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歐洲工具機廠如何運用數位雙胞胎技術加速生產流程? (2020.05.14) 一般大眾對於數位雙胞胎的理解,在於對實體模型及虛擬模型的建立以及分身,而Gartner對此提出了四項延伸說明。 |
 |
工程師之數位隔離指南 (2020.05.12) 本文說明數位隔離器IC是一種可行、體積緊湊且功耗較低方法,能夠在多種雜訊環境中提供數位訊號的電氣和實體隔離。 |
 |
CNC數控國家隊先行 貫通雲端產服生態系 (2020.05.06) 國產控制器藉著橫跨兩岸的廣大場域試煉,再逐步回饋台灣厚植根基,走出不同成長之路,也在這波疫情中協助口罩機組裝機電系統。 |
 |
藉數控加值搶攻國際盃 (2020.05.05) 過去國產CNC數控系統雖然較少受到出口導向的工具機產業青睞,但隨之邁向智能化、數位化轉型升級的品牌之路,也開始與國內外大廠深度整合結盟... |
 |
CNC數控技術的智慧化之路 (2020.05.05) 當前的CNC技術並非是其最終的完成式,在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加入後,CNC加工也進入了新的轉折,一個以工業4.0為基礎的智慧製造時代。 |
 |
產業發展與環保孰重?循環經濟真正落實永續願景 (2020.04.30) 運作完善的循環經濟,其價值不僅會體現在終端產品價格,在過程中,其他的商機也會開始浮現,因此這將是可行之路。 |
 |
雲端時代來臨 UPS面臨新挑戰 (2020.04.27) 由於雲端設備必須同時面對龐大的能源需求,能源效率的提升也是獲利的關鍵之一。因此,雲端運算的能源管理成為重點議題.... |
 |
釐清目標 規劃步驟 大幅提升SCADA導入成功率 (2020.04.24) SCADA已是製造業布局工業4.0的必要系統,業者在導入前必須有全盤規劃,並與系統廠商密切溝通,先行找出自身痛點並建立策略目標,方能順利跨出轉型的第一步。 |
 |
建立數位化基礎 SCADA成為工業4.0第一步 (2020.04.23) 從長期來看,智慧化已經是製造業的必然趨勢,不緊跟這波智慧化革命隨之轉型的業者,將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被邊緣化... |
 |
整合機器人和進階運動控制 (2020.04.17) 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機械製造商和製造商必須投資有利於實現未來工廠的技術。 |
 |
智慧語音技術突破 工業HMI應用有新思維 (2020.04.16) 這種不使用鍵盤的輸入也是一種HMI,更像是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如果再加上高速、高頻寬通信技術的進步,更可對於各種生產設備的進行控制與監視。 |
 |
從免動手支付到無障礙停車:UWB在未來變革智慧零售的5種方式 (2020.04.14) 超寬頻(UWB)是一種使用無線技術的新方法,有望使免動手支付成為現實,本文介紹UWB提供的5種新零售體驗。 |
 |
再生儲能跨越最後一哩 (2020.04.09) 即使當今政府窮盡手段推動再生能源,期盼加速在2025年實現占比達到20%目標,裝置量27GW以上。 |
 |
HMI的軟硬體與I/O介面再定義 (2020.04.06) 目前工業應用正進入數位轉型的時期,而HMI做為人與機械設備互動的橋梁,其軟硬體規格也將隨之有所不同。 |
 |
工程師必須關心的2020年AI/工業4.0關鍵趨勢 (2020.03.27) 科學家和工程師能藉由專業領域知識在AI專案取得某種程度的成果;然而,若利用如自動標記等工具來快速地處理龐大、高品質的資料集,將是進一步成功的關鍵。
隨著取得了現有深度學習模型與研究並加以持續改進,科學家與工程師得以在人工智慧(AI)專案得到更大範圍的成果 |
 |
智慧製造浪潮襲來 HMI角色重新定位 (2020.03.27) HMI發展已久,過去功能僅聚焦在機台控制與運作狀態顯示,但在智慧製造概念下,HMI的角色被重新定義,其架構也必須再次進化。 |
 |
選擇正確的加速度計以進行預測性維護 (2020.03.10) 現在,使用IIoT(工業物聯網)監測機器的健康狀態將有助於實現預測性維護,讓業界人員能夠預測故障,從而大幅節省運營成本。 |
 |
一次看懂五大工業通訊標準 (2020.03.10) 在工業通訊的應用場景中,存在著許多不同的標準與協議,儘管這些標準在設計的思維和所欲解決的問題非常相似,但各自的運作原理與技術架構卻是大相逕庭。 |
 |
軟硬合體智慧製造平台化-虛實整合貫通產銷應用 (2020.03.05) 近年來在政府、法人大力推動智慧機械策略下,台灣機械業已成功奠定萬機連網的地端基礎,機械雲也趁勢扶搖直上。 |
 |
工業乙太網路的崛起與趨勢 (2020.03.03) 在數位匯流的大趨勢下,工業用的通訊也會走向同一匯流標準,應該是無庸置疑的結果,所以用乙太網路TCP/IP作為實體層與連結層的共同協定,就自然而然地順勢而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