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常讲「开卷有益」,意思就是鼓励大家要多读书,然而就在印刷术发达之后,各种出版品相当泛滥,不仅滥竽充数的多,各种邪说谬论也会使人迷惑堕落,人们想要看到一本有益的书还真不容易。虽然如此,书还是得努力的去读,否则「书到用时方恨少」那就累了,或者说「书到今生读已迟」,再不赶快多读点书,将来乃至下一世就更没有用了。如今数字化的时代,复制能力更强,连个人出版都易如反掌,信息的来源、型式、数量与阅读工具,使得书已不成书,一场出版大革命,已然来临。

虽然信息越来越多,型态越来越多元,质量也参差不齐,但是尽量吸收信息仍是必要的手段。就好像读一本书,不管内容好坏,只要认真去读它,那么好的可以做为榜样,坏的也可以引以为戒。也就是说,自己作得了主,自然是开卷有益,否则被信息冲昏了头,当然就尽信书不如无书了。

不过就另外一个观点来看,书的定义并非徒具形式,实际去接触体验,可能会更直接、更清楚些,所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见取得信息的方法,有各式各样的模式,传统书的概念只是其中一种。所以,不如把大自然或每一个人都当做一本书,交一个好朋友,就像读一本好书,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这个意思;或者倾听大自然也是读一本好书,苏东坡的诗:「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就看人们怎么去吸收、怎么去体会了。

现在电子产业界一个很夯的话题就是「电子书 (eBook) 」,它可以像传统书一样的便利阅读,也可以透过数字网络直接去听到或看到,这样的书已不再是书,而是一座图书馆、一片大自然。所以eBook的设计一定会跳脱传统书籍的框框,内容提供商也要有新的思惟,谁说书一定就是图文并茂?能够在电子书上直接使用方法、直接发挥功能、直接触动人心,岂不更妙?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电子书的发展潜力似乎是无穷的,不过这并不是只有电子书做得到,现有行动化的网际终端装置,都具有同样的潜能,如果又执着电子书才是书,那又与事实相违背了。行动化的网际终端装置有那些呢?放眼叫做「书」的就有Notebook、Netbook、Smartbook与eBook四种,另外已经Smart化的手机也是一种。手机且不论,上面四种Book在市场上就很难定义区分清楚,而且将来由于竞争的关系,可能还会趋于模糊与同化。

但是在现阶段,倒可以秉持着「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原则来处理有关Notebook、Netbook、Smartbook与eBook的纷争。从读书吸收知识的角度来看,Notebook是具有PC内容与功能的一种书,Netbook则是为了得到外界信息的一种阅读器,Smartbook应是经过统合设计的专门或专业性应用,某些特殊的服务或功能,惟有透过Smartbook才能解译或达成;至于eBook除了必须与特定内容结合外,还要兼顾传统书籍的特色,以及与外界信息链接读取的能力。

有关书的发展与变化,一定会越来越巨大且多元,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不论是内容提供商或学习者,都是为了要能够吸收到正确的知识。所以未来的作者、出版者、读者之间,除了应该善用不同的工具与媒介外,更应该打破三者之间的界线(例如内容能够共创共享),使得书籍的创新、流通与阅读的乐趣都能得到不同境界的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