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CIC報告預估:2022年電商市場將成長至2兆1,598億元
 

【CTIMES/SmartAuto 報導】   2018年06月12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2866】

灼識諮詢有限公司(China Insights Consultancy,簡稱CIC)最新報告指出,隨著台灣經濟持續復甦,刺激家庭支出的增長,加上網路和智慧型手機使用的普及化,順勢推動了整個C2C (Customer to Customer)的行動電商時代。

CIC報告預估:2022年電商市場將成長至2兆1,598億元
CIC報告預估:2022年電商市場將成長至2兆1,598億元

台灣的名義GDP從2015年的16.8兆成長到2017年的17.6兆,實質GDP成長率為2.8%。經濟復甦也讓台灣家戶支出呈穩定增長,2015至2017年複合年均增長率(CAGR)達到1.8%。

其中,網購交易熱絡、電商表現亮眼,電商市場規模也從2015年的新台幣7,274億大幅成長至2017年的1兆1,086億,CIC報告也預測至2022年,台灣電商市場規模將達新台幣2兆1,598億元。

CIC共同創辦人江磊指出:「推動台灣電商市場成長的關鍵因素在於網路普及率的上升(2017年為73.3%),網購用戶數、線上訂單、每筆消費的持續增加,以及消費習慣的改變。2017年,台灣網路普及率(73.3%)與其他新興國家如中國(56.1%)和泰國(55.7%)相比要高得多,台灣的網路普及率在新興市場中屬最高級,若和其他成熟市場如日本(95.3%)相比,從台灣所擁有的成熟電子產業及價格合理的智慧型手機等機會來看,仍然是十分具發展潛力的市場。」

2017年的台灣人網購金額達29,400元

2015年至2017年台灣網購人數的複合年均增長率(CAGR)為3.5%,達到1,500萬人,約佔87%的網路使用人口。同時,訂單數也從2015年的6億3,490萬成長至2017年的9億2,740萬筆訂單。

不僅網購人數增加,每個人的網購花費也越來越高,平均每人每年在網購的支出從2015年的新台幣24,700元增加至2017年的29,400元。根據CIC報告顯示,這個數字預計將在2022年達到新台幣49,900元,訂單的平均價格也在增加,預估從2017年到2022年,複合年均增長率為3.0%,平均每筆訂單價格將達新台幣1,387元。

與此同時,行動購物交易量已超越過去以電腦為主的網路購物。 在2017年,台灣行動電商已佔所有網路交易的48%(新台幣5,366億元),相較2015年只有34%(新台幣2,473億元),預計將在2022年達到61%(新台幣1兆3,112億元) 。

社群媒體網購移轉至行動電子商務平台

CIC共同創辦人江磊表示:「有鑑於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加上4G時代的來臨,預計未來幾年台灣行動購物滲透率將持續增加,取代在電腦上的網路購物,其中也有一部份交易是從台灣年輕人喜愛的社群媒體網購,直接轉移到行動電子商務平台上。」

根據報告顯示,台灣C2C行動電商市場高度集中,主要有4家電商品牌,其中,排名第1的PChome 商店街在C2C行動電商市場2018年的第一季持有近51.6%GMV交易金額,達到新台幣127億元。其他電商品牌的市占率排序為蝦皮拍賣Shopee(40.1%)、旋轉拍賣Carousell(3.0%)及樂趣買Rakuma(0.2%)。

儘管PChome 商店街是4家電商中最晚進入行動領域的,但其2017年4月發布的APP和行動端網頁已經讓該公司在業界所有重要的表現指標中處於領先地位,其中包括網站交易金額、訂單總數、日活躍用戶數、上架產品數和超商取貨付款次數。

PChome 商店街個人賣場目前擁有2.1億個產品,類別包括美妝、時尚、食品和一般生活消費,主要針對15至35歲女性網購者,以高達40萬的日活躍用戶數領先其他品牌。蝦皮拍賣提供相似的類別,以29.76萬的日活躍用戶數排名第2,但CIC報告預測該公司未來可能將重點轉移到企業對企業(B2C)和企業對企業對個人(B2B2C)的業務。旋轉拍賣和樂趣夠提供一些二手商品和手工藝品,買家僅佔少數。

CIC觀察,若要在蓬勃發展的台灣C2C行動電商市場中有效地競爭並不容易,有許多關鍵因素都會影響其成敗,包括需要建立強大的業務和行銷策略、品牌知名度和用戶忠誠度、降低賣家營運成本、有效和易於操作的支援系統、無縫並安全的支付系統、完善的物流網絡、多樣化的產品以及良好的用戶體驗及會員制度等,看好未來行動購物的商業前景,隨著各式行動APP以及手機購物平台加入市場,業者將大量投資在各項新技術的開發,以因應快速的市場變化,透過CIC報告,可見未來台灣的經濟發展熱門趨勢中,C2C行動電商模式將是令人關注的發展模式。

關鍵字: 行動電商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新聞十日談#36】我們的AI醫療時代
» 以RFID和NFC技術打造數位雙生 加速醫療業數位轉型
» 連續血糖監測技術助力獲得即時資訊
» AI醫療大勢降臨 台灣要建第二座神山
» 革命性醫療成像 imec用非侵入超音波監測心臟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52.91.84.219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