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Cover]台湾软硬整合新思维
硬件撑腰 软件抢市

【作者: 籃貫銘】2012年07月07日 星期六

浏览人次:【5400】

这不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没有如地球人碰上外星人般,充满戏剧张力的互动情景。真相是,他们本来就是在一起的,只是在台湾硬件挂帅的历史背景下给拆散了,然后等到最近整个产业岌岌可危,才又强迫彼此凑在一块...


「现在软件人员与硬件开发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Gap,就是对Firmware和Middleware不熟。」一位拥有二十多年软硬件开发经验的业界人士何宇同感慨的说。


他表示,走一趟资策会的教育训练中心,里头有许多人都是在职的业界工程师,他们在工作繁忙之余,还特别拨出时间来上课。他起初很感动,觉得工程师如此上进,但后来才知,他们都是因为学校没教C语言,进了业界才发现所学不敷使用,不得已才来进修。


「不懂C语言,我不知道他们要怎么做软、硬件整合设计?」何宇同一语道破台湾现在电子科技产业最大的困境。


为什么台湾的软件人才会缺乏C语言和汇编语言的能力?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现在的学校对这些语言的授课要求并不高;第二点,则是现在网络环境与商务应用成熟,只要懂JAVA和HTML几乎就可以找到工作,因此许多的软件人才都不愿意花心力去专研相对复杂的C语言和汇编语言。


但这样的发展,已经危害到台湾产业想走品牌和系统整合的布局。


「除非你走的是破坏式的创新,可以彻底颠覆目前的产业结构,还发展出一套自己的商业模式,像脸书或是Google这样,不然你最好老老实实的从基本功练起,特别是在台湾。」何宇同说道。


独软、独硬皆路难行

众所皆知,「制造」一直是台湾的强项,但长期下来,这个发展脉络也限制了产业要升级到系统整合设计的可能性与成效。一个简单的问题,就是管硬件开发的人只在乎规格和成本,用户接口(UI)和用户经验(UX)根本没花太多心思。


「Performance,正是一项产品成败与否的关键之一。」何宇同明白的说。


他表示,不管硬件也好,软件也好,大家努力的方向都是提升产品的使用效能。做硬件的,就透过提升规格来改善;而做软件的,就想办法利用软件控制,来提升使用体验和优化硬件性能,双方追逐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但问题是,台湾把两方拆开来做。


一般硬件厂就只管开规格,成本算一算,后面的事就不管了,实际的用户需求和整体使用经验并没有下工夫专研;至于软件的业者,就把美美的接口做出来,可以安装和执行就交件了,跑起来顺不顺,硬件效能的优化(fine tune)与否,也没有花时间去处理。


这样的子做出来的产品会有多大的市场?大家都心里有数。


看看苹果,他们做产品一定不会把软硬件分开来处理,从APPLEΙ到麦金塔系列,整体的效能、用户接口,以及用户的感受,一定都在做产品开发的时候就考虑进去了。


牵手吧!跨过软硬整合鸿沟

软硬件整合设计的重要性,其实不言而喻,但台湾要如何做?才能再圆软硬一体的梦。


「第一步,就是积极培养熟稔软硬件整合的人才。」


何宇同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他表示,过去他们曾经开发一个看股的传讯装置,一个团队大概二十多人,大家花了好几个月从头开始做起,包含写BIOS,设计接口,开发软件功能,全都自己动手,但最后PO到硬件上却动不了。于是二十多人回头去做Debug,但过了近一个月没有任何进展,东西怎么就是也动不起来。


最后是一个新加入团队的日本工程师,凭借着以前在日本做过类似项目的经验,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解决了一整个团队花一个月克服不了的问题。


当然,熟悉软硬件整合设计的人才,目前台湾仍非常缺乏,但至少从现在起,企业经营者就要有朝这个方向来布局的思维,不管是企业自己培养,还是招募海外人才,一定要有所动作,因为现在不做,将来就会后悔。


牵手吧!克服多元平台困境

而在目前讲求云端运算与网络随身的行动时代里,软硬件整合也出现另一个难题,就是软件在不同平台上的兼容性设计越来越复杂,不仅软件的开发者伤脑筋,硬件人员也深感困扰。


「现在软件市场存在几个落差,一个是芯片组与代工厂间的落差,另一个是代工厂与操作系统整合的落差。」Symbio技术长刘俊贤说道。


刘俊贤进一步表示,操作系统与硬件平台的多元化,已经让行动应用软件的开发越来越困难,光iOS和Android的操作系统版本就有二十多个,更别说还有不同装置间的硬件差异要考虑,这些都让软件开发者面临很大的压力。


多元平台不仅增加软件开发的难度,对硬件设计也是很大挑战。刘俊贤指出,以台湾的OEM和ODM来说,同一个装置在同样的硬件架构下,可能要支持2种以上的操作系统,这对系统制造商来说就是很大的困难。假若是同一装置采用不同的硬件架构(如不同处理器芯片组),其开发难度又往上增加了好几倍。


面对如此复杂的开发环境,系统制造商和相关开发者就必须意识到,只有透过软硬件人员的充分合作,才可能克服行动装置复杂的整合问题,提供绝佳的使用经验给消费者。


让台湾成为软硬整合最佳基地

在这个硬件微利的时代,台湾其实不太需要过度悲观,也许我们的起步慢,先天的基础也不甚优良,但我们其实站在一个很有利的基础上 - 庞大的硬件资源。只要我们懂得利用,就有机会创造出一番新气象。


因为台湾是靠制造起家,几十年下来,已经累积了相当深厚的硬件技术,几乎所有的电子电机产品,在台湾都有生产和制造,因此不需要外求,就有相对便利的研发条件,目前欠缺的,只是整体性的软硬件整合经验,和更具前瞻性的经营策略。


至于如何做到软硬件充分整合,长期来看,人才的培育是最重要的议题,而这有赖台湾的政府、学界与业者,每一个环节的努力,才能营造出健全、永续的产业环境;短期而言,则是尽快扭转贩卖单一硬件产品的传统思维,把软件与服务加进产品开发的流程里,让软件人与硬件人开始好好互动吧!


(本文刊载于CTIMES杂志248期/2012年6月号)


相关文章
[Cover]软体人攻占硬体街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资策会与远传电信叁与3GPP国际资安标准 共创下世代通讯应用与打造资安韧性
» Seagate发布再生能源使用及实践永续循环成效
» 宜鼎独创MIPI over Type-C解决方案突破技术局限,改写嵌入式相机模组市场样貌
» 英业达以AI科技实践永续 携手台大保护云雾林生物多样性
» 震旦研发ESG绿色报表协助企业绿色减碳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OC68T0ASTACUK8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