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產業最近的一顆震撼彈,無疑是長期以來一直在GPS晶片市場位居龍頭地位的SiRF,竟然被CSR所併。這件事是否意味著GPS不紅了嗎?應該不是,定位服務的功能正從PND、車載導航被延伸到更廣大的手機、Netbook/Notebook,甚至是數位相機的應用當中,仍是充滿商機。那SiRF的被併,又該怎麼解讀呢?

GPS在數年前從軍用走向消費性應用的市場,造就一種熱門商品,也就是PND,包括Garmin、TomTom、Mio都因PND而風光一時。這些PND產品核心的GPS定位引擎,幾乎清一色都採用SiRF的晶片,讓SiRF成為最大的贏家。然而,隨著PND市場競爭的加劇,為了提供更完整的解決方案,GPS晶片市場出現一波整併的風潮。這時SiRF為了掌握多媒體處理器功能而併入Centrality,此舉卻打壞了SiRF與Samsung的搭售關係,也讓PND產業出現了洗盤的機會。

這或許是SiRF必須走的不歸路,不過,結果看來並不如預期想得更有競爭力。而PND市場在逐漸成熟的環境下,又得承受來自各方面的競爭壓力,讓SiRF面對更大的挑戰。這些威脅包括汽車市場逐漸將導航功能內嵌為標準配備,以及手機開始支援GPS功能。隨著手機的螢幕加大,以及內建GPS定位功能,地圖導航都很有可為,這對於PND市場的殺傷力不可謂不大,而可惜的是,SiRF的晶片組方案不易打進手機的市場,這是Qualcomm、TI、Broadcom等擁有應用處理器的大廠的天下。

其實,只要做好市場區隔,PND應該還是大有可為。GPS畢竟只是手機眾多功能之一,定位性能再怎麼說也不會強過PND,而對於導航定位或追蹤來說,如何快速、精確且不中斷地達成,仍然存在其市場需求與技術門檻。舉例來說,PND可以將靈敏度及抗干擾性做得更好,以在有遮蔽的環境也能提供定位,這有利於將PND延伸到行人導航、失物追蹤等應用。若能整合運動感測功能,做到慣性導航,那就能在失去衛星訊號時繼續輔助定位。或是加強跨業整合,以為用戶提供更貼心的LBS服務,或是更直覺的用戶介面。

然而,面對手機的競爭,PND業者的策略卻是採取更低價策略,或跨入手機市場背水一搏。其實這都不是聰明的作法。首先,採取犧牲性能的低價策略,只會讓自己愈走愈回頭,使得PND顯不出本身的優勢,反而加速客戶群的流失。跨入手機市場則是一條更艱辛的路:一來品牌形象不易建立,市場生態與銷售模式也得重新摸索;二來通訊技術的學習及投資門檻不易跨越。

這種種前因後果,或許是SiRF最終不得不走向脫售一途的一個解釋。這早有跡象可尋,只是很難猜到竟是由CSR接手。當然,筆者不是局中人,無法了解內幕,但可以肯定的是,SiRF被併,確實引發了新一波的市場洗盤。短期之內,獲益最多該是通路能力強的GPS晶片業者,因為他們能夠趁亂補上市場的空缺。長遠來看,技術能力仍是贏的關鍵,而與其他通訊功能的整合,尤其是與3G、WLAN整合為微型化的SiP單晶片,而且又能不受干擾,則是必然的設計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