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另类的科际整合 ─ 谈科幻创作与科技发展
 

【作者: 李知昂】2004年01月15日 星期四

浏览人次:【4275】

从科幻爱好者的口中,常听到一种意见,就是把科幻誉为科技发展的天启预言,认为它不仅先知先觉地预测了未来的科技,甚至可能启发了现实中的科学家,成为科学研究与科技发展的指针。这样说从某个角度看是对的,但事情显然并不是这么简单。


首先一件不能忽视的事实是,许多科幻创作,包括小说、电影或各种媒介,从现实科技中取材的部分,往往比它们所提出的预测更多;受现实科技影响的程度,也比它们回头影响现实世界的程度更大。比较不从现实科技取材的科幻,当然也占相当比例,可是它们却常常是强调哲思的作品,于科技预测上帮助并不大!科幻小说本质上是幻想文学,所衍生的创作在性质上也差不多,把科幻当作科技预测的工具显然并不适当,把作者视为先知恐怕也过于沉重。


然而,若把科幻与科技的关系视为某种另类的科际整合,就很可以谈一谈了。打个比方,物理学和神经生物学是两个各具主体性的学门,我们却可以把它们整合在一起,进行生物物理的研究。它们互相影响,求取更大的发展和更快的进步。科幻创作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正与此类似。


首先来看看科幻创作是如何由现实科技中取材的,知名的范例可以帮助我们最快地进入状况。拿电影「黑客任务」(Matrix)来说吧,它就是从网络、虚拟现实、虚拟社区等事物当中撷取灵感;知名的「星舰系列」(Star Trek)影集使用反物质作为星舰的能源,也是在反物质的存在成为科学界的共识之后;美国作家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科幻短篇名作「最后的问题」,谈宇宙的寂灭与创生,更是通篇绕着热力学第二定律在打转1。


反过来看,虽然科幻的主体是幻想、是文艺,一旦科技发展与科幻作品中的概念整合起来,影响也是很深远的。这种影响,对应用科技的启发,尤其强烈而直接。从早期作品谈起,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凡尔纳(Jules Verne)在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格2」中,描写潜水艇鹦鹉螺号(Nautilus)的海底探险故事,潜艇上,从动力、照明到厨房用品,全部都是靠电力,并可长时间潜航。然而在当时,全世界还没有一艘真正的潜水艇,电学虽然已经有了,也尚未获得广泛的应用,他的描写完全是划时代的。影响所及,后来人类的第一艘核能动力潜水艇也命名为鹦鹉螺号,先进核能潜艇由于有充足的电力供应,乘员的生活型态甚至与科幻小说家的形容十分相似!再看比较近的例子,如果对手机产品熟悉的话,应该会记得某些手机设计有一款可掀式盖板,一打开就可通话,而这样的设计灵感,正来自于「星舰系列」影集中的未来通讯器(当年影集的编剧或许也有点懊恼,因为手机的发展竟在短短几十年间,就赶上了他们所谓的「二十四世纪」技术呢)。


其他科幻作品对于应用科技的直接启发,例子不胜枚举,从靠双腿走路的小机器人、打败人类冠军的西洋棋计算机,到登陆月球火星,如今都已一一实现;「黑客任务」虽然大量取材自现实科技,它开拓的想象空间如今仍成为虚拟现实研究团队的参考数据之一3,这都算是一种科际整合。科幻与科技相互影响,进而刺激彼此的进步,或许这才是对两者之间关系较精确的陈述吧。


不过除了直接的启发之外,科幻对于科技发展所发挥的间接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受限于科幻作品本身未必适合表达抽象的科研内涵,科幻作品对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启发通常不像对应用科技的影响那么显著,然而间接来看,科幻的风行,对于吸引新一代优秀学子投入基础科学研究,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美国的太空科学家,其中竟有相当数目的人宣称,他们投入这个领域是受了科幻影集的影响。


另一个间接效益则是刺激大众对科技事务产生兴趣,同时提前开始思索科技伦理与规范的问题。以华文世界为例,早在复制羊桃莉诞生以前,作家倪匡就出版了一本名叫「后备」的科幻小说,描述以无性生殖复制人类作为重要人物的备胎。小说重点不在技术上的启发或预测,反而在于提出问题,让人思索这样做究竟合不合理?是否应该加以规范?又如张系国教授早年的科幻短篇「梦幻天视」,描写在人脑中植入微形机械,收发影音频号,从此人类彷佛失去了梦想 - 对于时下因为电视或虚拟网络让人沉迷所导致的社会问题,也犹如提前响起的警钟,发人深省。


在美国这情况更普遍,比如作家克拉克(Arthur C. Clarke)的短篇小说「优势科学」(Superiority),藉由一位未来将军的自述,说明他们是如何因为迷信科学家的新武器而屡失先机,最后在星际战争中全军覆没。文中对象牙塔式的新武器研发团队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不仅让读者会心一笑,也揭示出「科学研究不能罔顾现实」的中心思想。据说该文还曾被列入麻省理工学院某工程学科的教材之一。


科幻的力量就在此,因为它有趣,容易引起注意,而且探讨天马行空的主题,甚至包括科技与社会、文化、伦理层面的关系。相对于此,科技则是严谨、脚踏实地,而且通常不触碰研发本身以外的领域。因此某种程度上,科幻是应用科技的前驱,也可以在人群中扮演科技发展的推手角色;而科技则是多数科幻创作不可或缺的基础。科幻这个隶属于文学与媒体的领域,可以与任何一个科学与技术上的领域整合,创造出更大的效益。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我想,这都是一个非常值得持续观察的发展方向。(作者为科幻小说作家,merlyn@ms37.url.com.tw)


注释:

  • (1)热力学第二定律,讲白一点就是:覆水难收,耗散的能量无法重聚,孤立的系统必将走向热平衡,意即一切变化都不再发生。在艾西莫夫的讨论中,我们的宇宙是孤立系统,所以最后能量必将完全耗散在宇宙空间中,一片死寂,唯一的生路就是逆转热力学第二定律。


  • (2)一里格(league)约等于三英里。


  • (3)援引国立交通大学副校长蔡文祥教授2003年11月15日于倪匡科幻奖颁奖典礼的致词。


  相关新闻
» 新唐与Qt Group合作扩展HMI平台协助客户於嵌入式系统实现GUI设计
» 元太与友达携手进军智慧零售市场 打造大型彩色电子纸显示器
» 统明亮光电加盟艾迈斯欧司朗 协助汽车氛围照明智慧化
» 格斯科技携手生态系夥伴产学合作 推出油电转纯电示范车
» Aledia取得microLED突破进展 尺寸与色彩精准度创世界纪录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O53YPTESTACUKL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