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赋能未来,勇往直前:SiC MOSFET问世10周年的思索
 

【作者: John Palmour】2021年04月20日 星期二

浏览人次:【21480】

在SiC MOSFET问世10周年之际,本文作者回顾科锐公司十年历史所经历的关键时刻,并且认为未来的发展会比过去曾经历的增长还要巨大,因此为下一步即将增长的产业曲线提出卓见。



图一 : 科锐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John Palmour 博士
图一 : 科锐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John Palmour 博士

处于像我这样的位置,能够有幸参与到一个改变行业的重要产品的问世,感觉就是一生一遇的机会。所以通过回顾我们公司历史十年前的关键时刻,发现我所能看到的,对于今天Wolfspeed将迈向何方,也会显得特别地有意义。


在2011年,在经过了将近二十年的研发之后,科锐推出了全球首款SiC MOSFET。尽管业界先前曾十分怀疑这是否可能实现。在成功发布之前,普遍的观点是SiC功率电晶体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太多的材料缺陷使其不可行。先前普遍的看法是不可能开发出可用的SiC MOSFET,因为SiC的氧化物绝缘体是不可靠的。我们的友商试图尝试用JFET和BJT等其他器件来绕开这个问题,而我们则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因为我们知道MOSFET才是客户最终想要的。我们坚信,我们可以通过采用SiC,开发出市面上最为强大和可靠的半导体。


在历尽千辛和百折不挠的努力之后,我们成功做到了。


我们探索了三种不同晶体结构。我们竭尽全力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安培容量….提高了1000倍甚至更多!最初的晶圆尺寸仅有我的小指指甲大小。之后,我们终于将3 吋晶圆的SiC MOSFET推向市场。同时,以科锐的行事风格,我们并没有停歇下来去庆祝第1代SiC MOSFET的推出,而是迅速投入到了第2代产品的开发。


最初的阶段并非没有彷徨。但我们知道要想推动产业更多的采用,我们就必须不断地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性能。在那段时间里,我们让许多原先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人改变了观点。我们目睹了友商公司放弃了其他器件结构的选择,而开始朝向MOSFET迅速迈进。随着各个产业开始认识到SiC MOSFET可以适用于不同应用,我们看到了新的市场和垂直领域。


但即便是我自己,当时也没能全面意识到某些市场将来会变得多么巨大。我们认识到SiC MOSFET能在巨量的工业应用领域发挥关键作用,而电动汽车会是一个重要的赛道。我们知道这产业有潜力,但是我们很难想像这个机遇会有多么巨大,以及我们将助力电动汽车产业的塑造。


在采用SiC逆变器的特斯拉Model 3的推出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在看到了采用SiC器件所能实现的功率密度和续航里程,各家汽车OEM厂商都开始争相研究如何在他们的汽车之中采用该项技术。



图二 : 电动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车用照明产品与技术。
图二 : 电动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车用照明产品与技术。

今天电动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我想到了我们公司历史上的另一个关键时期。我记得目睹了科锐LED业务的巨大发展浪潮。从90年代中期科锐LED在大众汽车仪表盘上的首次采用,到全行业对于固态照明的拥抱。我见证了公司之前的爆发式增长 – 而这一幕在今天又开始重现。


我相信,对于Wolfspeed,未来的发展会比我们过去曾经历的增长还要巨大。爆发式增长既令人愉悦,却也充满挑战。我们需要相互扶持,在成为行业引领者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十年之前,我们身处一生一遇的增长曲线的初期阶段。现在,我们又迎来了这样的机遇。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未来十年我们将达到怎样的高度。


相关文章
高密度电源模组可实现减少重量和功耗的 48V系统
隔离式封装的优势
利用物联网发挥智慧电网优势
适合工业应用稳固的 SPI/I2C 通讯
以碳化矽MOSFET实现闸极驱动器及运作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瀚??引进智能家居系列产品上市 推进连网增速新趋势
» 英飞凌与 Wolfspeed 扩展多年期碳化矽 6 寸晶圆供应协定
» 林业保育署屏东辖区以太阳能建置打造绿能环境
» 工研院CES展後赋能科技创新 掌握AI产业链商机可期
» 台湾光电厂商联袂叁加美西光电展 展现光电等先进技术与服务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J9WKRPCSTACUKG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