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日前微软执行长Steve Ballmer特别亲自来台,举行台湾微软成立20周年「运筹云端 共创三『萤』」(Three Screens and a Cloud)与云端愿景的活动,并与经济部签约合作,将在未来一年内,共同在台成立「软件暨服务卓越中心」,微软希望结合台湾硬件产业的优势,配合云端服务来创造另一波的软硬件供应炼。这不仅让云端运算的风潮更令人瞩目,同时也让业者思考该如何搭上此一波的产业变革?对于以硬件擅长的台湾业者而言,又会带来什么冲击呢?

云端运算(cloud computing)倒底有什么魅力,自从Google提出之后立刻席卷全球的目光,纷纷投入此一应用科技?其实它的概念早就存在多时,只是换一件外衣重新提出,再加上大环境逐渐成熟,于是成为下一波产业发展的动能。云端运算可以说是另一种因特网的服务,过去被广泛地称做「应用服务提供商」(Application Service Porvider-ASP),有别于提供因特网联机服务的ISP与提供内容服务的ICP等产业。当一般应用软件都丢到网际伺服系统来做运算处理时,当然就会改变目前的软硬件结构与生态。

为什么叫做「云端」?应该分成云与端两个部份来说,在网络示意图上总是把伺服系统以云状做为标志,所以伺服系统的处理就是一朵朵的云了,而在网络终端联机装置的示意图上,就会直接以各种端末装置的图形来代表。所以,当各种应用系统都在云端做运算处理之后,一般终端装置就可以变得更单纯简易,只要能联机操作与浏览就够了,而且只要速度效用够快够好,从应用的角度来看,一定是更加便利与受欢迎。

因此,有人会认为云端运算对于以PC等硬件为主的台湾业者而言,恐怕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其实这应该是多虑了,就如同美国MIT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实验室主持人、中研院院士舒维都所说,「云端运算并非新技术,而是新应用、新服务与新生活模式的出现。」硬件业者只要与云端服务提供商配合,就会有新的市场开发空间,而且越特殊的应用就需要越特殊的硬件配合,才能绑住规格与利润,这是鱼帮水、水帮鱼的问题,主要是思考模式要改变,才能抢得新的商机。

再者,一些电子零组件硬件业者是否会受到冲击?这也是多虑的一件事,或许认为一般终端装置只要阳春的功能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更快的CPU与内存。但是事物用这样的垂直思考会有很大的偏差,业者应该看到的是,未来的终端装置把更多应用软件丢到云端处理后,原本硬件资源空下来反而可以用来处理其它事物,例如增加与现实环境互动的感测组件,有了更多精密的感测组件之后,基本上终端装置设计的概念也不一样了,不仅需要更强的处理器来计算处理讯号,连带也要有更大的储存记忆能力,不是吗?这样硬件需求怎么可能减少?

云端服务业者的应用处理项目,也会把不同能力的终端装置整合起来,也就是你丢出更多信息给云端,云端就会反馈更多结果给你,这是很普通的计算机处理原则,就好像从PC时代又回到集中处理的大计算机时代而已,只是把它网际化、行动化与多媒体化罢了。或许那一天,有人问PC童子,他也只知道师父已经出去处理事情了,至于状况如何?只能说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