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灣多數電子產業還將心思放在平板電腦、智慧手機、3D電視等消費性應用的下一波趨勢時,包括光寶、中環、聯電等幾家大廠已更敏銳地嗅到另一塊市場大餅 - 那就是中國政府才剛開始推行的「農業大棚」計畫,並已積極進行佈局。

面對全球節能減碳的訴求,中國政府算得上是非常積極的,他們已訂定在2020年使用再生能源發電的比重要達到15%,其中針對太陽能發電,中國還制定了國家性的鼓勵政策,即所謂的「金太陽」示範工程計畫,將對光伏發電系統及其配套輸配電工程給予佔總投資50%的補助。

由於太陽能的應用普遍遭遇到發電成本高、回收期長的進入門檻議題,這項補助無疑是令太陽能產業大為振奮的事情。不過,對岸釋出的利多還不僅此於此,針對前述的農業大棚,中央農業局還打算另行補助30%的系統建置成本,也就是每蓋一座農業大棚,可望獲得八成的中央補助。

為何農業大棚會這麼受到重視呢?因為要取得足夠的發電量,前提是必須找到很大的平面空間(如屋頂或沙漠)來擺放太陽能板,如今只要在廣大的溫室屋頂鋪上一層透光的薄膜太陽能板,就能將農業溫室轉變為太陽能發電廠。白天時候,陽光穿透太陽能板,一面發電,一面促進植物生長,發出的電可以儲存做為夜間植物光照用電,也能供農民平日家庭及路燈用電,甚至可以與新一代智慧電網相連,賣電給電力公司。有業者即指出,投資農業大棚的回收期,能較一般純太陽能發電系統縮短 3/4。

這聽起來確實是一舉多得的實惠方案。然而,對於農業或農民來說,除了發電的效益外,農業大棚還具有更深遠的意義。一個妥善規劃的農業大棚,事實上能夠為植物的種植塑造最理想的成長環境,極大程度地排除了外在環境的變化影響,這樣一來,不但打破了長久以來農業必須「靠天吃飯」的限制,進而也為農民創造了穩定致富的條件。

這正是中國政府這麼看重農業大棚的原因,只要讓大陸境內的13億人口頓頓有飯吃,而農民平均所得也能提升的話,很多的問題就都可迎刃而解了。看起來,這個計畫一定會「動」起來,而過去因發光效率較差而市場受限的薄膜太陽能板,即將因此而鹹魚翻身了。

不過,是不是在溫室屋頂搭蓋了太陽能板,就算變身為農業大棚了呢?其實不然,除了將溫室建立成獨立的發電系統外,針對不同的植物、土壤,大棚內的溫度、光線照射、水份等「配方」組成,才是保證農作物豐收的關鍵所在。此外,農業大棚蓋好就蓋好了,太陽能板廠也只是發了一次的財,但決定農作物品質的種子,卻有源源不絕的生意可做。

不論是配方或種子,都不是電子人的專長,而對岸想要的又是全套的turnkey解決方案,所以還是得回頭請教真正的農業專家才行。還好,台灣的農產技術堪稱執世界牛耳,足以做為角逐農業大棚市場業者的堅實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