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位消費性電子(DC)替代PC,成為產業發展的最大動力後,電子產業的市場規模也被撐大了許多,也就是說,今後舉凡食衣住行育樂種種活動,都需要電子產品的應用配合。日前台積電高層根據IC Insight的資料,以及該公司的生產計劃案統計,全球半導體製造產值2006年可達到221億美元,相對於2005年的168億美元,成長幅度高達31%,。其中通訊產品部分佔TSMC收益約40%,而消費性電子部份佔收益20%,但該公司頗為看好消費性電子的潛力,並估計到2010年每戶人家的電子裝置將達100種之多,更因此能夠帶動90-nm與65-nm製品的量產銷售。

Power是起動控制電子產品的源頭。
Power是起動控制電子產品的源頭。

可是當人們更依賴電子產品來生活時,能源的供應問題卻隱藏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石油的供應短缺是大家預期即將來臨的事,馬來西亞就宣告該國的石油將於2012年開採用完,接著各個產油國也會相繼發生同樣的狀況,如果不趕快因應,尋找替代能源,不用等到石油耗盡,光是可能產生的恐慌心理,就會讓世界的運作大亂。石油是目前主要的電力來源,即使是靠電池供應電力的可攜式電子產品,也要有充電功能才經濟,所以近來有關太陽能電池或燃料電池成為一大熱門議題與產品,相關的電源管理與節電機制也是發展的重點。

在電子產品輕薄短小的趨勢下,低耗電、高效能的電子元件,以及廣泛的電源管理IC領域,包括電池、充電、電源供應裝置,都應該做一系列的整合,而整合的標準就是透過對能源開發的概念來一以貫之。所以首先要了解,不管什麼能源都不是取之不盡的東西,即使是可以循環利用的物質也一樣,例如水可以循環再造,但水資源仍供不應求;太陽能表面上好像取之不盡,但有良好日照的時地也很有限。因此,一般電子裝置都應該以盡量降低耗電量為標準,而電源管理與供電裝置也以最少資源來發揮最大功能效率為標準。

第二是每一種能源都有不同的特性,而且無法被完全取代,例如石油不僅可以發電、還可以做高等燃料、石化製品等。既然無法完全取代,就都有它存在的價值,不可以把它任意耗盡,否則將會嚴重破壞大自然的平衡,人類將因此付出昂貴的代價而悔不當初。消費性可攜式的電子產品越來越多,除了將造成能源的大量開發外,也應該利用符合其特性的電力供應裝置,比較適當的如燃料電池或生物電池的應用,因為其發電能力強又不再依賴一般固接電力來充電。當然,不同的電子產品還是有些差別,如電子計算機耗電小、功能單純,經過簡單設計之後,只要透過小小太陽能面板就足以永久供電了;最近有一家芬蘭公司Enfucell發展一次性使用的紙電池也是如此(例如供給需要主動發射訊號的RFID標籤)。

第三是熱門的能源來自當紅產品的廣大市場需求,例如汽車工業與汽油的高度依賴關係。有時候我們並不是非要某一種能源不可,汽油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汽車的普遍,反過來說我們可以藉由對產品的設計改變,來完全打破對某一種能源的依賴。所以,很多Power是刻意經營出來的,且都是經過相當的角力之後,才大勢底定,只有掌握Power才會更有Power(權力),這則是科技經濟時代不變的公式。因此,讓消費者自己掌握Power,才會是消費性電子時代的良好發展方向,這有點像是回歸大自然的敬天惜物傳統,同時也能讓控制能源的財團、政客不再興風作浪,而必須謙虛的面對天地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