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人工智慧
科技
典故
從演化到多元整合──淺介Bus規格標準的變遷

一個想要滿足於不同市場需求的通用型Bus標準界面,能否在不斷升級傳輸速度及加大頻寬之外,達到速度、容量、品質等多元整合、提升效能為一體的願望?
Seagate:2024年資料儲存將是企業生成式AI成敗關鍵 (2023.12.28)
IDC預估在2027年將產生291ZB的資料量,資料增長速度也將刺激儲存需求。包括生成式AI的崛起、資料中心翻新核心技術、快閃記憶體與硬碟的發展以及資料儲存對於三大應用領域的重要性
NVIDIA與成功大學合作打造智慧教室 (2023.12.26)
NVIDIA(輝達)攜手ZOTAC為國立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下稱成大規設院)打造「NVIDIA Studio X永續.創新.智慧教室」,透過 GPU 繪圖運算效能,以及創作者專用的 NVIDIA Omniverse 協作平台,助成大師生加快創意和協作的工作流程,接軌虛擬協作的新世代創作趨勢
富士通利用生成式AI預測蛋白質結構變化 創新藥物發現技術 (2023.12.25)
富士通與理化學研究所攜手開發生成式AI技術,成功預測蛋白質結構變化,加速藥物發現。 此技術將應用於AI平台「Fujitsu Kozuchi」,相較傳統程序,處理速度提高10倍以上,標誌著下一代AI藥物發現技術的重要突破
英特爾實驗室於NeurIPS 2023展示AI研究 聚焦多模態生成式AI (2023.12.21)
英特爾實驗室日前於紐奧良舉辦的NeurIPS 2023上,展示了AI創新成果。NeurIPS 2023是針對AI和電腦視覺技術的開發者、研究人員和學術專業人士所舉辦的全球大會。 在 NeurIPS 2023 大會上,英特爾實驗室展示領先業界的AI研究,並與多元化的創新者和意見領袖社群分享英特爾「AI無所不在」(AI Everywhere)的願景
Pure Storage:2024年AI和永續 將趨動台灣科技應用和人才發展變革 (2023.12.19)
Pure Storage發表2024年儲存趨勢預測。人工智慧(AI) 及永續為2023年的兩大決定性的發展主軸,這將持續帶動2024年台灣科技應用及人才發展的變革。隨著政治、社會與經濟狀況的不穩定將延續到2024年,企業將持續重視科技的實際應用,同時透過AI改善營運,並堅守環境永續目標
IBM和Meta與50多個創始成員及協作者 合作成立AI聯盟 (2023.12.18)
IBM和Meta 與全球50多個創始成員和協作者宣布成立AI 聯盟(AI Alliance),包括AMD、Anyscale、CERN、Cerebras、克利夫蘭診所、康奈爾大學、達特茅斯、戴爾科技、EFFL、ETH 、Hugging
英特爾發布下一代AI產品組合 加速實現AI無所不在願景 (2023.12.18)
英特爾舉行「AI Everywhere」發布會,推出AI產品組合,使客戶的AI解決方案無處不在,從資料中心、雲端、網路、邊緣到PC。 呼應英特爾全球AI重要時刻,英特爾也在台灣正式發布全系列產品線,包括Intel Core Ultra處理器(代號:Meteor Lake)、第5代Xeon處理器(代號:Emerald Rapids),以及介紹最新版本的OpenVINO 2023.2工具套件
NVIDIA人工智慧專家看2024年 (2023.12.15)
企業正在趕上生成式人工智慧趨勢。像OpenAI的ChatGPT這樣的深度學習演算法,在進一步使用企業資料進行訓練後,根據麥肯錫公司的估計,每年在63個商業案例中可能增加相當於2.6兆至4.4兆美元的價值
戴爾科技:2024年AI普及化、零信任與現代化邊緣擴展勢在必行 (2023.12.13)
戴爾科技集團分享2024年塑造科技產業的新興趨勢,以及戴爾如何與客戶合作掌握趨勢和創新機會。戴爾科技集團全球技術長John Roese表示,AI是未來世界發展的中心,透過邊緣投入到生產中,依靠零信任確保安全性,而量子將成為長期動力來源,實現擴展到全球系統所需的效能與效率
SEMI解析COP28兩大重點:新能源技術與AI (2023.12.13)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 落幕,SEMI全球永續計畫副總裁Mousumi Bhat近日分享COP28兩大趨勢,一是關注重點包括再生能源、電池、長期儲能、氫能和核能等新技術;二是人工智慧(AI)與機器學習在ESG及氣候解決方案將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萊迪思以中階FPGA系列產品 推動AI創新時代 (2023.12.08)
萊迪思半導體擴展產品組合,於首屆「萊迪思開發者大會」上,推出多款全新硬體和軟體解決方案更新,包括發表兩款萊迪思Avant中階平台所打造的中階FPGA系列產品—用於通用設計的萊迪思Avant-G與先進互連的萊迪思Avant-X;推出適用於人工智慧(AI)、嵌入式視覺、安全和工廠自動化的解決方案集合的最新版本
思科:要成為以人工智慧為優先的企業 必須重視數據 (2023.12.06)
思科發布思科網路安全人工智慧助理(Cisco AI Assistant),讓由人工智慧驅動的整合跨域思科安全雲端平台(Cisco Security Cloud)在普及應用上邁出重要一步。網路安全人工智慧助理將協助客戶作出明智決策、增強現有工具的功能及自動執行複雜的任務
杰倫智能:企業透過AI增加營運韌性已是不可逆趨勢 (2023.12.04)
時序即將邁入 2024,企業透過 AI 來增加營運韌性與成長力道早已是不可逆的趨勢。杰倫智能科技(Profet AI)舉辦Crossover Talks「AI智造新思路」並指出,企業要成功導入 AI,在規劃時須以終為始,將目標緊密連結公司績效,才能彰顯價值;同時也不應讓演算法成為瓶頸,應運用平台與工具來賦能人才,消弭資訊不對稱,讓 AI 成為管理的開端
耐能開發EDGE-GPT方案 與全科合作推動企業智慧應用 (2023.11.30)
隨著生成式AI的發展,GPT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多行業中。邊緣計算憑藉著能在本地處理大量數據、低延遲、高效率、隱私安全及低頻寬成本等性能優勢,解決了許多場景的痛點
AWS第一代自研晶片問世 具備AI與ML能力 (2023.11.30)
亞馬遜(Amazon)旗下Amazon Web Services(AWS)於AWS re:Invent全球大會上宣布,自研晶片的兩個系列推出新一代,包括AWS Graviton4和AWS Trainium2,為機器學習(ML)訓練和生成式人工智慧(AI)應用等廣泛的工作負載提供更高性價比和效能
聯發創新基地三方合作 推進中文大型語言生成式AI發展 (2023.11.24)
聯發科技集團旗下的人工智慧研究單位聯發創新基地,與臺北市政府資訊局和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其自主研發的中文大型語言模型授權予臺北市政府資訊局,並由北科大協助部署應用
CyberArk:2024年生成式AI將引發災難性網路攻擊事件 (2023.11.23)
CyberArk大中華區技術顧問黃開印發表一份針對2024年資安趨勢的預測,包括AI和生成式AI在網路犯罪中的應用、雲端Tier-0資產作為高價值目標、供應鏈連鎖攻擊、連線劫持和Cookie竊取、安全瀏覽和Web 隔離、PassKeys無密碼身份驗證、SaaS 的相關法規鬆綁等方面
思科:企業AI準備度明顯不足 僅19%台灣企業做好充分準備 (2023.11.22)
思科發布其首份《人工智慧準備度指數》調查,顯示僅19%台灣企業充分準備好部署和運用人工智慧(AI)技術。人工智慧應用加速所帶來的轉變幾乎影響商業和日常生活的每個層面,故本次調查圍繞人工智慧,訪問全球逾8,000家企業,探討企業運用和部署人工智慧的準備情況
你的下一個運動教練可能是人工智慧 (2023.11.21)
在快速發展的運動產業中,不再僅僅關乎原始天賦和策略,而是關乎如何智慧地利用科技來突破界線。人工智慧(AI)在運動領域的興起堪稱革命性的,它將改變從運動員的表現,到觀眾、球迷所參與的一切
耐能獲IEEE榮譽獎章 技術創新能力獲得業界認可 (2023.11.21)
耐能聯合創辦人張懋中教授因其貢獻,於蘇格蘭愛丁堡皇家學會獲授2023 IEEE/RSE詹姆斯·克拉克·馬克士威獎章(IEEE/RSE James Clerk Maxwell Medal)。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是世界上最大的技術專業組織,致力於推動人類技術進步,於 2006 年與 RSE 合作設立了該獎章

  十大熱門新聞
1 愛德萬測試完成興普科技收購 拓展半導體價測試業務
2 鼎新電腦與台灣微軟戰略合作 以PaaS平台助企業雙軸轉型
3 ServiceNow、NVIDIA和Accenture合作 加速企業採用生成式AI
4 [COMPUTEX] TI:嵌入式系統面臨兩大挑戰 邊緣AI可實現更智能世界
5 VMware:駕馭生成式AI和主權雲 實現創新與合規之間的平衡
6 三軍總醫院全方位提升醫療品質 以微軟AI技術賦能醫療創新
7 AMD的Kria K24 SOM滿足工業及商業應用 加速邊緣創新
8 安提、宜鼎與NVIDIA共同推動AI智慧應用落地 拓垂直市場合作佈局
9 三大晶片巨頭齊奔華府所為何來?
10 戴爾科技集團全面佈局生成式AI 四大AI策略助企業開創永續未來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