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蔚為風潮,各國無不卯足全力打造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希望藉此促成產業創新、創造就業機會,並期形成新的產業。中國大陸也不例外,除了2014年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多次強調支持創業創新之外,今年初更具體的設立400億人民幣的新興產業創投引導基金,希望改善中國大陸金融機構偏好融資於具資產、有抵押的企業融資模式,解決創新創業公司資金問題。

基於台灣優異的製造能力,並因應新創企業試量產的需求,建議可成立並擴大快速試製媒介中心的功能...
基於台灣優異的製造能力,並因應新創企業試量產的需求,建議可成立並擴大快速試製媒介中心的功能...

政策的支持也是重點,今年三月大陸國務院頒布《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內容宣示了五大目標,包括到2020年,形成一批專業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台;培育一批天使投資人和創業投資機構;育成大批創新型小微企業,從中找出骨幹企業;以創業促進就業,提供更多高品質就業機會,以及健全創新創業政策體系,強化創新創業文化氛圍等。

在政策、資金及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支撐下,剩下的就是如何發掘及培育更多的創新創業人才。而除大陸本土及海歸人才外,台灣具創意的人才更是其希望爭取的目標。不容否認,大陸網際網路相關新興產業興起,如行動商務及互聯網+等等商機,因內需市場大、創業機會多、加上新創公司崛起,正改變我國年輕人心中創業家的形象,對比國內缺乏豐沛的資本、國際級的網路平台,以及網路產業的落後,大陸的創業市場已對台灣新創人才產生磁吸效應,後續影響不容小覷。

更令人憂心的是,在創新創業的商業化發展過程中,大陸出現各類小型製造工廠,協助樣品製作並生產少量多樣化產品,如北京、深圳等。隨著新創公司產品從少量多樣至擴大規模,中國大陸的創新創業發展已逐漸帶動紅色供應鏈的壯大,長期恐影響我國現有的製造商機。

如何預應未來可能新創人才的西進,當務之急是如何加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在台灣的生根與茁壯,以下是幾點建議:

首先,在創新創業方面政府已投入相當時間與資源,但卻存在資源分散的問題。如何進一步整合,將各方資源統整,提供一條鞭的服務與協助,並擴大制度與法規的鬆綁與開放,是現階段優先的議題。

其次,應思考廣納國際創新創業人才。從過去幾年台灣新創成功的案例中發現,大部分都具有國際經驗,尤其是矽谷的連結。因此除了國內新創人才及科研人力的發展及培育之外,如何吸引國際新創人才願意來台發展,或者與台灣新創企業策略合作,也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最後,基於台灣優異的製造能力,並因應新創企業試量產的需求,建議可成立並擴大快速試製媒介中心的功能,作為連結國內,甚至是美國矽谷、以色列、日本等國家的早期創業公司,協助將其新技術商業化,以強化我國在全球創新的角色與地位!

(作者現任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