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衛星影像與遙感技術以即時數據 加速救災團隊決策
 

【CTIMES/SmartAuto 籃貫銘 報導】   2025年04月14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646】

地球觀測(EO)技術包含對地球系統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其運用衛星、空中無人機和地面感測器等遙感工具。這種高空俯瞰視角對於監測氣候、天災和環境變化至關重要,使其成為現代災害救援行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遙感技術提供持續且廣泛的數據收集,有助於追蹤極端天氣、地震、野火和洪水等災害。透過地球觀測所收集的資訊,能夠實現有效的資源分配和明智的決策制定。

地理資訊系統(GIS)透過視覺化和分析空間數據來強化地球觀測能力。兩者結合運用,有助於預測環境變化、識別高風險區域,並指導積極的災害規劃。

人工智慧正不斷擴大這些技術的能力。AI演算法分析龐大的數據集,提供預測性洞察,從而提高反應速度和準確性。

除了緊急應變之外,地球觀測還有助於長期永續發展和韌性建設,在即時和戰略性災害救援規劃中都扮演著關鍵角色。

在自然災害發生期間,衛星成為提供即時洞察的關鍵工具,這些洞察塑造了快速且有效的災害救援策略。這些衛星能在數小時內提供高解析度影像,使緊急應變團隊能夠評估災損、優先處理行動並有效部署資源。

在災害救援方面,速度和準確性至關重要。地球觀測技術確保緊急應變人員擁有採取果斷行動所需的工具。例如衛星影像通常在24小時內即可取得,實現即時評估和應變協調。另外,雷達和光學衛星提供持續成像,無論時間或天氣條件如何,都能提供重要數據。

這些工具提高了緊急行動的準確性和效率,直接支持拯救生命的任務並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影響。

相關新聞
馬斯克:一年內啟動人體視覺晶片植入試驗
新科技加速發展 環境代價日益浮現
中科管理局啟用首座鈣鈦礦建築 打造第三代太陽能示範場域
競零再生科技廠區開幕 持續推進鋰電池循環與淨零轉型
台塑新智能全固態鋰電池試量產線啟用 促下世代電池技術落地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Microchip:整合AI/ML技術 PIC32A系列MCU鎖定邊緣智慧應用
» 從烏克蘭到AI製造鏈的戰略新局
» 智慧生物感測器:從數據收集到個人化的健康洞察
» 生物感測應用的關鍵元件與技術
» 生物感測市場:零組件供應商的新藍海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97.9.174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