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讓外移成為產業升級的驅動力

作者\詹文男

經濟部上個月公布2012年12月我國外銷訂單金額393.9億美元,為歷年單月次高,比前一年同期成長8.5%,連續第四個月正成長,預期今年接單情勢將比去年好轉。若從全年的角度來觀察,去年外銷訂單金額為4410.1億美元,雖僅比上一年成長1.1%,但卻是歷史新高。

真正需要努力的是,是否有新的具影響力的產業及價值活動在台灣建立及深耕。
真正需要努力的是,是否有新的具影響力的產業及價值活動在台灣建立及深耕。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國內接單、海外生產」的比率高達50.9%,是自2004年以來最高,去年12月更創下52%,是歷年單月新高。基本上,去年整年出口衰退2.3%,但全年外銷接單金額卻成長1.1,差異就在於海外生產比重逐月攀升。由於前三大主要接單貨品,包括資訊通信、電子與精密儀器等產品之海外生產比重都很高,尤其資通訊達83%,隨著接單成長動能仰賴這些貨品程度愈來愈高,未來海外生產比走升似乎已成定局;

一般或許認為海外生產較無助於國內產業群聚及就業效益,比例愈高將傷害國內產業的發展。但以較寬廣的視野來看,資通訊產業就像其他過去在台灣曾經盛極一時的成熟型產業般,一開始先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先進國家做產品製造,隨著產品及市場的成熟,以組裝為主的製造,逐步地往成本相對低廉的地區移動,從台灣、南韓、東南亞到中國大陸。

亦即追逐低廉生產成本的外移,是產業發展的一個過程,不值得過度憂慮。真正令人擔心的是中國大陸所能扮演的角色,恐怕不只是生產而已。一方面,中國大陸具備廣大的內需腹地,已經開始在產品規格標準上尋求更高的自主權;另一方面,其充沛的技術人力、工程人才,已透過吸引外商設廠,逐步地接手台灣賴以為生的產品開發設計及生產管理,這種研發、管理能力的當地化,對台灣產業發展的影響才更為巨大。

因此,在這一關鍵時點,我們面對產業外移應該有以下的思考與準備。首先,從先進國家產業發展軌跡來看,他們也經歷過產業外移的歷程,但其對整個高科技產業的影響力,已從硬體轉向軟體服務及數位網路,勢力仍逐步擴大。所以對台灣來說,生產基地立足大陸實不必過度緊張,真正需要努力的是,是否有新的具影響力的產業及價值活動在台灣建立及深耕。

其次,歷經近三十年來產業的發展,台灣資訊產業在全球已具一定的地位,產業的核心價值建立在快速產品研發、彈性製造供應及完善的服務體系上,也就是說,過去的產業外移主要是生產成本的經濟性考量,台灣對資訊產業的掌控度仍在,甚至有因規模擴大而進一步擴張,這從全球大廠在推動新的產業標準時,均與台灣密切合作,可見一斑。在此同時,政府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從產品研發設計與生產管理等競爭優勢,協助產業進一步快速的擴展至通訊、資訊家電及數位匯流等新興領域,這是現階段相當重要的課題。

最後,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最關鍵的競爭要素是人才。如何以知識為核心,建構一個能夠加速促進國內知識經濟發展的環境,培育並吸引海內外的人才願意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為產業升級及轉型而努力,這對台灣高科技產業未來的發展而言,絕對是擺脫產業外移可能帶來的夢魘與傷害,以及產業是否能夠持續在全球市場上扮演關鍵角色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