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裸眼超高畫質3D-TV
應用IP技術製作

【作者: 高弘毅】   2011年09月09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4268】

3D影像技術之一的積分影像(Integral Photography)方式,利用自然光顯示影像,觀視時不需使用特殊眼鏡,非常適合顯示高畫質影像。日本放送協會(NHK)以積分影像技術為平台,開發裸眼超高畫質積分影像方式3D電視。積分影像方式3D電視可以實現即時動畫攝影與顯示,再生影像的解析度主要取決於鏡片板的間距,以及攝影與顯示元件的解析度。


接著本文要介紹攝影與顯示系統使用全解析超高畫質技術,顯示系統使用密度比傳統高2倍的鏡片板,構成的超高畫質積分影像方式裸眼3D電視。


發展經緯

3D顯示技術主要分成三種:利用兩眼視差在大腦內部建構3D影像、在空間上直接描繪3D影像、利用立體知覺直接描繪3D影像;與傳統2D比較,3D顯示必需表現的次元(dimension)非常多,要完全滿足立體視覺的兩眼視差、輻輳、焦點調整、運動視差等生理要因,必需克服許多技術。


表一:常用3D影像顯示方式

顯示方式

觀視工具

解析度

閃爍現象

視角

畫格循序式
Frame sequence

液晶快門眼鏡

全解析

容易

偏光
Polarizer

偏光眼鏡

半解析

不易

分光方式
parallax

分光眼鏡

全/半解析

不易

積分影像式
Integral Photography

裸眼

全解析
1/視線數
不易高解析化

不易

浮雕式
Anaglyp

浮雕眼鏡

全解析

不易

視差障礙式
Parallax barrier

裸眼

半解析

不易

全像式
Hologram Photography

裸眼

全解析
演算資料龐大

不易


隨著3D電視的實用化,消費者更強烈要求不需使用特殊眼鏡的裸眼高畫質3D顯示器。其中積分影像與全像(Hologram Photography)方式,除了滿足不需使用特殊眼鏡的要求之外,對改善長時間觀視3D影像,經常發生的眼睛疲勞、暈眩、嘔吐感等問題具有正面幫助。


全像(HP)方式可作非常理想的3D影像顯示,缺點是全像3D要求使用具備大量波長等級的顯示元件,此外畫素資料的計算量非常龐大。最近幾年超高畫質元件的開發非常熱絡,間接牽動全像3D顯示器的研究,以往不易製作波長等級的畫素,利用光學鏡片擴大繞射角度等方式,同樣可以


實現3D顯示目的。至於龐大影像資料的計算,英國研究單位曾經表示開發一般PC用簡化型演算軟體,不過至今遲遲未見實用化。


積分影像(IP)方式3D電視主要是以積分影像技術基本原理,如圖一所示它使用鏡片板(lens plate)與底片(film)拍攝被照體、顯示3D影像,圖中構成鏡片板的微小鏡片稱作「要素鏡片」,利用要素鏡片產生的被照體影像稱作「要素影像」。


攝影時鏡片板產生的要素影像群利用底片取得,顯示時再利用此要素影像群與鏡片板,使被照體產生的光線與等價光線再現,形成所謂的空間影像。


《圖一  IP立體影像的動作原理》
《圖一 IP立體影像的動作原理》

裸眼3D影像技術之一的積分影像(IP)方式,應用在即時產生被照體3D動畫影像系統,會面臨以下兩大課題,分別是深處反轉的倒立視像及使用底片方式,無法即時產生3D動畫影像。


為避免倒立影像,必需使每個要素影像點對稱反轉,進行此反轉可使用折射率分佈鏡片。折射率分佈鏡片從中心遠離半徑,折射率會隨著呈二次方減少,使用光線蛇行週期3/4長度的折射率分佈鏡片,就可以獲得點對稱反轉的要素影像。至於即時拍攝、顯示動畫的要素影像群,拍攝時改用千萬畫素CCD等成像元件,顯示時使用液晶顯示器等顯示元件即可。


《圖二  折射率分佈型鏡片結構的動作原理》
《圖二 折射率分佈型鏡片結構的動作原理》

試作系統特性

由圖三可知成像設備主要是由:


  • ‧全解析度超高畫質攝影機


  • ‧折射率分佈鏡片板


  • ‧集光鏡片


  • ‧深處控制鏡片



等光學元件構成,攝影時使用深處控制鏡片產生被照體的實像,如此一來就可以調整顯示的3D影像深處位置,例如面對鏡片板,被照體的實像會在攝影機端產生時,顯示的再生影像則在鏡片板形成攝影機對此實像取得的要素影像群,此時為避開深處影像發生反轉逆視像(倒立影像),攝影設備使用折射率分佈鏡片構成的陣列鏡片板。


此外為了使來自陣列鏡片板的光線高效率入射到攝影機,陣列鏡片板與攝影機之間設置集光鏡片。



《圖三  IP-TV的基本結構圖》
《圖三 IP-TV的基本結構圖》

RGB各色有效畫素7680(H)×4320(V),陣列鏡片板鏡片數400(H)×259(V)。顯示設備使用投影器將攝影機取得的要素影像群投影到擴散銀幕,再利用銀幕前面雙凸鏡片構成的陣列鏡片板產生再生影像。投影到擴散銀幕的影像一旦發生歪斜,產生的再生影像畫質會劣化,此時必需使用要素影像群歪斜處理技術,進行電氣性補正歪斜,避免再生影像畫質劣化。


顯示器特性與攝影設備一樣,具有RGB各色7680(H)×4320(V)有效畫素,陣列鏡片板鏡片數400(H)×250(V),要素鏡片的間距密度比傳統高2倍設置。


上記攝影與顯示設備的陣列鏡片板呈三角排列,各方向的實質鏡片間距水平方向變成1/2倍,垂直方向變成 倍,以動畫系統而言,該全解析度超高畫質是目前解析度最高等級。


雖然提高再生影像的解析度,要求高密度設置複數要素鏡片,不過單位要素影像的畫素很少,不易產生有深處感的再生影像,因此本試作系統的要素鏡片數量設定成與WQVGA畫素數相同程度。


攝影與顯示實驗

˙解析度特性


再生影像的解析度受到以下因素影響:


  • 1.要素鏡片的間距


  • 2.要素影像的畫素間距


  • 3.要素鏡片的繞射界限


  • 4.要素鏡片偏焦造成的收差



因此利用要素鏡片投影的要素影像界限空間頻率,要求第二到四項,限制在最小值。本試作系統主要透過要素影像的畫素間距,限制投影的要素影像界限空間頻率。


視域特性

觀賞積分影像(IP)方式3D電視,即使上下左右任何方向,都能夠依照觀視者的位置輕鬆觀視3D影像。不過基本上觀視者可移動範圍(視域),面對一個要素影像的光線對應一個要素鏡片,它的放射領域受到一定限制,例如要素影像的形狀為圓形時,視域就變成圓錐形。


再生影像

積分影像(IP)方式3D電視的主要課題必需製作複數微小要素畫素,因為鏡片數量(MH×MV)會左右解析度極限。此外要素畫素內的畫素數決定左右視域與遠方解析度,畫素數是二次元影像的N2倍,因此成為高畫質積分影像(IP)方式3D電視未來實用化時,必需克服的技術課題。


未來展望

以上介紹利用積分影像(IP)方式試作3D電視的技術,試作系統鏡片板的鏡片數量比傳統增加4倍,顯示設備以2倍高密度排列鏡片提高解析度。


有關畫素間距決定的空間頻率,實驗證實深處領域±100mm的再生影像,具備10%以上的變調度,在240視域角度範圍內,任何著觀視位置都可以輕易觀視影像變化。


上記超高畫質積分影像方式裸眼3D電視的試作系統的空間頻率,若與高畫質觀視時比較只有1/3,產生實用等級的再生影像時,要求要素鏡片與畫素兩者高精細化。


由於千萬畫素CCD成像元件已經商品化,因此研究人員利用超精密連續滾筒式網版印刷技術,開發要素鏡片的量產技術。


一般認為隨著光學機器排列精度、電氣性影像歪斜補正精度、要素鏡片間距與畫素間距的提高,不久未來超高畫質積分影像方式裸眼3D電視,可望進入實用化階段。


相關文章
以協助因應AI永無止盡的能源需求為使命
低 IQ技術無需犧牲系統性能即可延長電池續航力
P通道功率MOSFET及其應用
運用能量產率模型 突破太陽能預測極限
新一代4D成像雷達實現高性能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TI創新車用解決方案 加速實現智慧行車的安全未來
» 車電展歐特明以視覺AI實現交通事故歸零願景
» 多元事業引擎發威 友達揭示零售、教育、醫療高值化方案
» 富采深耕感測器事業 聚焦生物感測多元化應用
» 研華AIoV智慧車聯網解決方案 打造智慧交通與商用車國家隊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18.184.237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