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典故
 
 
第一颗晶体管(Transistor)的由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贝尔实验室开始一项研究计划,目标是研发出一种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大、更快速且可靠的装置来取代真空管。1947年12月23日,由贝尔实验室研发的晶体管取代了真空管,优点是体积更小、更可靠、且成本低廉,不仅孕育了今日遍及全球的电子半导体产业,同时也促成电讯计算机业、医学、太空探测等领域产生戏剧性的改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贝尔实验室开始一项研究计划,目标是研发出一种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大、更快速且可靠的装置来取代真空管。这项计划催生了晶体管的发明—这也使得电子产业有了突破性的大变革。 贝尔实验室的三名系统工程师Walter H. Brattain、 John Bardeen和 William Shockley合力经营transistor的研发,除了一同激荡创意,他们也尝试验证许多学说及假设,他们的研究被喻为对科学、科技击整个社会有深远的影响及贡献。 在研发的过程中,他们确认了各学科之间互为参照的重要性,因此找来了化学家、冶金学家,还有理论与实务兼顾的物理学家一起加入这个工作团队,经由她们共同的努力,终于制造出电子产业发展成功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高纯度单颗水晶半导体。 1947年12月23日,由贝尔实验室研发的晶体管取代了真空管,作为电话转接器的继电器,优点是体积更小、更可靠、且成本低廉。晶体管不仅引领了固态物理学的革命,孕育了今日遍及全球的电子半导体产业,同时也促成电讯计算机业、医学、太空探测等领域产生戏剧性的改变,摇身一变成为又一个众所瞩目的焦点。 1947年,晶体管的制造还停留贝尔实验室中的手工装配。而Allentown Western Electric Company则在1951年促使晶体管的生产得以机械化,因为距离晶体管被发明才短短几年时间,所以要将机械化生产流程配合上研发的脚步是带有难度的,但最后还是完成了生命周期长、成本低廉、高纯度且结晶体完美的晶体管。1951年10月1日,第一座大量生产晶体管的工厂诞生于美国宾州工业区。整个1950年代,宾州工业区的工程师及作业员们不断地发明、设计及制造晶体管所需要的设备。6000个晶体管在1951年被成功制造出来,可说是为日后科技产业能不断进步奠下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