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科技穿上身 穿戴式裝置戰雲起
五大應用引爆無限商機

【作者: 丁于珊】   2014年02月10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12732】

一隻智慧手錶救回一位八旬老翁的性命,這樣的案例真實地在台灣社會上演。


台灣大學退休教授張劍寒有著輕微失智的狀況,在出門散步時不願人陪,卻又發生過找不到路回家的情況,傳統的聯絡小卡效用不彰,他卻又不喜歡將手機帶在身上。為此,家人買了智慧手錶讓張劍寒戴在身上,以便能隨時掌握他的動向。在日前張劍寒登山失蹤時,靠著智慧手錶的定位功能,讓警消得以在幾乎與外界斷絕聯繫的情況下,順利完成救援行動。


除了一般所熟知的娛樂應用,智慧手錶的發展空間極大,其關鍵在於第一人稱應用本身就是殺手級的應用,工研院工研院IEK電子組經理侯鈞元指出,在解放雙手之後,穿戴式裝置以使用者自身的角度為出發點,更貼近生活,也能夠做到行動裝置沒辦法做到的應用。


而以第一人稱應用的市場成功案例還有GoPro。面對數位相機市場的激烈競爭,GoPro讓熱愛運動的玩家可將其穿戴在身上,即時拍攝運動畫面,讓觀看照片的人也能欣賞同樣的風景,感受身歷其境的效果。就是這種以第一人稱相機為主軸的特點,讓GoPro在年年下滑的攝影機市場中爆量成長,根據IDC資料顯示,GoPro以13.7%躍居2012年全球攝影機出貨量的第二名,僅次於Sony的24.5%。但實際上,GoPro並沒有什麼特殊技術。



圖一 : 穿戴式裝置以第一人稱為出發點,就是一種殺手級應用
圖一 : 穿戴式裝置以第一人稱為出發點,就是一種殺手級應用

這一類穿戴式裝置因發揮某種效益而成功征服市場的案例近一年來時有所聞,隨著穿戴式裝置成為熱門話題,當不少消費者還在問什麼樣的裝置可以在市場中普及的同時,智慧穿戴式裝置早已先一步地融入日常生活當中,並且改變消費者的使用行為。


硬體難度低 廠商百家爭鳴

穿戴式裝置對於目前ICT廠商而言,是一項新的產品形態,但事實上,這並不是近幾年才開始發展的產業。在軍事、醫療等特殊領域,對穿戴式裝置並不陌生,歐盟更早在五年前就開始發展智慧人身輔具,用來幫助行動不便的人士。只是直到最近在智慧手機普及之下,整體環境發展漸趨成熟,才逐漸轉移至消費性終端市場中。


由於穿戴式裝置零組件和規格與目前的智慧裝置有80%以上的相似程度,廠商可利用現有供應鏈來生產產品,硬體切入難度並不高,加上產品呈現多樣化發展,讓穿戴式裝置的初期市場不同於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市場集中在蘋果、三星等幾家主要大廠身上,而是呈現百家爭鳴的狀態,人人似乎都有機會可做出熱銷的穿戴式裝置產品。


因此,對於部分技術障礙較低的穿戴式裝置市場,短期內將會有大量的廠商投入。根據IEK預估,其市場商機在2018年將超過200億美元,分析其中關鍵零組件市場規模約可達到40億。由此可知,在PC、行動裝置出貨量成長減緩的情況下,穿戴式裝置可謂是產業的明日之星。


意法半導體類比、微機電及感測事業部技術行銷經理李炯毅表示,穿戴式裝置在醫療居家照護、資訊娛樂相關及運動健身三大應用領域成長最快,也佔有最多市場份額。除了三大市場外,還包括安全與保全、軍事用途等特殊領域市場,雖規模較小,但成長動能也不容忽視,這些市場也將帶動相關零組件的需求與日俱增。



圖二 : 穿戴式裝置五大應用兩極化市場樣貌
圖二 : 穿戴式裝置五大應用兩極化市場樣貌

穿戴式裝置兩極化發展

不過,技術的成熟並不代表市場就得買單,侯鈞元指出,廠商必須跳脫傳統思維,不再以智慧手機配件的邏輯去思考穿戴式裝置,而是善用手機的資源,開發出唯有穿戴式裝置才能提供的殺手級應用,才是在消費性市場成功的關鍵。


分析目前穿戴式裝置的發展,可清楚分為兩個極端,一端是傳統資訊裝置思維的左派,也就是智慧眼鏡、智慧手錶、手環這一類較偏向資訊娛樂應用的產品,為ICT產業的主攻市場。廠商希望這些產品能夠如同智慧手機一般,具有大量生產、大量普及、並帶來龐大商機的特點。侯鈞元表示,雖不能說是錯誤的方向,但就長期發展樣貌而言,終將陷入規格、價格的競爭,且毛利較低。


而另一派則是如同電影般先進且未知的右派,其實就是各種不同的利基市場如醫療照護、安全與保全或專業特殊應用。此市場具備高進入障礙、供應鏈供給困難、研發及認證期長的特點,但是也因此,其毛利遠高於左派市場。根據IEK的研究,穿戴裝置在利基市場的商機,很有可能高過消費性市場,也就是形成所謂的「長尾市場」型態。


不過,不論是哪一端的市場,除了裝置本身之外,都將帶動相關技術如通訊、電源供應、感測器、人機介面、顯示技術、軟體與應用等逐漸受到重視,並吸引半導體廠商的投入,對於這些關鍵零組件廠而言,穿戴式裝置具備龐大的想像空間。


使用者決定市場存亡 人機介面成決勝點

就目前的穿戴式裝置市場來看,智慧手錶及智慧眼鏡成為目前的主流趨勢,這兩者都具有顯示螢幕,比起只能偵測生理數據的配戴式或穿著式裝置(如智慧手環、戒指或者衣服)更有優勢,且擁有足夠的輸出與輸入元件來整合人機互動技術。其中,智慧眼鏡因軟硬體發展上較不成熟,初期研發成本高,能夠開發的廠商非常稀少,但發展潛力也最高。



圖三 : 智慧終端大廠的穿戴式專利技術布局(資料來源:IEK)
圖三 : 智慧終端大廠的穿戴式專利技術布局(資料來源:IEK)

面對各式各樣的穿戴式裝置接踵而出,其使用的技術、零組件、應用服務依據裝置不同也都有所差異,因此各家大廠對於市場、技術的布局也各不相同。在多種技術中,工研院IEK電子與系統研究組分析師陳佑宜指出,以人機互動技術為穿戴式裝置決勝的關鍵,其中又包含感測技術(如語音控制、眼球追蹤、手勢辨識、動作感測、環境感知、生理監測等)、顯示技術(如軟性顯示、微型投影、透明顯示)、及內容運算(如擴增實境、虛擬實境、生理分析等)三大類,其中又以感測互動技術最為重要,其扮演著決定使用者黏著度的重要角色。


陳右宜指出,穿戴式裝置比起行動裝置更為貼近人類生活,因此使用者經驗將決定穿戴式市場的存亡,「戴不戴得住是最關鍵的問題,」她說。因此,在決定人機介面互動技術時仍必須回到使用者身上,洞察使用者經驗的需求與缺口,從中挖掘出更趨近人性化、直覺性的人機互動技術,才有可能增加使用者的黏著度。


由於智慧眼鏡、手錶或手環這一類仍屬於較新型態的產品,消費者對於操作上仍顯得非常陌生;此外,礙於裝置大小的關係,手錶及眼鏡雖有顯示螢幕,但尺寸通常不大,觸控範圍太小,並不能發揮太大的效用,沒辦法移植手機的使用者經驗,因此觸控之外的人機介面互動技術就顯得極為重要。



圖四 : 透過整合多種人機介面互動技術,穿戴式裝置能創造出更多種不同的應用,如3D投影+空中手勢+語音輸入+雲端能讓使用者直接創造虛擬3D物體
圖四 : 透過整合多種人機介面互動技術,穿戴式裝置能創造出更多種不同的應用,如3D投影+空中手勢+語音輸入+雲端能讓使用者直接創造虛擬3D物體

為此,各大廠都有各自著重的技術,包括手勢辨識、語音控制、眼球追蹤、動作感測等都是決勝的關鍵技術。而就目前現況而言,發展較為成熟的不外乎是手勢辨識、體感及語音控制。


然而,由於語音控制容易受到環境干擾,對於自然語音語言互動也還有瓶頸待克服,因此人類變化最多的肢體語言成為穿戴式裝置中最重要的互動技術,Apple、Google、微軟、三星等都對此有所著墨,而近年來許多新創公司如Leap Motion、MYO、PrimeSense也帶來許多創新的手勢操作技術。


除此之外,為了滿足更好的使用者體驗,穿戴式裝置也將同時整合兩種以上的互動技術,如語音與手勢的結合,或者整合更多環境感知技術等,雖然多種技術的整合可能讓穿戴式裝置操作更加複雜化、增加App開發難度,但意法半導體大中華暨南亞區類比、MEMS及感測器事業部行銷總監吳衛東指出,這也將會為穿戴式裝置帶來更多的應用及可能性。


結論

在現階段的硬體設計上,穿戴式裝置因本身的體積限制,電池容納空間有限,為了降低功耗、提高電池續航力,處理能力無法和智慧手機相比,沒辦法有太過複雜的功能,因此大多只能搭配智慧手機使用,作為手機的配件。


但以長期來說,穿戴式裝置的潛力大到足以改變整個產業甚至於使用者行為。當穿戴式裝置的市場持續發展延伸,最終將形成完整的物聯網世界,若再搭配巨量資料的分析,以及雲端應用環境更為成熟下,這個產業將迎向下一波高速成長的風光榮景。


相關文章
使用Microchip Inductive Position Sensor(電感式位置感測器)實現高精度馬達控制
以霍爾效應電流感測器創新簡化高電壓感測
ESG趨勢展望:引領企業邁向綠色未來
落實馬達節能維運服務
IPC的8個趨勢與5個挑戰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協助客戶解決痛點 士林電機展示完整工控解決方案
» 台灣工具機展銀泰科技精銳盡出 主打智能與散熱兩大解決方案
» 筑波科技攜手LitePoint共創5G、Wi-Fi 7、UWB無線通訊新境界
» 工研院秀全球最靈敏振動感測晶片 可測10奈米以下振動量
» 安立知以全方位無線通訊方案引領探索6G時代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95.2.54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