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原料(rare-earth elements)大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國和日本有意向WTO申訴,指控中國意圖控制壟斷稀土原料;日本也積極聯合英、美、德、法、韓等駐中大使,要求中國放寬稀土出口限制。無論道理究竟站在那一邊,稀土正成為世界強權在全球化貿易戰一觸即發的態勢下、最為關鍵且兵家必爭的寶貴資源。

美國已經計畫重新開啟位於加州Mountain Pass的峽谷型廢墟礦區,全球稀土原料爭奪戰越演越烈。
美國已經計畫重新開啟位於加州Mountain Pass的峽谷型廢墟礦區,全球稀土原料爭奪戰越演越烈。

目前美國已經計畫重新開啟位於加州Mountain Pass的峽谷型廢墟礦區,國會也將展開一連串公聽會,檢視美國軍事產業對中國稀土原料的依賴程度,並考量建立自給自足的稀土原料供應鏈。日本也向澳洲、越南及哈薩克尋求替代性的稀土礦區,甚至有企業正在開發從廢棄手機堆裡煉製稀土元素的技術。另外,加拿大和南非等地則有越來越多的公司申請開採提煉稀土礦藏。

因為中國目前掌握全球97%的稀土原料,內蒙古的包頭鋼鐵就將近佔有一半的產能。不過由於稀土原料的產值不過14億美元,因此各國從來不深切體會到稀土原料在全球政治和經濟上關鍵的戰略意義。直到中國因為釣魚台問題限制稀土原料出口至日本,挑動敏感神經,才讓歐美日強權們頓時恍然大悟,急於擺脫對於中國稀土出口原料的高度依賴。

稀土原料不僅對於電子產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也是全球綠能產業能否蓬勃發展的重要動力,稀土原料更是掐住了美國軍火工業的生存咽喉。在綠能產業方面,包括太陽能電池面板、風力驅動的渦輪發電機、還有新能源汽車的油電混合動力車馬達、高效能電池、低功耗照明設備等等,都會用到稀土原料;美國陸軍的坦克導航測距系統、空軍的智慧導彈控制葉片、海軍的雷達裝置和艦艇機的聲納系統,都高度仰賴從日本加工的稀土元件和中國的稀土原料。

稀土礦石中的銨(neodymium),是許多高科技應用的必備元素;半導體晶圓製程會用到碲(tellurium);銦(indium)是TFT-LCD面板必備的原料;彩色電視製造一定非用到銪(europium)不可;太陽能矽晶圓切片更是需要用到關鍵的碳化矽(silicon carbide),現在矽晶圓廠商正在考量鑽石切割的替代可能性。另外,鈰(cerium)是工業製程必備的原料,可以用來磨光玻璃和過濾水資源;釤(samarium)更是導彈發動機高溫應用必備的關鍵元素。

正由於稀土原料在政治和經濟上的戰略意義如此扼要,根據Metal Pages的資料庫顯示,目前鈰的國際價格已經提高到每英鎊4美元;銨的價格已經飆漲超過4倍,達到每英磅23美元。而釤的價格已經連漲3倍,達到每磅32美元的高價。中國為確保稀土資源的永續可利用性,從2005年開始已逐漸縮小稀土原料的出口規模,也因此直接助長了稀土元素國際價格的成長。

稀土原料之所以珍貴,並不是因為礦藏的稀有性,而是在於中國獨門擁有關鍵的稀土分離萃取技術。並且,較為豐富的稀土層,多半沉積於混雜有放射性金屬元素釷(thorium)和鈾(uranium)的礦層中,因此處理萃取過程成本相對昂貴。中國從1972年就開始研發稀土串級萃取理論與技術,因此擁有全球最為先進的稀土分離技術和工序方法,這也是鄧小平敢喊出「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的重要背景。

但這種以強酸為主的池浸式工序方法,會導致相當大的污染後遺症,嚴重毀損地表植被,造成土壤沙化、水土流失和大量污染廢土。另外,釷和鈾等具有放射性的金屬元素,在分離萃取過程中所排放的廢水更是具有高度危險性,對於環境和從業勞工的污染風險更是不可承受之重。因此歐美日等國寧願不繼續研發萃取技術,而改採以進口稀土原料。

中國雖然擁有關鍵的稀土原料萃取技術,卻並未進一步申請專利權,導致目前國內的開採權分配陷入各自為政的混亂局面,加上走私和國外囤積等因素,也因此影響了中國在定價稀土原料價格的權力和公信力。但是中國在稀土原料上的低價出口競爭力,也是歐美日各國重新開採稀土礦區時不得不正視的挑戰。

稀土原料爭奪戰越演越烈。可以預期的是,未來10年有關地質、礦冶和材料的學科技術,將會成為顯學;世界強權和跨國企業在第三世界和新興國家,對於具有開採潛力的礦區所進行的圈地手段,也將會越來越肆無忌憚;有關原物料的期貨和金融市場,也可能成為企業和強權爭奪價格議定權力的競技場。台灣在這場以稀土原料爭奪為目標的全球化貿易戰爭裡,絕對不能缺席,必須有所積極作為與因應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