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醫療
科技
典故
電腦病毒怎麼來的?

電腦病毒最早的概念可追溯回1959年一種叫做 「磁蕊大戰」(core war)的電子遊戲,這種遊戲的意義在於,程式是可以自我大量複製的,並可與其他程式對抗進行破壞,造成電腦軟、硬體的損毀。而後在1987年,C-Brain程式會吃盜拷者的硬碟空間,C-Brain的惡性變種就成為吃硬碟的病毒。
5G專網智慧醫療場域驗證防疫與創新成效 (2021.02.08)
隨著部立桃園醫院事件疫情蔓延風波近期趨於平緩,應用5G及機器人技術來協助防疫醫療更加彰顯其成效,近日由台北市政府資訊局、衛生局以及聯合醫院攜手亞太電信推動「5G專網智慧醫療實驗場域計畫」
推動遠距健康照護服務不容緩 運用科技創新力解決痛點 (2021.02.02)
隨著COVID-19疫情演變迄今,相對地突顯了健康照護的重要性及需求性,而零距離接觸和遠距醫療(Telemedicine)成為現今醫療產業其中的要素,近日在台灣遠距健康照護服務產業協會主辦的【台灣遠距醫療的未來】研討會中,邀請台灣AI權威李友專教授等許多業界與醫界專家齊聚分享卓見及經驗交流
穿戴心電圖手錶日常監測 可預防心肌梗塞及腦中風 (2021.02.02)
寒流一波波來襲,讓心肌梗塞及心因性猝死發生率驟升。若能夠透過智慧型穿戴裝置協助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量測自我健康狀態,將可有利於及早預防避免憾事發生。 雙和醫院心臟內科病房主任邱淳志醫師提醒
數位科技協助醫療保健成效更精準 (2021.01.28)
隨著COVID-19疫情持續肆虐導致眾人的工作、家庭及環境、生活等型態改變,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與衛福部舉辦的數位醫療防疫專家會議,繼第一場「數位科技防疫最前線」針對疫情帶來的新常態,從疫情指揮中心的智慧防疫案例、台灣數位防疫產業應用與潛力、智慧防疫如何做好感染管制,以及現今智慧醫院的科技防疫成效等深入探討
TOCC查詢個資落實能強化數位防疫成效 (2021.01.22)
因應近日衛福部立桃園醫院發生COVID-19疫情變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即日起強化醫療院所門禁管制措施,除了進入醫療院所的訪客及人員須全程配戴口罩,進行體溫量測等健康監測,並落實手部衛生
建構智慧醫材產業生態系異業交流 跨域合作攜手進軍國際市場 (2021.01.21)
科技日新月異,使得加速實現全齡精準健康的願景可期,也讓全球的市場趨勢轉向跨界跨域結合以增進整體成效,為促進Bio與ICT產業跨域交流合作共同進軍國際巿場,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於(20)日召開「智慧醫材法規與臨床試驗交流會」
結合產官醫研發能量 推展癌症精準醫療合作聯盟啟航 (2021.01.15)
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行動基因生技(ACT Genomics)、台灣諾華(Novartis Taiwan)、輝瑞大藥廠(Pfizer Taiwan),於1月15日簽署《精準醫療合作聯盟協議書》,致力於癌症基因變異檢測及精準用藥研發,啟航發展癌症精準醫療產業價值鏈
落實偏鄉離島醫療服務 扶輪社捐贈醫療巡迴車 (2021.01.15)
為守護大台南地區民眾健康共同奉獻心力,國際扶輪3502地區扶輪社全體幹部及社友的熱情響應,捐贈超音波行動診療車1輛予成大醫院,今(15)日舉辦捐贈儀式,並由健保署署長李伯璋代表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致贈感謝狀給國際扶輪基金會代表
凌華科技全新All-in-One醫用觸控電腦為公衛添助力 (2021.01.14)
因應醫療使用的電子裝置設備需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配備基本性能,同時必須防止電流突波或干擾影響到其他裝置的監測運作,以避免造成傳遞錯誤訊息導致不良的後果
智慧防疫添成效 桃園醫院與台大醫院合作醫療資訊系統 (2021.01.07)
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重燃為全球帶來嚴重的威脅,自台灣第一例確診病患出現迄今已近一年,各專責醫院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調度,積極維持醫療體系的順暢運作及提供優質的照護服務
新發癌症人數持續上升 影像檢查篩檢技術有望提早發現病灶 (2020.12.31)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近日公布最新10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6,131人,相較於106年增加為4,447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男女合計)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子宮體癌
工研院整合智慧照護科技 助橘世代健康樂活呷百二 (2020.12.24)
根據國發會預估,臺灣扶老比將從2020年的4.4比1,降低到2030年的2.7比1,意味「在10年後,每2.7位工作年齡人口要扶養一位老人」,2025年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工研院打造國內首座銀髮智慧照護場域,連結產官學研醫成立智慧長照大聯盟
臺歐醫材線上媒合 助廠商展實力拓商機 (2020.12.18)
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全球經濟未歇,臺灣醫材產業產品出口連帶影響甚鉅,為協助廠商在疫情期間持續拓展國際市場,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於12月17日以視訊會議方式舉辦「臺歐醫療器材線上媒合會」,共計竹科5家醫材廠商分別與來自德國、荷蘭、土耳其等具指標性代理商、通路商,進行一對一媒合洽談,藉以擴展國際商機
馬偕醫院聯手威盛電子 打造智慧急診資訊整合系統 (2020.12.18)
現今至醫療院所就診的流程已逐漸數位化和資訊化,然而有些病患及其家屬在緊急就診時還必須面對資訊落差產生的問題,因此,馬偕醫院與威盛電子打造智慧急診資訊整合系統
花蓮總醫院建構MR CPR+AED教學系統提升訓練臨場感 (2020.12.17)
繼COVID-19疫情持續遲遲未見消散,台灣因應變局超前部署措施得宜,疫情控制成效有目共睹,受到國際肯定。「防疫視同作戰」,面對COVID-19這類新型嚴重傳染病,回想以2003年SARS疫情出現時
威強電與合作夥伴展示多樣化智慧醫療方案 (2020.12.14)
近年來深耕醫療領域的威強電於日前落幕的2020台灣醫療科技展中,展示多項與合作夥伴的成果,藉由產品可協助相關領域專業醫護人員提升工作效率。 為了協助大量的醫療影像加速運算功能,AI系統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演算工具,而軟硬體設備如何結合發揮最佳化功效也成為重要關鍵
益群綠能無人搬運車應用高功率無線充電系統 (2020.12.11)
隨著新興科技驅動產業變遷及人們愈發提升環境永續發展的概念,已成為世界各國積極努力的重要議題之一,而想要落實節能、省電及環保不可或缺的環節其中,如何在產業和生活環境中有效改善電源技術,電力傳輸效能成為關鍵要素
以AI影像辨識結合熱像技術 深智科技為防疫打造新利器 (2020.12.11)
在大多數的公眾場所,為了防疫監測成效,出入口通常都會看到放置僅能測量額溫、放置簡易紅外線熱像儀,然而單靠紅外線偵測儀器除了容易產生誤差值之外,在重疊人像辨識方面也會受到限制
以數位轉型翻轉傳統醫療 資策會與敏盛醫療體系創新生態系 (2020.12.10)
現今民眾對於健康意識已從發現疾病就醫逐漸轉而重視「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上,從個人或家族疾病的自然史預先評估疾病的風險,並準確地預防、診斷治療疾病,照護健康的「精準健康」,預料將成為台灣健康產業未來10年重要的發展藍圖
建構跨部會平台加速新創 生醫廊帶展現成果亮眼 (2020.12.06)
為配合政府在5+2產業創新計劃基礎上,打造「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建置台灣成為「亞太生醫研發產業重鎮」政策,由科技部主導,整合南科管理局、中科管理局、竹科管理局、經濟部工業局及國研院儀科中心等生醫聚落發展量能建構跨部會平台

  十大熱門新聞
1 建構長照產業鏈勢在必行 善用科技輔助活化效益
2 私有雲即時溝通 互動資通 team+平台協助長庚疫調減時成效
3 產官研醫攜手實踐智慧醫養生態系 數位及AI分工加值創新
4 金屬中心推廣智慧醫療暨醫材產業 發表跨域研發成果豐碩
5 國際尖端醫療技術前瞻 2023 BIO Asia英國館展示多元研發成果
6 工研眺望2024智慧醫療產業創新數位化
7 圓展攜手安勤搶進MEDICA 2023國際醫療展
8 通訊診察治療新辦法7/1實施 強化資安為醫療照護服務要項
9 高光譜成像儀即時檢測 台中榮總打造可攜式普篩DPN工具
10 看好製藥代工市場 洛克威爾自動化攜手Cytiva增進廠房數位韌性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