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過去讀過一本書「次世代玩家」,內容記述Sony如何開發出第一代PlayStation 遊樂器,其中一段提到Sony向專業3D技術業者SGI求教有否可能開發出3D繪圖的遊樂器,SGI的回應是:10年後才有可能。

Tango專案是用手機或平板,透過攝影鏡頭與相關感測完成室內3D場景的資料描繪。
Tango專案是用手機或平板,透過攝影鏡頭與相關感測完成室內3D場景的資料描繪。

事實上不到10年時間Sony即開發出Play Station,當時只是由2D繪圖轉變成3D繪圖,但近年來不再只是3D描繪,而是達到3D立體視覺,包含色差3D、偏光3D、快門3D等3D眼鏡技術,以及視差屏障、柱狀透鏡、指向光源等裸視3D。此外有3D的PC Camera、數位相機等,可以錄製3D效果的靜態、動態影像,其他還有3D數位相框、3D公眾電子看板、3D掌上遊樂器(任天堂3DS)等。

這些就夠了嗎?答案為否,有關3D的東西還在持續發展延燒中,2007年Apple推出iPhone後,智慧型手機開始積極改用電容式觸控螢幕,不過現行觸控多要觸碰螢幕表面,但其實有業者研發近接式觸控,只要將手指靠近螢幕就能操控,而實際觸控螢幕又是另一種操控。不過,只是浮在螢幕上嚴格而論不算是3D,僅能說是擺脫純2D,或許未來能有更縱深的敢測技術。

3D列印與掃描

除了3D顯示、3D錄影、超越2D的觸控外,還有3D列印,3D列印正蓬勃發展,有的只列印外觀,有的可以順便上色,有的是列印鑄模,而後灌入熱液金屬,最後冷卻成金屬成品等。

另外,也有業者(OmniDynamics)發明3D列印線材的回收機,印壞掉的3D成品,只要是PLA或ABS材質的,可以切碎切入回收機內,回收機將其重新溶解,重新輸出還原成3D列印線材,達到環保效果。

有了3D列印,但一般人不會3D內容創作(多涉及專業軟體),使可列印的東西相當侷限。關於此,業界開始提倡3D掃描器,將實物放置於轉盤上,轉盤經過360度的轉動後,就可以完成3D掃描,而後轉往3D列印輸出,等於是3D實物複製,例如工研院即有發展手持式3D掃描器,或Cubify公司(屬3D Systems旗下)的Sense 3D掃描器,Artec集團的Eva 3D手持式掃描器,或牛津大學研製出的Fuel3D等。手持式是更輕巧化的發展,較保守正規的作法是平台式3D掃描器,如MarkerBot Digitizer。

進一步的,Google購併Motorola後,雖然又將Motorola售給Lenovo,但自身卻仍保留原屬Motorola的2個研究案,並歸屬到ATAP(Advanced Technology and Projects)旗下繼續發展,一是Ara專案,另一是Tango專案。

Ara專案是將手機硬體模組化,終端使用者如同玩積木般,可自行搭組出所需的手機功效,而Tango專案是用手機或平板,透過攝影鏡頭與相關感測,只要帶著手機、平板走動,即可完成室內3D場景的資料描繪,取代過往專業的3D繪製。

最後,Amazon最新推出的Fire Phone智慧型手機,主打裸視3D(與任天堂3DS同技術),但比過往更先進的是,手機螢幕外的4個角落都有配置攝影鏡頭,可感測終端使用者的影像,感測後透過軟體演算法求出使用者的角度、方位,如此再回饋至裸視3D上,使3D效果更好,此技術稱為動態視角(dynamic perspective)。

動態視角每秒更新60次,確保其3D顯現效果(如觀看導航地圖格外適合3D),而Amazon方面表示,Fire Phone手機自2009年開始研發,至今開花結果。

由此可知,3D技術正持續開展,不僅是3D顯示、3D列印,也包含3D掃描、3D拍攝、錄影、繪製,甚至是觸控(如Intel展示的RealSense)等都在3D化中,相信未來有更多的技術會與3D有關,且讓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