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听到一些业界对智慧表的丧气话,他们认为只有Apple的精品工艺光环才能真的有智慧表销路,除此之外是卖不动的。

/news/2015/11/05/1107535190S.png

Apple确实诉求精品工艺,Apple之所以在iPhone摄影镜头前镶嵌蓝宝石玻璃,其灵感来自瑞士钟表,蓝宝石玻璃的好处是抗刮,以免昂贵买的手表容易产生刮痕而减损质感。

除了保有质感外,不容易产生刮痕的好处是拍照清晰,而后iPhone也在指纹辨识位置采行此法,并期望全面导入,使整个iPhone触控玻璃均采行,不过蓝宝石的缺点是成本高、厚重、阻光率高,因此全面实施仍有难度。

Apple也跟爱马仕等名牌合作,推出Apple Watch用的表带,很明显是打高尚精品市场。从某种角度看,Apple提供的是量价相乘的最大效益,因为比iPhone高价的品牌手机为Vertu,但十数万新台币以上的价格,只有少数人可以真的买来炫耀,但Apple是打造iPhone高尚知名度,但仅2、3万便能入手,使许多人都可以满足一下拥有精品并炫耀的欲望。

类似的,不是人人可以买得起OMEGA、ROLEX,高档手表早已是身分炫耀象征,Apple尝试导入科技元素、创新形象,复制iPhone的「可入手价位、可大量销售的炫耀市场」。

但真的智慧表只有上述定位的市场吗?事实上,智慧表从功效面而言也有其存在价值,各位都知道过去有手表与怀表,但现在几乎很少看到怀表,因为不实用,为了看个时间,掏出口袋并打开盖子,要2秒时间,若为手表,手腕翻一下就可以看到时间,速度更快,人们就是连这1秒多的时间都想省。

因此,当一堆人说我现在都不戴手表,都用手机看时间,但其实是把手机掏出口袋,滑轨解锁,然后看一眼。但根据行为观察统计,人一天要这样掏出70多次,只是看一则来电,只是看一则LINE讯息,只是看一下时间、天气。

智慧表另一个价值是统合,过去有电子字典、掌上游戏机、股票机,而今很少见,因为都被智慧手机统合了,安装不同App就可以达到字典、游戏、股票功效。类似的,过往有一般手表,有高档电子表(气压计或其他酷炫功能),有GPS表(高尔夫球、单车)等,往后有可能都用智慧表统合。

类似的,大家可能觉得智慧眼镜只是电子潮物,但Google着眼在更不影响一般生活下进行网路搜寻,如此Google的主业务「广告撮合」将可以更大量、更加速。

还有,大家可能觉得AR、VR眼镜只是玩具,但其实业者想的是,这么多年下来,消费性电子已经普遍销售给每个人随身听、耳机,边走边听,到哪都可听,但却没有「随身视、眼机」,AR、VR眼镜期望的即在此:复制随身听、耳机的成功模式,到几乎人人都有、人手一套的地步。

Google的智慧眼镜只能给现实影像简单的资讯互动与提示,但AR、VR眼镜则是可以观看影片、玩游戏,可以在等候公车时观看,可以在搭车过程中观看,虽然不能如智慧眼镜般边走边看,但外出的很多场合与闲置时间,随身视的运用机会便出现,而装置市场也就跟着出现。

至于智慧手环更是已经建立其运用价值,即是生命、健康讯息记录、监测,如心跳、计步等初步资讯,而后随法规的调修、松绑,将能进展到血氧、血糖等更多资讯,智慧戒指目前锁定在支付(NFC标签),但未来也可能有其他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