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王可言:当世界改变,你也要跟着变!
Continue to Innovate and Change Yourself

【作者: 丁于珊】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14073】

  • 我觉得方向很清楚,台湾就是要转型。我们不能再只做技术,必须找到新的合作伙伴,且不只是做到符合需求,而是能够做出解决方案。




图一 : 王可言:当世界改变,你也要跟着变!
图一 : 王可言:当世界改变,你也要跟着变!

资策会技术长王可言(以下简称王)在IBM工作了二十多年,看着IBM在三次的危机下逐渐转型,从硬件走向软件和服务。如今,一向重硬轻软的台湾也面临了类似的产业危机,尽管不断喊着转型口号,但在过去硬件的沉重包袱下,让台湾的电子产业陷入瓶颈,找不到方向。


在时间已经不多的急迫感之下,王可言毅然决然放弃IBM的优渥薪资,回到台湾,希望以自身的经验,帮助台湾产业尽快找到方向。以下为CTIMES总编辑欧敏铨(以下简称欧)专访重点整理。


产业已面临转型的急迫感

欧:你提到台湾时间已经不多,那种急迫感是怎样的观察?

王:看看过去二十年来的变化,台湾ICT产业因为硬件制造outsource的趋势而有了蓬勃的发展。然而,近几年大陆、巴西、东欧国家、苏俄等新兴国家兴起,这些新势力崛起的速度很快,以更低廉的工资做着相同的事情。


另一个趋势是产品的商品化。台湾产业一向重硬轻软,在制造业里又以OEM、ODM为主,没有往品牌的方向走。如今,电子产品已走向微利的商品化阶段,大幅压缩了代工产业的利润。因此,台湾产业正面临转型的危急关头。但即便如此,台湾脚步仍然不够快,对于创造产业价值的认知也落后全球的竞争对手。


过去十多年来,台湾曾砸下重金投资在一些DRAM、面板、ICT等所谓的「高科技」产业上,成为台湾的主要产业,但是对于全球来说已是过去式,这使得台湾的重要性不断降低。


我认为,我们的策略应该赶快调整。印度在语言(英文)上有优势,美国因此将一部份IT outsource给印度,让印度的IT Service代工从十年前的零到如今已经占全球的3.5%。对于中国来说,台湾具有印度当初发展IT Service的条件,且语言、文化背景大致相通,我们可以考虑这个机会。


不过在考虑这个机会的同时,我们不能硬碰硬的去做相同的事,尤其印度在这上面已经有很好的基础,要迎头赶上其实很难。但是机会并不只在low end,我们应该要去寻找其他的机会,从新兴领域里找到方向,趁着这些国际企业大厂还不是够强的时候,利用台湾的优势从中找到成长的空间,并运用智能的方法,想办法跳得比他们高。


台湾在2006年的发展策略中提到,第一要做全球资源的整合者,第二要做产业技术的领导者,我认为这样的方向很好,可是实际上的成果并不是太好。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做软性经济的创意家和生活型态的先驱者,从组件的commodity product走到更好的product system,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使用经验及情感体验,而这个部分需要创新。


中国现在也非常重视制造,几乎在每个领域和我们竞争,然而,因为中国有国家的力量,且内需市场大,台湾没有同样的条件。只有当转型为服务时,我们在人才、知识上才有领先的机会,并往创新的方向走,提供高价值的服务,扩大我们领先的距离。尽管不保证百分之百成功,但是今天不做明天就一定会后悔。


跟上脚步 否则等着被淘汰

欧:在和许多产业的人聊过后,有一个蛮大的感受是,台湾硬件业的脑袋不知道该怎么转,在过去代工的包袱之下,创新发明变成是他们想做却又不太敢动的事情。

王:代工产业如果不能跟着时代改变的话,后果会蛮凄惨的。Motorola是第一个做移动电话的公司,但是在智能手机没有跟上脚步;迷你计算机差点把IBM打垮;拥有一百年历史的柯达,被自己发明的数字相机打败,这很讽刺。这些教训就是你必须Continue to Innovate、Continue to Change Yourself,当世界改变,你不跟着改,就会消失。


欧:IBM为什么可以三次危机都不倒?

王:事实上,和大家认为的利润下降后产生危机的观点不同,IBM的三次危机都是在快速成长中发生的。


最糟糕的情况发生在1992年,虽然整体利润成长快速,但危机也不断在扩大,那时候的IBM乱了脚步,几乎要崩溃。不过就在众人以为IBM已经不行的时候,身为外来客的Lou Gerstner,改变IBM的文化,带领IBM走向新的方向 - IBM不再以硬件为主,改走向软件和服务。


反过来看台湾企业,如果不能跟上脚步,适应环境变化,即使你曾经很成功,在市场好好生存下来的机会仍然不大,HTC就是很鲜明的例子。


台湾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我们曾经过过好日子,一些老板还做着过去的好日子总有一天会回来的美梦,他们想着,也许Windows 8发布后,PC就会回到过去高利润的时代。这个观念一定要改,我们不能再怀念过去那些好日子了。


我认为成功第一个要素就是急迫感,IBM当初要不是面临差点崩溃的急迫感,如今也不会成功。第二是变革领导,必须让大家知道今天不一样了,你必须有新的做法、新的策略以及完善的规划。台湾过去几年一直说着要转型,可是要转到哪里去?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规划。


欧:不少人都认为台湾的产业都是各自打各自的,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王:因为我们现在就只看着代工这块饼,但是饼就这么大,每家都做就变成这样的情况,我们的挑战在于找出新的饼。然而,饼不可能无中生有,而是需要时间去探索、去投资,台湾企业普遍的想法却是找出哪里有比较快、比较简单、一进去就可以马上赚钱的事业。


当投资一个产业时,这些企业家并没有去思考商业模式在哪里?技术的lifetime有多长?未来的产能能够提高多少?当厘清这些问题后,就能大概知道技术未来的发展状况,如果不能赚钱,为什么还要投资大量的资金进去?我们的问题就是「短视近利」。


所以我偏好生活型态、软实力这方面的发展,这需要时间培养,尽管过程辛苦,但是对于其他竞争者来说,同样需要时间及过程,如果我们能够领先人家一步投入,就能够拥有成功的先机,但若我们只想要近利,是不会成功的。


垂直整合、软硬兼施重要吗?

欧:现在许多企业都喊出垂直整合的口号,三星也在这上面做得非常成功,你认为垂直整合重要吗?

王:这个世界不可能一家公司包办全部的东西。IBM曾经喊出”Going to Market as one IBM”的口号,从软件、硬件、服务全部出自IBM,但是后来发现这是不可能的。因此,IBM改变方向,仍然走垂直整合的方向,但是不是IBM本身整合,而是和合作伙伴做一起做。


我并不反对垂直整合,但这不该是由一家公司来做,一家公司的力量不够大。三星可能是唯一成功的企业,但那是在国家力量的强力支撑下做到。因此,我不把韩国视为未来的竞争对手,韩国这种整合国家经济孤注一掷的做法风险很高,且面临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这些在未来都会成为危机。



图二 : 王可言:我不把韩国视为未来的竞争对手,韩国这种整合国家经济孤注一掷的做法风险很高。
图二 : 王可言:我不把韩国视为未来的竞争对手,韩国这种整合国家经济孤注一掷的做法风险很高。

欧:CTIMES杂志在五月时办了一个Android Day的研讨会,其中一个主轴是软硬整合新思维,但是台湾的作法是用硬件模式去管理软件人,导致软件人最终只能应付性地去做一些优化的工作,做不到软件该有的创新价值。这部分技术长如何看待?

王:软硬兼施不是我们的目标,而是过程,我们的目标是哪里有价值就往哪里走,路已经非常清楚,就是高值服务。而硬件在台湾产业已经不再那么重要,我们现在重视硬件唯一的原因是,台湾目前的能力都在硬件产业上。对硬件的执着是台湾的绊脚石,我们要想的是,有没有可能运用硬件去让软件产生新价值,将绊脚石转换为垫脚石。


但是台湾已经有这么多的企业在做硬件,一下子要大家不去做硬件、改做软件,软件业却又还没有实力,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要慢慢地彼此消长,找出方向。但是要注意,我们已经没有太多时间了。


我觉得方向很清楚,台湾就是要转型。过去我们只做技术,现在我们不能只做技术,必须找到新的合作伙伴,且不只是做到符合需求,而是能够做出解决方案。


台湾的人才绝对没有比人家少,只是在经过学校、家庭、公司、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下,创新的想法被磨到消失殆尽,导致最后剩下的创意及动力比人家少。这是我们要改变的状态,当你专注在创造价值的工作上时,你才有可能成功。


关于王可言

  • 现任:资策会技术长


  • 学历: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


  • 经历:美国普渡大学研究员及客座助理教授


  • IBM企业转型技术长


  • IBM企业前瞻创新与研发负责人


  • IBM企业组织架构与科技服务事业群技术长


  • IBM企业整合和工业部门技术长


  • 专长:企业整合、前瞻创新管理、知识及信息管理和智财再利用


相关文章
人工智慧产业化 AI PC与AI手机将成市场新宠
提升研发能量与物联装置韧性 是强化资讯安全防护的关键
是福还是祸?服务型机器人需产业标准规范
「机、厂、链」三大环节形塑「智」造样貌
知识无价,平台有价 疫後知识付费商机兴起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英飞凌功率半导体为麦田能源提升储能应用效能
» 工研院携手产业实践净零行动 聚焦氢能创新、共创绿色金融科技平台
» TI创新车用解决方案 加速实现智慧行车的安全未来
» 车电展欧特明以视觉AI实现交通事故归零愿景
» 多元事业引擎发威 友达揭示零售、教育、医疗高值化方案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K45YEEYSTACUK8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