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Gartner:5~10年內區塊鏈將徹底改變多數產業
 

【CTIMES/SmartAuto 報導】   2019年09月24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2498】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最新2019年區塊鏈商業發展週期報告指出,未來5到10年內區塊鏈將徹底改變大部份產業的商業模式。

/news/2019/09/24/2025234100S.jpg

Gartner傑出研究副總裁David Furlonger表示:「根據Gartner的2019年資訊長最關心議題調查(Gartner 2019 CIO Agenda Survey),即使還不確定區塊鏈會對公司業務帶來何種影響,仍有60%的資訊長預期會在未來3年內採用一定程度的區塊鏈技術。不過受限於企業既有的數位基礎建設,加上缺乏明確的區塊鏈治理機制,資訊長將無法善用區塊鏈技術以發揮最大的價值。」

這份發展週期報告不僅說明了區塊鏈技術將如何從商業應用的角度持續演進,也彙整出區塊鏈在不同產業的發展成熟度。

金融與投資服務業持續吸引區塊鏈創新者的投入,以改善數十年歷史的老舊營運方式及流程,不過根據Gartner的資訊長調查,只有7.6%的受訪者認為區塊鏈是一種能帶來突破式創新的科技。儘管如此,還是有近18%的金融和投資服務業資訊長表示已經採用,或將在未來12個月內採用一定程度的區塊鏈技術,另有近15%表示2年內會採用。

David Furlonger表示:「我們觀察到區塊鏈被廣泛應用在金融和投資服務業中的幾個關鍵領域,尤其是在認許制帳本(Permissioned Ledger),我們也預期數位代幣(digital token)將持續發行並逐漸為大眾所接受。為了讓區塊鏈達到生產力成熟期(Plateau of Productivity),也就是技術被主流市場廣泛採用,在非技術層面上仍有非常多要努力的地方,例如制定區塊鏈技術的標準、法規制度和組織結構。」

隨著電競產業的快速成長,區塊鏈原住民(blockchain native)也陸續推出各種解決方案,讓電競用戶不但可以自行打造代幣來負擔設計比賽的花費,同時還能交易虛擬寶物。透過代幣,玩家能更容易在不同遊戲平台間移轉裝備,提高遊戲掌握度。

Gartner研究副總裁Christophe Uzureau表示:「用戶數量龐大加上創新速度快,讓遊戲產業成為區塊鏈創新應用的實驗場所,這是一個用來觀察用戶如何推動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和代幣化(tokenization)的絕佳場域;這兩項也是區塊鏈發展最關鍵的要素。遊戲新創業者在亞馬遜(Amazon)、Google和蘋果(Apple)所推出的生態系之外另闢新徑,可做為其他產業的企業發展數位策略的參考範本。」

在零售業,區塊鏈可被應用於「追溯追蹤」服務、防偽、庫存管理和審計等領域,以提升產品品質或食品安全。這些應用案例雖有所助益,但區塊鏈能為零售業帶來的真正價值在於支援新創意的實現,例如可以利用區塊鏈改造或加強顧客忠誠計畫。若是結合物聯網(IoT)和人工智慧(AI),區塊鏈就有機會徹底翻轉零售業的商業模式,包括改變資料和財務的流通方式,以及達到市場去中心化。

Gartner相信區塊鏈很有潛力能徹底改變所有產業的商業模式,但前提是企業必須先採用完整的區塊鏈生態系。若不能實際達到代幣化和去中心化,大部分的產業將無法利用區塊鏈帶來的商業價值。

關鍵字: 區塊鏈  Gartner 
相關新聞
工研院成立車輛區塊鏈技術SIG 開創智慧交通新局
CyberArk獲2022 Gartner Magic Quadrant評選為存取管理領導者
【東西講座】5月6日 區塊鏈&加密貨幣& NFT基礎知識
Pay Wink整合區塊鏈創新流動性機制
EDSX將開放二級市場 協助資產代幣化行業起飛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使用Microchip Inductive Position Sensor(電感式位置感測器)實現高精度馬達控制
» 以霍爾效應電流感測器創新簡化高電壓感測
» ESG趨勢展望:引領企業邁向綠色未來
» 智慧家居大步走 Matter實現更好體驗與可靠連結
» 車載軟體數量劇增 SDV硬體平台方興未艾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09.209.246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