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的成功,让今日的消费性市场掀起一股使用触控面板的热潮。若只是想做到触控功能,电阻式的技术早已发展得相当成熟,但关键是大家都想做到像苹果一般的双指触控功能,这就成了重要的设计瓶颈所在。这是一个有趣的市场现象,因为多点触控(multi-touch)的技术其实早在1992年时即已被IBM和Bell South提出,而且陆续有许多可行的技术出现,但当这些技术被推往手机等手持设备市场时,业者大多认为这不是一个吸引人的应用方式,还是偏好键盘或使用Stylus笔尖触控的输入模式。

然而,iPhone的上市,一下子将这些看法都推翻掉,才发现原来消费者很能接受用自己手指来点选控制的这种接口。其实我们生来习惯使用自己的十指来做各种动作,而当手机中的功能愈来愈复杂,传统的接口只会埋没这些功能,因而发展到可携式接口不得不进行革命的阶段。多点触控的出现在此时即为市场点亮一盏明灯。

不过,iPhone推出已有一段时间,但仍未见到市场上接二连三的相似概念产品出现,可见得在技术的实践上确实存在着一道颇高的门坎。目前在市场上存在多种触控技术,包括电阻式、电容式、SAW、IR等,然而就可携式的小面板设备来说,只有电容式技术可望实现多点触控的功能。再进一步看,电容式触控又可分为表面电容式(Surface Capacitive)和投影电容式(Projective Capacitive)两种作法,前者的技术作法与电阻式相当类似,设计较简单、成本也很便宜,但却不是多点触控的理想技术。

今日要做到手持式多点触控,只能选择投影电容式的触控技术。这在市场上仍属于相当先进且复杂的技术,其屏幕的感测方式必须采用多栏(column)和多列(row)的矩阵(Matrix)扫描模式,又可分为轴交错式(Axis Intersect)和所有触点可定位式(All Points Addressable, APA)两种感测屏幕。前者的实践上较为容易,对于运算及储存资源的要求也较低,不过如果想实现精确的两点触控定位,还是得采用APA的感测技术。

目前市场宣称已掌握投影电容式技术的厂商并不多,包括Synaptics、Cypress、义隆电子、Quantum等,但在实际的建置上许多厂商还在累积经验,因为还是会遇到不少待解的设计难题。很多的问题是来自于环境因素,例如如何做好噪声干扰的防治、对于触控面积的优化设定、来自湿度/下雨/温度的灵敏度干扰,以及使用上的校正作法等。还有一个关键性的门坎,就是专利权的问题。多点触控虽已问世多年,但仍有许多技术或应用上的专利掌握在少数厂商的手中,因此该回避或支付,也是让系统厂或芯片商头痛的问题。

还是那句老话,只要有商机在,所有的瓶颈还是会被一一克服,而最后得利的,还是每一个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