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在全球化趨勢下,使得產業在世界各地布局分工相當明顯,設計行銷等高利潤的行業多集中在歐美等已開發國家,而製造、組裝等多集中在低成本、人力充沛的開發中國家。表面上,這是全球化分工的結果,但是卻造成了貧富不均、生態失衡等嚴重問題,企業就像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一樣,哪裡有廉價勞工就往哪裡設置工廠,哪裡有便宜物資就往哪裡搜刮貿易,這就是一條鞭下,資本家所操控的產業鏈,搞得人間只有更貪婪,沒有最貪婪;全球只有更病態,沒有最病態。

所謂產業鏈梅花座,就是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地緣經濟得以保持其優勢,並且以自己的中心來建立其產業結構。
所謂產業鏈梅花座,就是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地緣經濟得以保持其優勢,並且以自己的中心來建立其產業結構。

這樣的病態發展,終於因為武漢肺炎而顯露出來,歐美國家發現各種用品都得靠海外供應,中國等所謂的世界工廠,則是發現忙碌的背後竟是假象的繁榮。新冠病毒就像照妖鏡一樣,讓世界發現每一個地方都不是獨立的經濟體,而是在過度生產與過度消費下,一種權欲與放縱上的供需平衡。凡事都有極為深遠的因果關係,所以美中關係早有矛盾,只是川普上任之後才搬上檯面,互相角力之後,經濟脫鉤已經不可避免,瘟疫問題只是其中的一環。

當此全球抗疫之際,很多地方不得已只好鎖國、封城,即使出門也必須保持社交距離,聚會或上課則是安排交錯間隔的梅花座。所謂:「保持距離,以策安全」,不止在交通規則上,似乎在各方面也都是行得通的道理,所以人們的生活型態很難回到過去的模式,交際場合握手致意已經不是時尚,親友間的親熱招呼也是儘量避免,人際關係如此,已經糾結成一團的產業鏈也到了必須重新組合的時候。

5月15日台積電宣布在美國亞歷桑納州投資120億美元,設立一座先進的5奈米製程晶圓廠,在美中關係緊繃的情況下顯得格外突出,這就是產業鏈改變的徵兆。台積電或許不是開第一槍,但卻是最重要的表態,美國想把設計製造等等都能集中掌握,說明白了就是希望自給自足,但這並不是不接受外國企業,而是要在他們的本土建立衛星工廠,以策安全。

從自然演變的角度而言,這種類似產業鏈梅花座的模式,會是邁向產業健康發展的里程碑,也是真正的全球化策略,更證明了全球化的本質就是本土化。過去,逐水草而居的產業鏈,名為全球化世界貿易,實際則是跨國獨霸的帝國心態,不僅不會去照顧在地均衡發展,反而希望對方成為自己永遠壓榨的對象,影響所及,從上游到下游,從高層到基層,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個壓一個,至死方休。

所謂產業鏈梅花座,就是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地緣經濟得以保持其優勢,並且以自己的中心來建立其產業結構。舉例而言,盛產稻米的國度或地方,周圍就可對外招商設立農業工具廠、食品加工廠,甚至是高科技的生化提煉廠;所謂「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未來學藝精湛也可能對外輸出生化高科技的種種設施。同樣的,具有數位科技優勢的地方,周圍就會有企業來投資晶圓廠、設備廠、各類軟硬體元件供應商等等,但隨著發展或環境上的轉變,也會有不同的優勢面產生。

所以,產業鏈梅花座並非固定有形的中心化概念,而是視需要而形成的互助互利結構,在美國而言,台積電是其在地的衛星工廠,在台灣而言,台積電則是半導體工業的大本營,結合著周邊IC設計與3C工廠成為另一個產業梅花座。「梅花、梅花,滿天下,有土地就有它」,這種在地的產業鏈,不僅變化萬千,更是堅實均衡的經濟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