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可攜式導航系統異軍突起,根據資策會MIC的調查資料顯示,2010年全球出貨量約4000萬台,成為消費電子近年來表現亮眼的產品。然而,受金融海嘯引發之經濟衰退影響,汽車產業受到重大打擊,旅遊業也因此蕭條,讓以導航應用為主的可攜式導航裝置也受市場需求減緩影響,成長受到限制。

綜觀目前市場的發展情勢,可攜式導航裝置已走向市場成長趨緩且出現低價競爭之問題,平均銷售價格下滑快速,此狀況已經傷及廠商利潤,思索如何再創市場佳績、提高獲利與營收,開發新產品或尋找新的應用與服務已成為目前發展重點。其中,透過資通訊整合,加上原本的定位、導航功能,以期創造新的應用與服務最受到市場的關注。

亦即過去以純硬體銷售賺取利潤的方式,在低價化產品成為市場主流下,已難成為廠商獲利成長的關鍵,而以內容及服務為主體的商業模式因此受到企業重視而開始展開行動。於是許多廠商開始推出透過直接內建SIM卡/WiFi模組,讓可攜式導航裝置成為可獨立連網之產品,並聚焦於提供「適地性服務」(Location-Based Service;LBS)。

根據分析,一般所提供的服務內容可分為三大類型:地點搜尋、即時資訊及廣告服務。

所謂「地點搜尋」是將傳統厚重「黃頁」資料轉化「因地制宜」資訊,多為消費者主動搜尋,以滿足各類需求,如景點、加油站、停車場、娛樂場所等等,消費者需求程度較高。目前提供此類服務的業者,多半為入口網站業者,如微軟、Google及雅虎,廠商並積極以策略聯盟及合併相關業者等方式取得豐富的內容資料。

「即時資訊」則發展較早且種類繁多,如交通事件(如壅塞、事故等)、天氣、油價、新聞、股票等。其中,鑑於情境相關性,交通事件相對重要且必需,目前部分訊息源自政府單位之智慧交通運輸系統建設,屬於免費服務,業者希冀予以加值並提升精確性,來獲得消費者青睞。

最後,與地點搜尋相似,廣告服務亦建立在黃頁店家資訊上,但供應往往是業者主動行為,如當消費者使用目的地查詢時,同時出現附近商家優惠/位置資訊。此模式不直接向消費者收費,獲利源自於商家,商家基於使用者選取狀況支付廣告費用。

(下一期將繼續探討行動服務的營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