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創新模組化電源系統設計提升騎乘動感體驗 (2023.11.20) Lightning Motorcycles公司以超過215英里的時速行駛,保持著電動摩托車的極速駕駛世界紀錄。 |
 |
Moldiverse雲端平台優化數位模擬功能 (2023.11.13) 科盛科技推出創新成型雲端平台–Moldiverse提供多項線上服務,讓使用者能獲取最新的塑膠產業資資源與服務。 |
 |
利用 AI 實現判斷標準化 (2023.10.31) 科技的變革是企業管理能力得以躍進的推手,而當今 AI 的普及化無疑將帶來另一次的變革,本文敘述如何建立人人皆具 AI 思維,以數據分析為核心來解決問題的企業文化 |
 |
智能時代的馬達市場與科技轉變 (2023.10.30) 全球工業化、自動化,以及電動車與淨零排放等趨勢帶動高能效馬達產品的市場需求,預估2023-2030年內成長率將超過5.9%,預估全球高效率馬達的市場規模在2022-2027年將以年複合成長率6.52%的速度成長 |
 |
液氣壓系統導入數位輕量化 (2023.10.29) 目前台灣中小企業亟待龍頭大廠「以大帶小(1+N)」,從供應鏈內部開始帶頭減碳,小至3C、半導體業常用的液/氣壓元件、系統等,從源頭輕量化設計開始,陸續在製程導入碳盤查、能源管理系統等工具,協同上下游產業加速脫碳 |
 |
液壓系統比輸出入控制精微 (2023.10.29) 即便近年來因應國際地緣政治風險,催生分散各地生產的破碎供應鏈型式,但同時面臨淨零碳排浪潮,其實更加強調對於液/氣壓流體傳動及驅動系統的精微控制,從而避免在輸出/入階段造成不必要的洩漏而浪費 |
 |
機器視覺+自動化系統撿選優質檸檬 (2023.10.28) 本文敘述高雄檸檬供應商與智慧檢測公司合作,引進機器視覺系統,透過自動化智慧系統撿選銷售本土自產黃檸檬,並且有效提升生產良率與效率。 |
 |
以RFID和NFC技術打造數位雙生 加速醫療業數位轉型 (2023.10.28) 對於製造業、供應鏈、醫療機構和患者來說,能夠獲取和共用醫療物件的最新資訊有實際的好處。以RFID和NFC技術打造的數位雙生,可以與其他醫療系統共用資訊,以支援重要計畫,如臨床試驗和研發 |
 |
工廠安全不妥協 主動式智慧防災提供全面預防管控 (2023.10.28) 主動式智慧防災系統是以安全防災為核心,不僅預防災害發生,
還進一步確保生產線的稼動率,維持並提升產能稼動,
同時還協助管理人員有效管理能源狀態,並節省成本 |
 |
馬達驅動永續運行不止 (2023.10.27) 對於在工業用電佔比舉足輕重的馬達和相關設備、系統等廠商,也必須思考該如何協助客戶引進創新材料、變頻技術,實踐增效低碳生產,兼顧效能和品質,以確保企業永續營運 |
 |
NASA太空飛行器任務開發光學導航軟體 (2023.10.26) NASA繼發射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歐西里斯號(OSIRIS-REx)和露西號(Lucy)太空飛行器延續探索太空及採集樣本任務,助力更深入了解太陽系;而這三項任務還有其他的共通點—它們皆使用了光學導航(OpNav)軟體 |
 |
儲能技術實現廣泛供電 (2023.10.23) 由於無法儲存能源,並在需求高峰時段調節能源的使用,所以不可避免會出現停電、限電甚至導致能源短缺問題。目前面臨的核心問題就是能源儲存.... |
 |
工業自動對焦相機確保互動式櫃員機捕捉最佳文檔數據 (2023.10.23) 具有一鍵式自動對焦的工業相機提供了額外靈活性,即使在文檔不是完全平放情況下,仍能確保清晰精確圖像。 |
 |
無稀土馬達時代到來 (2023.10.21) 無論是基於政治影響、生產成本,或保護環境的前提下,開發出不需要稀土的電動車用馬達,已經是全球電機業者卯足全力發展的一個重大方向。 |
 |
用半導體重新定義電網 (2023.09.25) 電力線通訊解決方案可優化電力輸送,並促進跨電網的雙向通訊,從而實現最終用戶能源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電力中斷,並僅僅傳輸所需的電力。 |
 |
以科技力推進塑膠循環經濟再生 (2023.09.25) 對於台灣出口導向的製造業而言,近在眼前的淨零碳排壁壘還在2027年將上路的歐盟「碳稅(CBAM)」,除了已擴及終端下游的螺絲等金屬扣件業之外,較鮮為人知的其實還有塑膠產業,更應該透過國際展會觀察各界因應之道 |
 |
熱塑碳纖成次世代複材減碳指標 (2023.09.25) 碳纖維複合材料因為可實現後端產品輕量化,兼具高強度特性,自然可降低運行時消耗的能源、燃料與排碳,在航太、電動車等交通運輸,及3C、風力發電等領域廣受應用,近10年來熱塑性碳纖發展速度更比熱固性碳纖複材快上數倍 |
 |
永續減碳智造 邁向數位轉型下一步 (2023.09.24) 經歷後疫時期至今全球經濟仍未見起色,製造業更面臨地緣政治衝突及通膨挑戰,今(2023)年8月舉辦的「亞洲工業4.0暨智慧製造系列展」,便以「BE TWIN雙軸智造」生態系為主題,匯集超過1,200家廠商,使用近4,500個攤位 |
 |
混合波束成形接收器動態範圍(上) (2023.09.24) 本文介紹相位陣列混合波束成形架構中接收器動態範圍指標的測量與分析的比較。本文上篇回顧子陣列波束成形接收器的分析,重點是處理類比子陣列中訊號合併點處的訊號增益與雜訊增益之間的差異 |
 |
Polyspace靜態程式碼分析 高效遵循多重規範 (2023.09.23) 車用軟體系統透過標準會自動進行評估,軟體變更時執行,就成為軟體開發流程中完整的一部分。如何降低程式碼品質評估的主觀性,並改善軟體開發周期的整體開發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