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ARM:视讯体验与机器学习将造就新一代手机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18年03月07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12890】

智慧手机已经俨然成为个人的行动多媒体中心。只是智慧手机的发展,究竟极限会在哪里?观察近年来智慧手机的功能趋向,或许大致可将其发展状况归纳为两大结论。结论一:智慧手机是受到限制的。这是着眼於智慧手机由於必须满足行动化的需要,其尺寸大小终将受限。以现在市面上的智慧手机来看的话,尺寸大致已经收敛在6寸左右。而正由於尺寸受限,智慧手机的萤幕大小、电池续航力等关键议题,将永远受限於其尺寸大小。

随着全新Mali多媒体套件的推出,完整了ARM下一代主流行动装置与数位电视的解决方案。
随着全新Mali多媒体套件的推出,完整了ARM下一代主流行动装置与数位电视的解决方案。

至於结论二,正好与结论一相反:智慧手机是没有限制的。这是对比每一代产品的新款产品上市,总是会有某种程度的升级。例如处理效能更好、记忆体更大更快、支援更多通讯标准,以及绘图功能更强大等。只要持续有新款的智慧手机问世,功能永远超越上一代。将数学逻辑上『无穷』的概念套用到智慧手机身上,只要持续有新一代的产品问世,功能效能永远会比上一代还要精进。

前两派论点各有其立足点。然若从智慧手机发展永远不受限的这个结论来衍生的话,或许我们可以先探讨一下,智慧手机最重要的功能是什麽。一是在相同的电池电力之下,可以进行更多的运算工作,这是省电;一是在相同单位体积的晶片之中,可以提供更大的运算能力,这是效能。省电与效能,堪称是智能手机发展最重要的两大指标。而这也成为每一代手机问世之前,晶片商大秀独家技术工艺来一拼高下的绝隹战场。

那麽,新一代智慧手机最需要的究竟是什麽能力?或许可以从行动处理器IP供应商ARM近期所发表的全新产品线来看出端倪。ARM资深市场行销总监Ian Smythe便指出,事实上新款智慧手机需要处理的内容日趋复杂,不论消费者自己是否有察觉,他们对现今主流与低成本的装置要求更多,除了得支援多图层的精致使用者介面,还要能运行各种最新应用与技术,这些都被列为不可或缺的要素。

另一个重点是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以目前市面上搭载AI功能的装置中,超过九成都是采用ARM架构,这些不同层级产品的使用者,都希??其装置能轻易地运行使用机器学习的应用程式。而随着3D游戏、混合实境、以及4K内容日趋普及,游戏娱乐也开始推升主流行动产品的功能极限。

既然新一代智慧手机将成为使用者的行动多媒体中心,视讯体验将成为最重要的应用需求。而ARM推出全新Mali多媒体套件,包含了视讯、显示及绘图处理器。这些IP套件将能无缝结合现有的DynamIQ架构CPU,以及其他泛用的ARM IP,完整了Arm下一代主流行动装置与数位电视的解决方案。

这些新多媒体IP套件包括了Mali-G52与Mali-G31绘图处理器、Mali-D51显示处理器、Mali-V52 视讯处理器等,可将高效能的运算延伸至主流行动与数位电视市场。

Ian Smythe认为,视讯体验与机器学习将造就新一代智慧手机的全新应用情境。而ARM提供广泛的IP产品线,最重要的目的就在於协助客户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特性。ARM将技术力标准化,并将这些产品提供给客户之後,透过客户的整合能力,更能达到产品的差异化目的。客户也更能将时间专注於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让产品更快推出市场。

關鍵字: cortex  ML  機器學習  ARM 
相关新闻
Arm发布车用技术及运算子系统路径图 将加速AI车辆上市时程
Ceva加入Arm Total Design 加速开发无线基础设施的端到端5G SoC
联发创新基地开源释出中英双语大型语言模型
Arm扩展全面设计生态系 加速基础设施创新
Arm更新Neoverse产品 加速打造Arm架构人工智慧基础设施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开启边缘智能新时代 ST引领AI开发潮流
» 低功耗MCU释放物联网潜力 加速智慧家庭成形
» AI赋能智慧边缘 行动运算处理器的时代革命
» ST以MCU创新应用技术潮流 打造多元解决方案
» ST开启再生能源革命 携手自然迎接能源挑战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3J78PPSWSTACUKD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