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工研院攜手北醫附醫 打造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台
智慧防疫的照護利器

【CTIMES/SmartAuto 陳復霞 報導】   2020年05月01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4231】

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以先進的資訊系統、儀器設備及整合平台等來加強防疫措施的力道,不但能提高醫療照護效率,亦可減輕第一線醫護人員負擔,並降低醫護人員感染的風險。工研院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攜手合作超前部署,在類負壓隔房病房中導入「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台」,該平台的三大優勢為非接觸平台(避免感染機會)、遠距互動醫療(24小時運作更有效率)、醫療整合戰情室(即時掌握生理資訊),成為防疫期間的照護利器。

工研院與北醫附醫攜手合作超前部署,在類負壓隔房病房中導入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台,圖為研發團隊代表合影。(攝影 / 陳復霞)
工研院與北醫附醫攜手合作超前部署,在類負壓隔房病房中導入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台,圖為研發團隊代表合影。(攝影 / 陳復霞)

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表示,此次與北醫附醫合作的過程具有三大意義,包括協助北醫將多樣的生理醫療資訊進行系統整合,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導入醫療人員的需求作為服務設計,以及在北醫實際進行場域驗證。

根據統計,醫護人員每日平均進入病房接觸病人約12-15次,每次進入隔離病房前都要全副武裝,花上20分鐘穿上防護衣,才能進入病房為病人量測生理數值,離開病房後又得要嚴陣以待,脫下防護衣進行消毒,整個過程不但耗時且耗費資源,接觸的過程中更是充滿了群聚感染風險;透過「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台」的建置合作,希望藉由科技輔助達到「肢體零接觸,服務無距離」的成效,將醫療人員的感染風險降到最低。

北醫附醫院長陳瑞杰表示,在防疫關鍵時期,往往考驗醫療人員的緊急應變能力,而科技可以跨越空間與時間限制,自動數據蒐集、持續監控與早期疾病之預警,解決醫護人力不足,大幅地提升醫療資源利用率。本次北醫團隊攜手工研院及瑞得康科技、台灣微軟、傳世科技、宏碁資訊等團隊共同研發的「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台」,充份體現作為串接學術、臨床與產業實務交流的重要性,他認為現今不論是從經濟、行為到活動都已經因為疫情而改變,而後會從危機轉為新常態,今日防疫將成為明日長照的參考依據。

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鄭仁傑以「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形容工研院多年來的努力研發在此時得以發揮力道,他表示該平台導入工研院開發的「非接觸影像心律偵測」與「物聯網智慧閘道器」(IoT Gateway)兩項技術。非接觸影像心律偵測技術的原理是利用一般影像鏡頭,以結合AI演算法來觀測患者在臉部的微血管顏色變化與胸口起伏變化,進而自動偵測出病患心律與呼吸等生理數據,一旦察覺異樣,便可即時透過「物聯網智慧閘道器」來進行生理異常的資訊傳輸。

至於物聯網智慧閘道器則具有中繼站的功能,以物聯網傳輸的方式,將匯整病房內非接觸式生理感測裝置數值,通報給遠端的護理站。護理人員一旦發現異常,便可同時開啟病房影像關懷,進行視訊面對面詢問與溝通,不需多次進出病房,大幅降低醫護人員工作負荷、感染風險與醫療資源耗用。此外,病患也可透過行動裝置掃描QR code下載醫院App,自行監控隨時掌握自身生理數據、醫療紀錄及電子衛教資源。

現今數位科技及整合資源已成為提升健康、醫療及照護品質的推手,而遠距醫療、大數據運算與居家長照也將成為未來的重要議題。

關鍵字: 防疫科技  科技平台  工研院  北醫 
相關新聞
工研院秀全球最靈敏振動感測晶片 可測10奈米以下振動量
工研院投入氫氣計量監測技術 打造氫能安全創新平台
各國官員參訪臺南沙崙綠能科學城 考察韌性城市方案
工研院MWC 2024展會直擊:5G-A通訊、全能助理成下一波AI風潮
大立光跨界投資萬溢能源 發表全球充電最快電池材料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ESG趨勢展望:引領企業邁向綠色未來
» 高階晶片異常點無所遁形 C-AFM一針見內鬼
» 高速傳輸需求飆升 PCIe訊號測試不妥協
» Arduino結盟Silicon Labs深擁Matter協定
» 智慧宅重新定義「家」的樣子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54.173.214.79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