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可能來自中國官方支持的駭客侵入Google伺服器,以及早就不滿中國政府的內容審查制度,讓一向堅守開放與自由的Google創辦人忍無可忍,宣佈考慮退出中國市場,並且停止過濾網站內容。此一事件可能產生的連鎖效應,已引起全球矚目,最後決議會如何?則要看雙方對各自理念與現實利益之間如何盤算?基本上,因為是Google先丟出問題,所以先佔上風,其餘就等中國政府如何回應。不過,Google在出招之後,也要準備如何接招,畢竟接不接受Goolge?利益孰輕孰重?中國政府早有定見。

在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的Google,目前在中國的市佔率已達36%,與百度的58%市佔率已經拉近,短短數年的經營,成績可以說是非常的可觀。也許就是因為這項傲人的成績,讓Google有籌碼來提出新的要求。當年Google因為配合內容審查制度而進入中國市場,屢屢遭到西方人士抗議,認為Google已違反其經營的核心價值,也就是眾所周知的「不做壞事(Do not be evil)」原則。現在Google也以此理念來考慮是否退出中國市場時,倒令人不禁好奇想問,到底是昨是今非呢?還是今是昨非?

事實上,很多人也在質疑Google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有人猜測是美國政府在後面施壓,也有人認為是為了挽救Goolge的商譽形象,以獲取更長遠的利益。無論如何,該公司在中國的營業額雖然蒸蒸日上,但仍佔其總營收不到2%,只能勉強說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所以就大膽一博了。如果,最後雙方面子都掛不住,使得Google不得不退出中國市場,那真的就前功盡棄,影響層面會既大且廣。

可是仔細想一想,什麼是壞事?什麼是好事?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呢?這實在沒有一定的標準可言。一件事情,在某人來看是壞事,但在相對的立場來看可能是好事,例如某個紈絝子弟花錢如流水,朋友認為是敗家子,但其他人卻認為是一個樂善好施的好客戶。所以Google不做壞事的經營理念固然很好,但卻不能太過於執著,只要能夠把自己的角色扮演清楚,事情自自然然發展就可以了,也就是說,別人是不是做壞事,別人得去承擔後果,這種信念比直接牽扯還要重要。

總而言之,Google可以不必退出中國,該公司只要誠實來面對市場即可。中國政府要內容審查是他們的事,該公司不妨在搜尋頁或結果上,誠實的告知內容是經過中國政府要求而有所過濾,請使用者自行斟酌處理。有審查就是有審查,沒有審查就說沒有審查,把有的說成沒有,而把沒有的硬說成有,所謂「指鹿為馬」、「爭眼說瞎話」,這才是真正的邪惡(evil)。也許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中國市場會自然要求所有的內容都得開放,否則他們寧可翻「牆」到國外Google.com找資料,不也是因為誠實所帶來的「好事」一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