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CIC:协助缩短产学技术落差
养成研究人才的创业家精神

【作者: 陳韋哲】2013年12月09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31770】


身处全世界半导体资源垂直整合最完整的地方,国家实验研究院的国家芯片系统设计中心(CIC)透过国家的力量来结合国内的产业资源,例如当学术研究计划需要做封装时,就可以寻求硅品、日月光支持;要做IC制造,台积电、联电便是首选,而这些都是全世界稳坐第一、第二的龙头厂商。


换言之,要实现创新芯片设计所需的资源,在台湾的半导体产业都可以找到,这也正是国研院芯片中心能够发挥的利基所在!以下为国家实验研究院的国家芯片系统设计中心主任阙志达先生(以下简称阙)与CTIMES总编辑欧敏铨(以下简称欧)的精采对话整理:


欧:身为国家级的研究中心,但很多人对你们的认识并不多,可否请谈谈国家实验研究院芯片中心的定位及成果?


阙:芯片中心是一个有二十多年历史的老单位了,但一直在「产、学、研」界幕后扮演推手的角色,当电子电机系所的师生想把研究成果给「做」出来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简单来说,芯片中心就是希望透过提供软硬件技术整合服务,支持台湾学术界进行前瞻性的研究。还记得芯片中心于1991年甫设立时,便是以服务学研界为宗旨。



图一
图一

除了提供学者专家简易的IC设计软件之外,CIC还身兼老师与晶圆厂之间的联系窗口,协助委请晶圆厂将老师与学生共同协力设计的IC制造生产。即便后来芯片中心并入国家实验研究院体系,芯片中心依旧秉持着当时的设立初衷与目的,在此基础下拓展其服务范围。


我们的首当任务就是持续针对最新科技与技术向前挺进,即便用户的IC设计、研究还未采用到最新制程技术以及设计软件,但我们已经为用户之所需准备就绪,以便所有用户能够在国际间维持学术竞争力,并继续朝向研发领域前进。整体而这言,我们提供了超过100套以上IC设计软件,更拥有12种以上不同的晶圆制程技术。


欧:不过,学术界的先进研究与产业界的商用需求往往存在着一道鸿沟,学界该如何运用国家资源来架起与产业界之间的桥梁呢?


阙:为了要缩短学界与产业界之间的技术落差,教育训练对我们而言亦是相当重要的服务项目之一,芯片中心每年固定于寒暑假会针对8~9千人次进行教育训练,除了会针对每一个专属的IC设计软件以及不同的制程技术分配专责工程师,还会为学员量身订做出最合适的讲义教材。


透过芯片中心一连串完善的教育训练,学校老师们能够免除为学生教授设计软件以及讲解制程技术的教学之责,得以更无后顾之忧地专注聚焦在IC设计创意发想的研究领域上头。我们整合了EDA软件、制程下线、教育训练,以及最新的价值创造平台这四项服务,希望让学校能够进一步缩短产学之间的落差。


欧:电子领域的创业门坎相对软件、网络创业高出许多,您认为该如何鼓励这领域的青年发挥创意并实现创业理想?


阙:其实这几年经过媒体、国研院以及学界的多元管道不断推动之下,创新与创业的观念已经深植到学生们的心中。虽然不可否认,愿意实际将创业口号付诸实际行动的学生人数不多,我也不认为学生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必须选择投身创业,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合适走入创业这条路,重点在于能够让更多莘莘学子们保有创业家精神才是最难能可贵。


我认为只要具备着创业家精神,即便是身处于威权或是大公司体制下,也可以迸发出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创新研发与新点子,进一步发想出更多的无限可能,而不再只是唯命是从地扮演只懂说”Yes Sir”的没问题先生角色。


据我所知,目前大部分的学校教授除了相当重视研究细节之外,也绝大多能够接受学生对于授业课程内容提出质疑与看法,毕竟学校教授们不可能完全囊括与理解所有的科技与技术,透过彼此互动的讨论与研究,有助于达到教学相长的成效。


多年来,我接触过相当多的学生,其中有不少学生甚至能引导我们接触以往未曾接触过的新兴科技技术领域。我反而担心课堂上要是没有敢勇于对课程内容提出质疑的学生该如何是好呢!我相信及鼓励愿意挑战威权体制的学生,才更能够开创出新的研究领域与方向。


欧:目前半导体产业的技术竞争激烈,芯片中心该如何协助学校跨足到最先进的制程技术?


阙:老实说,一个产业对于技术研发所投注的成本越高,创意往往会遭受到扼杀或是压抑。毕竟不是光凭着点子就能够立即将之付诸实现,还必须通盘考虑可能需要消耗的经费与时间成本。就目前电子产业的现况来看,想要将创意点子从研发设计时间落实到初步可供展示的成品,所需投入的时间与金钱可说是越来越高。


再加上,目前IC设计厂普遍面临到先进制程高价门坎的问题,使得下线投片越来越困难,有能力运用最高端制程技术研发自家产品的公司已经不多。除了产业界如此,芯片中心所服务的学校与老师亦有同样的情况发生,我们能提供的前瞻制程资源也很有限,为了不希望将过多的资源比例过度集中在这一块上,我们只能尽可能去做好资源平衡配置,好让绝大多数的用户都能够受惠芯片中心所提供的资源与服务。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术界当然想要使用更好的制程技术,以提高在国际间的研究竞争力,但高成本的门坎却又让人望门兴叹。然而,身在台湾,学研界还是经常能透过产学合作,共同进行一些前瞻性的合作开发;另一方面,成熟制程也仍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例如进行模拟、混合讯号的特殊技术开发,从这角度来看,大家就不用一窝蜂地去抢高阶制程的有限资源。


欧:根据一些研究报告指出,一向被半导体产业奉为金科玉律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似乎即将走到尽头,您的看法呢?


阙:在一年多以前,大家普遍都觉得摩尔定律已行至末路,但前一阵子我受邀参加台湾半导体协会所举办的产业界交流会议,几位业界重量级人物的看法却是,在FinFET制程新技术推出后,现在看来,从14nm/16nm往下走到10nm,甚至是5nm的制程阶段,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过去半导体业也遭遇过做不下去的瓶颈,最明显的是发展130nm铜制程时,就是如此,但后来成功克服技术瓶颈,就一直发展至现今的28nm、20nm,甚至是16nm、14nm制程技术。因此,今日看起来的技术难关,在市场需求下所投入的庞大研发能量,非常有可能让这尽头又再柳暗花明。


至少从目前看来,眼前的一段时日内,并没有看到完全不可克服的技术障碍。



图二
图二

关于阙志达

  • 现任国研院芯片中心主任、国立台湾大学电机工程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 基频通讯集成电路设计、高速集成电路设计)。


  • 曾任国立台湾大学电子工程所研究所所长(2004-2006)、国科会工程处NSoC项目召集人(2007-2009)、教育部前瞻芯片系统设计人才培育先导型计划总联盟召集人(2006-2008)、工研院芯片系统中心顾问(2008-2010)、国科会芯片设计制作中心共同主持人(1993-1995)。


相关文章
EDA的AI进化论
台湾半导体业者全力备战未来的人才争夺战
EDA云端化一举解决IC设计痛点
先进制程推升算力需求 云端EDA带来灵活性与弹性
内外兼顾的EDA设计新思维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英飞凌功率半导体为麦田能源提升储能应用效能
» 工研院携手产业实践净零行动 聚焦氢能创新、共创绿色金融科技平台
» TI创新车用解决方案 加速实现智慧行车的安全未来
» 车电展欧特明以视觉AI实现交通事故归零愿景
» 多元事业引擎发威 友达揭示零售、教育、医疗高值化方案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K0ICGGSSTACUKO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