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兩個影響世界甚為巨大的東西,一個是直徑約120奈米的新冠病毒,一個是5奈米製程的積體電路。新冠病毒的出現,影響了全球經濟發展與生活型態,更造成眾多生命的損傷;至於5奈米半導體製程進入量產則是2020年電子產業的一大亮點,已經為IC設計投下更多應用的可能。乍聽之下這兩個東西有什麼交互作用呢?現在看到的就是新冠病毒拉遠了人們的距離,人們更依賴電子科技來傳遞訊息,並使用各類自動化設施來代替直接感官接觸的人工運作模式。

從形象產生種種現象與交互作用示意
從形象產生種種現象與交互作用示意

這樣看來,短期內電子產業的前景似乎更為看好,但這只是表面一層的交互作用,許多深層的互動,可能還會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120奈米的新冠病毒與5奈米的半導體,在尺寸上差距不大,不過兩者卻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現象,新冠病毒所呈現的是「生理現象」,而半導體呈現的是「物理現象」,在這兩個現象之間除了上述的此消彼長之外,未來也可能互相轉化、運載或產生各種交互作用,甚至「心理現象」。

關於轉化或產生心理現象,在當今半導體的製程來看,可能還屬於「科幻般」的想像,在這裡只能談談一些原則或低層次的推演,所以在可見的未來應把重點放在相互「運載」的作用或可能。首先應了解,近日台積電表示在2奈米的研發上取得重大突破,將採用多橋通道場效電晶體(MBCFET)架構,2023年期可做風險式試產,並且也準備向1奈米技術挺進,摩爾定律會繼續演化下去嗎?

假設半導體到了1奈米之後,這些物理現象也都可控制,但仍是電子產品,不會直接轉化成生化產品,因為120奈米冠狀病毒它的RNA基因組所隱藏的密碼非常複雜,更何況它不只是編碼問題,它存於細胞蛋白質中的轉錄現象,更是一種生理現象,不是一般物質可達成。所以,半導體在120奈米大小的空間中要呈現那些訊號,恐怕得要飛米以下的製程才有可能,並且再要用RNA的物質來製造。至於傳言新冠病毒可能是在實驗室人工培植產生,也沒有中間宿主,更是神秘難以控制了。

談到交互產生「心理現象」的可能,那就更玄了,生理或物理現象會影響心理這個大家都明白,但要產生獨立的心理現象幾乎不可能,除非宿主反過來附身在複製人或機器人裡變成自然人,不過這也太詭異。在低層次的感受裡,則有一些共通的地方,例如新冠病毒會讓患者失去嗅覺或味覺,或者因生理、物理現象產生其他幻聽、幻覺、憂鬱、躁鬱等覺受,而人工智能,如果將來到處都是AI on Chip,並且能夠直接連上生物神經,才會從物理現象轉化為生理現象。

所以,半導體到了1奈米以下,幾乎是沒有意義,或者說是極度危險的一件事,因為不管是病毒或半導體,都只是一種形象、一粒微塵,從形象交互作用產生各種現象,包括物理現象、生理現象或心理現象,都會越來越複雜難以控制,例如把病毒株培植在晶片裡,利用晶片超能力的物理現象來「運載」病毒或「製造」病毒,是目前比較有可能的應用,如果被有心人士拿來作定時、定點的病毒攻擊,屆時要如何防護呢?

總而言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從形象到現象,若執意於極微塵的發展,各種交互作用將更難控制,在佛法裡還列舉了許多非形象與非現象的不相應行法與無為法,「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看透了,才能解決與超越世間的種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