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透過 1-Wire 通訊有效連接 IoT 端點中的感測器 (2021.10.08) 本文說明開發人員如何利用1-Wire通訊協定,以符合成本效益的單一線路加上接地方式連接 IoT 感測器;並且探討1-Wire通訊協定如何大幅延伸感測器的範圍,以及在相同電線上提供電力與數據 |
 |
西門子協助BioNTech加快COVID-19疫苗生產 (2021.10.07) 西門子自動化和數位化解決方案協助生技公司BioNTech快速轉換馬爾堡工廠的疫苗生產設備,使用Simatic PCS 7作業控制系統協調子系統及流程管控,改善臨床過程,加速疫苗研究、開發及製造價值鏈 |
 |
4種經過實證的AI演算法應用 (2021.10.07) AI模型在各項應用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為了開發以AI驅動的產品,工程師需要將AI整合至整個系統設計的工作流程。不論是哪一種應用,大部分的工程專案均是以類似的工作流程進行,最後則產生不同的結果 |
 |
結合AI管理 機器視覺應用領域持續擴增 (2021.10.06) 許多工廠都希望借助機器視覺技術來提升營運效率。機器視覺結合機器學習,更適合應用於產線的異常檢測。管理者透過機器視覺,來提升瑕疵檢測的速度和準確性。 |
 |
齒輪螺桿加工機朝數位轉型 (2021.10.05) 即使傳統CNC數控系統於齒輪/螺桿加工亦非全無用武之地。包括國內外工具機等OEM設備製造廠商,也紛紛與歐系大廠Siemens、NUM結盟,開發客製化人機介面及模擬軟體.... |
 |
手足一體精益求精 機器視覺跟隨產業轉型 (2021.10.05) 邁向工業4.0時代,機器視覺更扮演了傳感器角色,在製程中蒐集資訊,並結合協作機器人、自動導引車自主移動;如今還可望結合人工智慧,擴大於投入PCB、Mini LED等次世代產業應用來提升價值 |
 |
齒輪螺桿加工有待引進專業能量 (2021.10.05) 即使多年來台灣齒輪及螺桿加工業者陸續透過自製機台、刀具,甚至於PC-based控制器,逐步建立開發能量,進而透過內外併購來提升競爭力。但至今該體系仍相當封閉... |
 |
機器視覺開天眼 (2021.10.04) 若要替代更多人力,機器人需要更智慧,必須仰賴視覺與力感應等輔助才能符合所需。本文特別專訪達明機器人營運長黃識忠,剖析機器視覺技術在協作機器人的應用與趨勢 |
 |
公共交通轉向行動交通的五大要素 (2021.10.04) 讓世界各地的交通機構逐漸轉向行動電子票務的五大原因,在於降低營運成本、更新基礎設施更簡單、快速上市時間和可擴充性、不限於交通應用及改進客戶體驗。 |
 |
迎向全球供應鏈重組浪頭 半導體領航上下游轉型布局 (2021.09.28) 台灣身為全球代工產業鏈一環,則可望逐步透過數位轉型,藉半導體龍頭產業帶頭,引領產業上下游與生產基地分散布局! |
 |
6G世界的模樣 (2021.09.27) 行動通訊技術大約每10年就會進化出一個新的世代,而Beyond 5G(6G)是否如預期地在2030年到來,或是會提早實現?6G終將建立一個新形態的社會生活體系。 |
 |
導入新發泡預測模型 氣泡收縮行為無所遁形 (2021.09.10) 氣泡製程多樣且複雜,應用範圍廣泛,因此精準掌握其過程的變化是重要關鍵。若能透過微觀模型準確預測氣泡尺寸,將有助於相關各類性質的預測,並提高產品設計與生產效能 |
 |
透過PHM機制降低設備突發性故障 (2021.09.08) 在工業領域,使用PHM在於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並可歸納為三大重點,包括檢測設備故障的跡象並確定原因、建立設備老化模型並預測其使用壽命,以及了解設備的健康狀況並做出適當的決定 |
 |
運動控制器的未來已經開始了! ! (2021.09.08) 自動化生產已經跨入了物聯網,自然就要將自動化能力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因此互聯性是重要的一個基礎,這也帶動了對於更高的速度、高靈活性和低成本效益的要求。 |
 |
新能源轉型進行式 協力創造產業多贏局面 (2021.09.08) 如何整合資源滿足新一代綠能與智慧電網的需求,並且逐步達成減碳淨零目標,提前布局綠色供應鏈,銜接國際永續發展時程,已成為業者必須面對正視的重要課題。 |
 |
機器人運動控制的智慧化挑戰 (2021.09.07) 機械設備自動化與智慧化的關鍵技術是運動控制,想讓運動控制更智慧化,有賴同步運動控制技術、I/O平台整合、控制器等各環節相互配合。 |
 |
國內外大廠被動轉型 傳產減速驅動後發先至 (2021.09.06) 全球經濟景氣仍穩定復甦,激勵半導體、5G、PCB電子業等產業競相投資自動化生產設備,帶動台灣傳產和機械業出口成長,卻也推升了上游原物料價格、運費居高不下,零組件交期延滯不前,亟待引進國內外模組化或自製產品解決 |
 |
高效能MCU促進產業快速改變 (2021.09.03) 本文探討如何經由高效能微控制器(MCU)突破傳統既有的功能限制,以滿足即時控制、網路和分析的需求,協助設計工程師應對當前和未來系統挑戰。 |
 |
無線感測監控不遺漏 精確掌握儲槽液位耗能 (2021.09.02) 在遠端監控儲槽液位方面,蜂巢式物聯網和低功耗藍牙技術都發揮了重大作用,協助防止燃料、或在農業及工業的生產或運輸中所需的任何液體耗盡。 |
 |
老牌馬達大廠接班成敗 端視電動車創新應用 (2021.09.02) 台灣傳產機械業至少也度過兩代接班,。但最後仍端視其接班梯隊能否銜接產業下一波轉型契機,掌握電動車等節能減碳技術,讓創新應用不再只是一門生意,還涉及了企業世代交替存亡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