高可靠性的2bit/cell技术》

有关FeRAM的评价最近这半年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一年前MRAM与低成本Flash之间根本没有所谓的「问题」存在,不过当TI将FeRAM定位成新世代技术与混载用途之后,利用1T型FeRAM进行技术革新的呼声再度浮出台面(表四),如(表五)所示是以强诱电体材料以及不减损可靠性为前提,试图达成低成本混载用晶片等目的。


表五 各厂商的​​FeRAM Cell技术一览
项目 表五 各厂商的​​FeRAM Cell技术一览 松下 NEC OKI ROAM TI STMi
结构 1T1C 1T1C 2T2C 1T1C/2T2C 2T2C 1T1C 1T1C
表三各厂商存放资料用Flash Memory的cell技术一览 180 180

240

松下
250 6000 110,60 180
Cell面积(μm2) 1.3 --- 5.6

电容器面积0.95×0.86mm2

未回覆 0.54,0.35 0.8
电容器面积0.95×0.86mm2 Stack Stack Planer Stack Planer Stack Stack
电容器长膜位置 金属配线下方 金属配线下方 金属配线下方 金属配线下方

金属配线下方

COB
金属配线下方 金属配线下方

强诱电材料

(换算成SiO2时的膜厚)(nm)

PZT(0.15) SBT(0.15) PZT(不详)

SBT(实际膜厚15)

PZT(未回覆) PZT(不详) PZT(未回覆)
强诱电体的分极率(μC/cm2) 40(1.8V时) 20 未回覆 14 未回覆

40(1.8V时)

30(1.2V动作时)
8
上方电极材料 IrO2 Pt 未公布 Pt Ir/IrO2 Ir,IrO2 Pt
下方电极材料 Ir Pt 未公布 Pt Pt/IrO2 Ir Ir/IrO2/Pt
W(TiN/Ti) STI STI Recess LOCOS LOCOS LOCOS STI STI
下方电极材料 Retrograde三层 未回覆 Retrograde三层 下方电极材料 未回覆 下方电极材料 Retrograde三层
下方电极材料 n n n,p CMOS N n n
自我整合技术的适用部位 1 未回覆 0 未回覆 未回覆 2
Channel的结构 Bracket W Bracket W Bracket W Bracket W 未回覆 W Ti/TiN/W
Channel的结构 CMP CMP CMP CMP 未回覆 CMP CMP

Channel的结构


为克服FeRAM的Cell尺寸过大的缺失,因此SONY与OKI电气共同开发Cell尺寸只有12F2的FeRAM,如此一来就可获得纵横分别是4F与3F的间距(图五),虽然该IC可适用于单体与混载记忆,不过上述两公司却计划应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的SoC等混载领域。该强诱电体材料使用的SBT(SrBi2TaO9)的烧成温度为650~675℃,比以往的烧成温度低100℃左右。 OKI电气预定2003年正式推出0.5μm产品,2005年则为0.25μm。


《图五 cell尺寸为12F2的FeRAM》
《图五 cell尺寸为12F2的FeRAM》

如上所述光罩追加的数量对FeRAM混载时的成本具有决定性影响,也就是说如何有效将光罩数量削减至极限,已经成为各厂商一致的目标,例如富士通、三星与TI相继开发只需一片光罩就可制作强诱电体上下电极的技术,其中又以TI只增加两片光罩,再利用21片光罩制成电路混载FeRAM的方式最突出。此外利用一片光罩作蚀刻(etching)对缩小设计尺寸也有很大的助益,因为它可以避免光罩对位时的空间与蚀刻时的损伤,进而获得极佳的窄间距效应,如(图六)所示三星利用单光罩的蚀刻技术与0.25μm的设计rule,制作15F2/32Mbit的单体元件。


《图六 三星开发的1T1C型32MbitFeRAM》
《图六 三星开发的1T1C型32MbitFeRAM》

有关1T型(One Transistor Type)FeRAM的资料保存时间,根据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显示大约是10年左右(图七),虽然有许多半导体厂商与学术界携手研发1T型FeRAM,不过资料保存期限只有一天的水准,因此目前尚无法实用化,有鉴于此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开发可以抑制漏电电流的技术,大幅延长资料保存时间。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利用该技术可获得4F2的Cell,如果使用70nm制程可在1.8cm2的晶片面积获得10Gbit的容量,而且还能实现1T1C型FeRAM无法完成的非破坏性读取,值得一提的是1T型FeRAM的量产技术还有待开发,其中又以如何取代雷射堆积法是实用化最大课题。东京大学开发的1T2C型FeRAM的结构,该IC的Cell尺寸为4F2,同时还可作非破坏性读取。



《图七 1T型FeRAM的最大数据保存时间》
《图七 1T型FeRAM的最大数据保存时间》

RRAM的制作技术

RRAM的记忆元件使用一旦施加脉冲电压,阻抗值就会立即改变产生所谓CMR(Colossal Magneto Resistive)效应的材料,如果利用脉冲电压设定阻抗值,理论上就能维持不挥发特性,并且还可以从该阻抗值作非破坏性读取。 CMR效应与MRAM使用的TMR效应不同,因为磁界对阻抗值完全未发生任何作用,也就是说RRAM不需像MRAM利用电流产生磁界再作spin控制,在此同时为防止受到外部磁界的干扰,必需再作磁气shield。



有关阻抗值的最小与最大比,2002IDEM为已经证实大约是1000倍左右,不过实际上100Ω~10MΩ时则可作10万倍的变化,此外CMR效应属于超传导状态,因此可以在任何低温环境动作,也可以在200℃高温下动作。 SHARP为了将RRAM制成非挥发性记忆体,利用溅镀设备在矽晶圆上制作CMR薄膜,再用Pt材质的上下电极挟持CMR,由于它与CMOS制程的相性很好,所以可用400~600 ℃的低温制作,如此一来便可使逻辑单元制毕后更容易构成RRAM元件。(表五)是SHARP利用0.5μm CMOS技术试作cell大小为0.8×0.8μm2正方的64位元RRAM晶片规格摘要。


表六 SHARP试作的RRAM的规格

项目

表六 SHARP试作的RRAM的规格

写入电压(V)

5

写入时间(ns)

20

消去时间(ns)

10

消去电压(V)

5

读取电压(V)

1.5以下

读取时间(ns)

10

写入时的最大电流(μA)

200

读取裕度

10~1000倍

多位元化

Cell面积

4F2或是6F2

温度稳定性

200℃以上



结语

200℃以上


[2] D.A. Smolyansky, Time Domain Network Analysis:Getting S-parameters from TDR/T Measurements - Infiniband PlugFest, 2004>
200℃以上如果说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界要颁发最速黯淡奖,那么笔者可能会提名InfiniBand,理由是InfiniBand的规格及标准规范自1999年开始起草,2000年正式 发表,之后主力业者纷纷退出。记忆体产业的下一步?InfiniBand:还会有多少人想起我?
记忆体产业的下一步?
你可在「 记忆体产业的下一步?」一文中得到进一步的介绍。
90年代末期实用化强诱电记忆体(FeRAM)的耗电量比快闪EEPROM、DRAM低,因此迅速成为非接触式IC卡与可携式电子产品的新宠。在「90年代末期实用化强诱电记忆体(FeRAM)的耗电量比快闪EEPROM、DRAM低,因此迅速成为非接触式IC卡与可携式电子产品的新宠。」一文为你做了相关的评析。
市场动态

90年代末期实用化强诱电记忆体(FeRAM)的耗电量比快闪EEPROM、DRAM低,因此迅速成为非接触式IC卡与可携式电子产品的新宠。RRAM工作机理超出半导体理论范围

德国英飞凌已经展出了实验性的有机PRAM,而台湾的旺宏电子也展出了PRAM和RRAM。在FRAM、MRAM和PRAM之后,元件特征尺寸将向柰米级发展。先进记忆体技术向奈米级设计发展

在专题研讨会上,三星独家进行了PRAM和FeRAM的发表。要想提高PRAM的集成度,必须降低可编程电流,由此还可减小单元面积。FeRAM薄膜化研究新进展

相关文章
革新闪存迈出下一步
电阻式记忆体技术研发现况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国科会扩大国际半导体人才交流 首座晶创海外基地拍板布拉格
» SEMI:2023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况 出货微降至1,063亿美元
» TrendForce:台湾强震过後 半导体、面板业尚未见重大灾损
» 亚湾2.0以智慧科技领航国际 加速产业加值升级
» 高通执行长Cristiano Amon於COMPUTEX 2024 分享智慧装置上的生成式AI运算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K86HMBQSTACUKX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