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創造「微笑曲線」最高價值 自造者是企業轉型契機
 

【CTIMES/SmartAuto 廖家宜 報導】   2017年02月17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49597】

今年年初,鴻海集團斥資六千萬元打造「Innomaker」自造者空間,在新竹正式啟用,儘管規模仍與國外相比尚有一段差距,但就以台灣目前環境來說,已稱得上是一場大規模的投資。事實上,能像鴻海集團如此大手筆願意投資自造者運動的企業在台灣為數不多,不是企業沒錢,而是「自造者」對於他們來說,不怎麼吸引人。但是業界卻有不同聲音出現,認為自造者或許才是企業的轉型契機。

台灣的企業環境對自造者來說或許還稱不上「友善」,但若能從中挖掘出其價值,或許將成為企業、政府與自造者三贏的結果。
台灣的企業環境對自造者來說或許還稱不上「友善」,但若能從中挖掘出其價值,或許將成為企業、政府與自造者三贏的結果。

台灣許多企業的思維,至今還停留在傳統的氛圍裡,他們多半認為投資自造者或經營自造者社群這回事根本沒有收益可言,看不到KPI就免談。在台灣整體的環境下,對自造者似乎還是抱持著「觀望」與期望不大的態度,甚至會認為,自造者所做的不過是一個小型的POC罷了。像台灣最大的自造者嘉年華Maker Faire在拉贊助的過程中也是因此困難重重,除了本土幾間較大規模的廠商之外,向來贊助Maker Faire的多半還是以外商居多。

企業想在最短時間內看到成果,雖然現實,但有誰不想呢?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過去曾提出有名的「微笑曲線」理論,曲線分成前、中、後三段,位於前段與後段的研發、設計、品牌、服務、專利及技術等是屬於高附加價值、高利潤的區塊,而中段低點則是如組裝、製造等低價值、低利潤的區塊。施振榮提出此理論,也是鼓勵企業應往附加價值高的活動去發展。

「也許短時間內看不到投資成果,但長遠來講,絕對是有利!」美商遠景科技(Exosite)亞洲區行銷長郁正德相當有自信地這麼說。遠景科技的角色,是致力協助自造者或新創公司、擔當起接軌市場的「橋樑」,並透過本身對物聯網雲端平台的開發,提供不少自造者所需的支援與服務。

微笑曲線的理念,遠景科技「深入」自造者的環境中也認同這樣的想法。郁正德指出,通常曲線中段的獲利是最快的,買機台、接訂單、削價競爭,然後賺得錢再繼續擴廠、再繼續接訂單…這樣的形式在短期內或許可以取得某種程度上的效益,但若要維持長久經營,掌握真正的價值才是必然的。而台灣產業自過去以來都是以代工製造為主,但是如今看來,卻似乎跟自造者運動有所牴觸。

但其實台灣還是有自造者的生存空間,郁正德建議,或許企業可嘗試將這些具有發展潛力的自造者或產品引進該公司,從代工的角色慢慢轉型做自有品牌,也許初期的獲益不見得可觀,但在兩、三年,或是在更長時間以後,整體的價值與利潤就有望如同曲線前後端,不斷往上攀升,更重要的是能帶來整個企業體質上的轉型。過去我們一直在提倡產業升級,但這過程不可能完全無痛,必定經過「陣痛期」,但在陣痛之後所獲得的結晶才是珍貴。

當然,在這轉型過程中也不能完全由企業自己概括承受。不只是企業的經營者,該公司的投資人也會對此產生疑慮與恐慌,而政府恰好能在此時發揮作用與扮演好協助的角色,最直接的方法便是提供企業補助,以彌補獲益還未有顯著成長的前期階段。

郁正德也認為,對自造者的投資需要企業跟政府之間的雙向配合,兩者間的投資是相輔相成的。對於企業來說,轉型自有品牌有助於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對於政府來說,長遠下來則可讓國家的產業發展提升與國際間的競爭力,雙方都能從中獲利,何樂而不為?

關鍵字: 自造者  創客  產業升級 
相關新聞
創客創意到生意 勞動部請專家開講
物聯網智造基地Hub北中南陸續開通 串聯在地智造能量
國立中科實驗高級中學成立「中部智慧機器人自造者學校聯盟」
放眼智慧建設大未來 歐特克與台灣建築中心簽訂MOU
Maker轉化Start Up 司圖:先思考合適商業模式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新聞十日談#36】我們的AI醫療時代
» 以RFID和NFC技術打造數位雙生 加速醫療業數位轉型
» 電學、光學PPG感測器應用在健康穿戴的設計與挑戰
» 連續血糖監測技術助力獲得即時資訊
» AI醫療大勢降臨 台灣要建第二座神山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44.222.149.13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