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推出iPad之後,已在市場上引起一股旋風,各界以相當高的期待檢視iPad的產品功能和市場定位,於是對於iPAd抱持質疑和保留的聲音也開始浮現。某種程度上,這些意見很貼切地指出iPad未臻完美之具體所在,也是iPad未來在市場發展時必須要去積極調整的。iPad能不能走出一片天,就看蘋果如何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這些批評。

iPad在市場上的身影若要更加清晰,不一定非得特立獨行,扮演稱職的綠葉或許是另闢蹊徑的一條路。
iPad在市場上的身影若要更加清晰,不一定非得特立獨行,扮演稱職的綠葉或許是另闢蹊徑的一條路。

在蘋果和執行長Steve Jobs的定義中,iPad是介於智慧型手機和筆電之間、想要另類定位脫穎而出的新興產品。iPad既不是小筆電、也不被歸類於平板電腦的範疇,在這裡蘋果採用加法效應,把iPad功能涵蓋電子書、視訊和音樂播放、遊戲機、導航裝置、數位相框等各種多媒體娛樂功能,要讓iPad獲得消費者認同,並激起購買意願。

另一方面,為了使市場區隔更加明顯,蘋果藉由減法效應,強調iPad不內建一般電腦的作業系統規格,也不支援通話,以純粹的多媒體娛樂功能,欲展現iPad產品本身的市場差異性,殺出有別於智慧型手機和筆電的第三條道路。

這樣的產品定義與相關市場行銷策略互為表裡,方向看起來相當地清楚。但究其實,iPad在市場的定位輪廓卻仍是十分模糊,更充滿風險。

iPad是跟筆電和智慧型手機有所區隔了,但市場則是馬上就問了:iPad跟其他多媒體行動上網裝置之間的區別在哪裡?以及,iPad跟iPhone的差別又在哪裡?這般的疑問,答案不在於回應真正的區別為何,而是,這樣的疑問本身就已經是答案了。亦即,市場對於iPad的市場區隔定位感到疑惑,也不認為iPad作為另一種多媒體行動上網裝置,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

相同的疑問並沒有出現在iPhone推出的時刻。iPhone一出現,市場上就認為,那當然不是筆電,卻也不是一般的智慧型手機。蘋果不用對iPhone解釋太多,iPhone在市場上就起了一陣陣的漣漪。很簡單,iPhone讓人感覺「不一樣」。不具備作業系統和通話功能的減法效果,並沒有廣泛地讓iPad在市場中形成正面輿論的乘法效應,反而可能模糊了iPad在市場和消費者心目中所預期的想像。

另一方面,結合多媒體娛樂功能的加法效果,能否進而吸引消費者認同,並且讓消費者產生願意購買的乘法效應,也有待觀察。也許蘋果自詡iPad在多媒體娛樂行動上網裝置的定位十分具體明確,但是iPad的既有功能,卻恰恰地漏掉了彰顯其重要特色的關鍵內容。例如,iPad不內建雙向視訊互動,也不具備多工視窗顯示功能,不支援Flash動畫更令人感到錯愕。這些反而弱化了蘋果想要傳達給消費者iPad是多媒體娛樂行動上網裝置佼佼者的產品形象。這時iPad對於消費者來說,能不能夠產生非其必要不可的動力呢?恐怕並不是那麼容易。

蘋果的減法和加法效果,還沒有給iPad在市場上產生乘法的影響力。蘋果需更加強iPad在多媒體娛樂功能要件的競爭力,不見得是用孤芳自賞的姿態有別於其他。也許可進一步考慮iPad和iPhone相互搭配的銷售模式。iPad在市場上的身影若要更加清晰,不一定非得特立獨行,扮演稱職的綠葉或許是另闢蹊徑的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