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輕薄、質感一直是Apple的工業設計策略與賣點,而新款MacBook除更輕薄外,整個外部僅剩一個連接器,即C型(Type-C)USB連接器,這對Apple與產業界是否帶來某種啟發呢?

/news/2015/04/01/1546118060S.jpg

首先,從過往觀察,Apple向來願意在連接器領域尋求突破,只要能讓產品更輕薄簡約,寧可不遵循產業大宗標準,自行定義連接器規格,如過往的Mini DVI、Micro DVI、Mini DisplayPort等均是如此,Lightning連接器也是如此,用8個接腳取代過往30個接腳的接頭。

或者,Apple有自己的連接器主張,如MagSafe的磁性電源接頭,靈感來自小型油炸鍋、電鍋等商家設備,過去因為這類設備的電源線太過牢固,不小心被人絆到或其他拉扯,使油炸鍋整個被扯倒,燙油賤出而商到工作人員,因此改用只有磁吸輕微固定力的電源接頭,MagSafe也採相同設計,避免線路絆到將筆電扯摔到地面,傷害筆電資料與硬體。

不過有時候Apple也會屈服於產業現實,例如iPod熱銷到一個程度後,為了有更大的潛在銷售機會,只好放棄使用FireWire(IEEE 1394)介面,改用USB介面。或者,MacBook系列一直不具備記憶卡讀卡槽,但Apple以外的筆電都早已內建,經過數年後才勉強跟進提供,且只提供SD記憶卡,不如Wintel PC推行6合1、7合1等設計。

即便Apple採行產業標準,但也多只取用實體標準,電氣與協定上會刻意與他人不同,好保證自家配件的銷售,例如USB埠的電壓、電流充電特性就與他人不同,確保自家供電器的銷售,或Apple產品雖然也有3.5mm孔徑的音源孔,但刻意設計比較淺,若買非Apple的耳機接入,勉強可聽但無法固定,容易鬆動,最終仍要購買Apple原廠耳機,或Apple認證的協力業者(副廠)耳機。

另外Apple也會試圖領導產業,例如比所有業者都先推行ExpressCard,或FireWire介面難以為繼後,改推行ThunderBolt(TBT)介面,但試圖透過Intel讓ThunderBolt的用途更廣泛,擺脫Apple專用的形象。

不過ExpressCard未能普及,幾乎消聲匿跡,TBT的推行也很有限,Intel甚至不獨押TBT,與業界其他成員共同商議出USB 3.1(10Gbps),致TBT泡沫化可能性高,有可能步入FireWire的後塵。

上述為產品外觀上可見的連接器,但為了更短小輕薄,其實內部連接器也省去,例如MacBook Air不再使用產業標準SO-DIMM記憶體模組連接器,而後Mac Mini也比照。

而這次只留一個C型USB埠的新款MacBook,其實也與過往一樣,只要簡約美觀輕薄,消費者使用便利性為其次,MacBook系列早已廢除RJ-45的乙太網路埠,一概使用Wi-Fi上網,有接線需求者自行購買轉接器,而這次連音源孔、SD記憶卡槽均捨棄,一樣得另購轉接器,雖然音源孔、記憶卡槽是至今實務上經常使用的,消費者便利性、實用性的優先權,低於美觀設計,而消費者必須習慣適應。

Apple經常率先捨棄一些過往包袱,即便仍有許多用戶需要,例如1998年推出iMac即不具有軟碟機,迫使他人額外加購Zip 100或LS-120外接軟碟機,因為USB隨身碟約自2000年開始展露,2003年才由Bill Gates宣布「軟碟已死」,理由是USB隨身碟的普及。

另外,平板產品比筆電更需要C型USB連接器,現行microUSB連接器的充電速度過慢,在接上電源後使用平板,不僅無法逐漸飽充,還會持續往下降低電量,這也是Nokia推出N1平板時(沒有把這個業務賣給Microsoft)就直接採行C型USB連接器,因為C型USB連接器供電量大,充電速度快。

或許這也是Apple堅持使用Lightning連接器的原因,但Apple改用C型USB後,也意味著2012年才開始的Lightning往後時日不久,且改用C型USB連接器後,意味MagSafe的磁吸安全性不再,也不用高速訴求的TBT,一次滅去3種Apple專屬介面。

最後,Apple專屬連接器的壽命經常不長,而對於產業標準連接器與介面,Apple的態度常是遲疑、反覆或不願全盤接受。不過,Apple最密切的商業夥伴鴻海是以連接器起家,不斷更換連接器標準與規格,估對鴻海新銷售有利,且能支持Apple更放手大膽各種新設計嘗試,不受產業標準連接器所拘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