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產品 /
 

【CTIMES/SmartAuto 报导】   2018年03月14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2281】

Marvell公司推出新产品88X7120,隶属於Alaska C系列高速乙太网收发器,应用於增进数据中心的频宽和性能。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应用领域,对於处理能力和I/O频宽需求成指数型增长,新型收发器专用於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从25GbE乙太网和100GbE对向50GbE,200GbE和400GbE的需求。

88X7120 16埠50G乙太网物理层收发器完全相容新的IEEE,802.3cd和802.3bs标准旨在实现高密度数据中心连接。
88X7120 16埠50G乙太网物理层收发器完全相容新的IEEE,802.3cd和802.3bs标准旨在实现高密度数据中心连接。

88X7120利用50G PAM4 (四阶脉冲振幅调变)讯号传输,透过16个50GbE埠、4个200GbE埠和2个400GbE埠,适用於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I/O速度需求。

Marvell针对数据中心应用提供多种产品,PHY是构成高速数据中心互连的骨干,也是Marvell公司策略中重要的部分。收发器的加入让Marvell公司的数据中心交换机产品系列和其他差异化产品,具备可扩展的互连速度,兼具成本与能源效益的方式满足I/O传输吞吐量的要求。

这款收发器也是市场上第一款完全相容IEEE 802.3cd标准的PHY装置,该标准定义了PAM4类型的50GbE埠规范。88X7120上的埠密度经过特别优化,能够支援QSFP-DD (四通道小体积可??拔-双密度)和OSFP (八通道小体积可??拔)埠类型设计,部署50GbE、200GbE、和400GbE应用。此收发器具备变速箱 (gearboxing) 功能,可以在PAM4和NRZ埠之间进行转换,从而无痛升级到较新的乙太网速度,继续支援现有光学和ASIC I/O。芯片内部具有对称的架构,在系统端和埠囗端都具有长距离SerDes,展现系统设计的灵活性,并支援光学和直接连接的铜线。

Marvell网路与连接事业部执行??总裁Chris Koopmans介绍说:「为满足当今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快速成长的频宽需求,将数据吞吐率提高到每通道50Gb至关重要。我们的下一代PHY收发器能够提供业界最高性能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满足其下一代网路频宽日益扩大的需求。」

LinkedIn全球基础设施架构暨策略首席工程师Yuval Bachar也表示:「数据中心频宽的持续增长正快速驱动着更高的I/O传输速度,以提高系统密度、频宽和性能。随着下一代服务器和交换机的部署,铜缆和光纤连接将从现在的25G铜缆讯号和100G光纤连接,扩展到50GbE、200GbE和400GbE,这将需要新的互连技术来支援超大规模和中等规模数据中心的升级。」

Linley Group网路事业首席分析师Bob Wheeler评论道:「仰仗这种新型PHY设备,Marvell正在快速启动50G乙太网生态系统,并展示其对数据中心市场的一贯承诺。我们预计到2019年,市场对相容标准的50G服务器的使用将会大量增加,而Marvell正在以竞争对手解决方案两倍的埠密度来支援高密度交换机。」

關鍵字: PHY  收发器  Marvell 
相关产品
瑞萨推出EFT高抗扰度的5V RS-485/422收发器系列
Microchip 1.6T乙太网PHY为5G和AI建构传输高效
Marvell全新网路产品组合 驱动企业网路的安全保护、智慧和性能升级
Microchip推出单对乙太网PHY 实现超低TC10休眠电流
次世代ThunderX系列提升云端与HPC伺服器性能和功耗优势
  相关新闻
» 英飞凌功率半导体为麦田能源提升储能应用效能
» 工研院携手产业实践净零行动 聚焦氢能创新、共创绿色金融科技平台
» TI创新车用解决方案 加速实现智慧行车的安全未来
» 车电展欧特明以视觉AI实现交通事故归零愿景
» 多元事业引擎发威 友达揭示零售、教育、医疗高值化方案
  相关文章
» 以协助因应AI永无止尽的能源需求为使命
» 低 IQ技术无需牺牲系统性能即可延长电池续航力
» P通道功率MOSFET及其应用
» 运用能量产率模型 突破太阳能预测极限
» 新一代4D成像雷达实现高性能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K13SHQASTACUKP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