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北首次舉辦的世界資訊科技大會終於落幕了,會中重量級資訊界領袖的言論,足以讓全國民眾,乃至世界各地的有識之士一新耳目、思之再三矣。本次大會中由經濟學家梭羅首開言論的說明了將來經濟型態的轉變,特別是知識經濟為主的發展,他提到:「人們創造財富的關鍵不在土地、石油等自然資源,而在於誰能控制知識流通的程序。」這一點大家都沒什麼異議,然而許多人也都憂心到知識產業的發展可能會造成貧富差距的拉大,或許人類社會未蒙其利、反受其害了。

菲奧莉納為惠普科技高薪從AT&T聘請而來的高手,而她也沒有讓惠普科技失望,不僅連連創佳績,股價也再創新高;然而菲奧莉納又在13日的WCIT大會中指出,資訊科技已經進入新的轉型期,也就是資訊時代的文藝復興(Renaissance of Information Age),並引達爾文的理論認為資訊時代,必須不斷創新,才能適者生存。我們可以看到菲奧莉納正是所謂「適者生存」的最好例子,然而真的是這個樣子嗎?其實這很可能只是自然而低層次的自我反射而已,講嚴重一點,資訊界人物的思想仍舊是貧乏有限,其不知天高地厚者多矣!

所幸他們也都意識到,當知識產業發達時,將會造成貧富差距更懸殊,日後產生的社會問題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麻煩。本次WCIT大會就有許多資訊界領袖都談到了「教育」的普及才能消弭這個隱憂於無形,像是微軟總裁比爾蓋茲、思科總裁錢伯斯等等,甚至談到適者生存進化論的菲奧莉納也是如此認為。所以我們應該知道單純要人們對「適者生存」認命,那是不可能的事,有幾個人能夠不怨天尤人?他們甚至會忿忿不平的質疑機會不均等;而那些自認為高人一等而適應生存下來的人,也總會落入像「白種人的負擔」這種狹隘的窠臼當中,過去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日耳曼就是這種心態下產生的悲劇啊。

既然現在資訊時代名之為第二次或第三次工業革命,我們希望就不要重蹈覆轍了,大家要把眼光看遠、把世界真正當成一家,體認到合作聯盟的必然,但也不要預設自己的位階,只有放下身段、充分謙卑含容,才有合作成就的可能,也才是人類未來發展的出路。或許我們以孫中山先生的說法來看,會有比較高尚平等一點的想法與做法,孫中山以民生史觀來替代達爾文進化論的偏狹,他說:「物種進化以競爭為原則,人類進化以互助為原則」「社會國家者互助之體也,道德仁義者互助之用也」。在網際網路加速地球村化的今天,是否更為實用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