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過完一個好年後回到工作崗位,又開始關切Apple的iPad對產業的衝擊性時,其實又有另一顆震撼彈被悄悄引爆。它就是Apple在我們過年期間通過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的最新多點觸控專利(專利編號為U.S. 7,663,607),它描述以格狀雙層式感測電路來偵測多點觸控的透明電容式感測媒介技術,而這正是Apple在iPhone和iPad上用來實現多點觸控的技術作法。

自Apple的iPhone推出以來,利用投射電容式觸控(PCT)方式來達成多點觸控的使用介面,已成為智慧型手機致力發展的目標。實現的方式基本上是採多欄和多列的矩陣掃描模式來達成,又可分為軸交錯式(Axis Intersect)和所有觸點可定位式(All Points Addressable)兩種感測方式。前者較單純,適合用於兩點手勢的偵測,因採用單層感測,又稱為自容式(Self-Capacitance)觸控技術;後者較複雜,能做到真實多點的偵測,因採用雙層感測,又稱為互容式(Mutual-Capacitance)觸控技術。

Apple這次的專利正是針對互容式觸控技術而來,對於國內一些採用此型式的觸控面板廠商來說,都得好好準備因應了。當這專利通過,他們的客戶自然會關心自己的產品遇到侵權被告的難堪狀況。如果要尋求授權,觸控業者的成本必然會大幅增加,但若要採投射電容技術來做到真實多點的觸控辨識,目前似乎並沒有看到可行的替代策略(自容式也能做到真實多點,但不易商品化)。未來要如何避開專利地雷,將是相當頭痛的問題。

回顧多點觸控的發展,還有兩個極具殺傷力的專利,一是義隆電子從羅技處買到的多手指辨識基礎型專利(專利編號為U.S. 5,825,352),在1998年即已被核准;另一個是Apple的多點觸控專利(專利編號為U.S. 7,479,949),在去年1月被通過。前者主要是針對自容式的多點觸控設計技術,影響範圍也很廣,包括Apple和Synaptics等都曾被告侵權,Synaptics已取得和解。

後者的涵蓋範圍更廣,專利申請書有厚厚的三百多頁,申請人則有Steve Jobs本人,可見得Apple對其重視程度。根據其描述,一部裝置只要具有運算能力、內建記憶體、可以執行一至多種程式軟體的話,就會受到該專利的規管。更重要的是,它還刻意提及了多種將觸控輸入方式解讀成指令輸入的動作,包括了以手勢滾動、翻動頁面、網頁放大縮小及其他可能的指令。

Apple上述這項專利,明顯地將其觸控手勢置入其專利地圖中,讓別的廠商不敢輕易在其裝置上採行好用的手勢功能(尤其是兩指放大/縮小畫面)。這也是為何Google Nexus One、HTC Hero、Moto Droid等手機在美國上市時,並不支援多點觸控的原因所在吧。

愈是基礎的專利型式,對業界的殺傷力就愈強。當然,這是對於研發投資的最好保障,也是對於長遠技術定位的一種肯定,而Apple的研發企圖心、能力與眼光則是不容置疑和值得學習的。面對這種專利佈局的圍剿,代工本位的國內業者除了閃閃躲躲外,也該痛定思痛,站起來好好鞏固自己的研發實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