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B2B交易市集的趋势展望
 

【作者: 黃建智】2001年03月01日 星期四

浏览人次:【3254】

前言

根据 Jupiter Research 公布的最新数字,全球企业在 B2B交易市集的支出,将从 2000 年的 26 亿美元,成长至 2005 年的 1,372 亿美元。同时报告指出,届 2005 年时,透过交易市集的交易金额将达到 2.2 兆美元。与先前的预测数字相比 (请参阅本刊十二月号:再探企业间线上交易市集市场),略有向下修正。但对于企业界而言,线上交易市集的经营模式,已是一股无法抗拒的潮流。在历经2000年的市场考验之后,B2B交易市集的最新发展趋势,值得有意投入者关切!


Intelligent Hub - 不只是撮合交易

话题延烧近一年的B2B交易市集,每天都有宣布成立者,不过其中大部分都停留在募资、寻找合作伙伴、选择技术平台的阶段,真正上线交易的屈指可数。目前较具规模的大多数为 MRO 之类的间接性物料,在导入 B2B 交易市集的经营模式后,对于买卖双方在于交易成本、搜寻成本的节省上,具有显著的效果。


不过,随着产业结构的日趋复杂,昔日单一供应链的结构已不复见,取而代之的是多条供应链交错、动态调整的供应链网路 (Supply Chain Network)。而由于企业在导入 MRO 交易市集上的成功,产业也开始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以交易市集型态来建构供应链网路。与 MRO 不同的是,供应链网路中所流通的是「策略性物料」(Strategic Supplies),攸关生产流程持续与否,一旦发生缺货时,其严重性并非 MRO 之缺货可比拟。


最早的交易市集,着重在交易撮合功能,仅提供单纯的浏览器介面让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然而却以非自动化的方式将所有的交易伙伴连结在一起,这种方式对于成本节省及效率的提升有限。企业应用程式整合(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AI) 技术的导入,可以说是让交易市集与参加的伙伴能够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此外,中心卫星的交易市集模式,让成员之间不需两两建构起点对点的连结,而是透过一个中心,负责资讯与交易的传递。不过一旦面临产业结构的转变,这样的模式仍无法满足需求。


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交易伙伴间的连结多为客制化,随着体系规模的增大,建置成本亦随之急速上升,同时因为缺乏一致的资料格式,为供应链网路中的成员在运用资讯上增加了不少难度。而且由于供应链网路中的交易伙伴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这种静态的交易市集模式无法调适市场结构的急剧变化。所谓「智慧型中心的交易市集」(Intelligent Hub) 的模式,即是应运而生的产物。 (图一)


《图一 供应炼网络的复杂化》
《图一 供应炼网络的复杂化》

「智慧型中心的交易市集」主要强调扮演市集中心角色的重要性,藉由制定共同规格的资讯,以及整合交易伙伴内部的资讯系统,同时提供资料仓储的功能,不仅可以解决供应链结构复杂的问题,并能够视供应链变化而弹性因应。所谓「智慧型」的涵义在于,由市集中心扮演的资讯收集角色,不仅让交易伙伴清楚地掌握生产相关的资讯,能够更精确地预测市场、进行产能规划。换言之,就单一企业而言,加入智慧型中心的交易市集,将能充分发挥供应链的效能,并且对于外在环境的变化可以游刃有余。


协同作业提升竞争力

在第一波推动资讯化的过程中,企业藉由与交易伙伴间的协同作业(Collaboration),包括产品开发、生产、物流、市场预测等,借以改善本身供应链的效率。而在交易市集出现后,透过最初的平台建立,对于搜寻成本与交易成本的节省,让企业立即体验到交易市集所带来的好处。正如同企业最初​​推动资讯化的动机在于成本的降低,交易市集之所以能够吸引企业的投入也是由于成本节省的诉求。


最近交易市集发展出将协同作业的概念引入其中,建构所谓「协同式 B2B 交易市集」。 「协同式B2B 交易市集」的特色在于,涵盖交易执行的生命周期,从采购开始、物料管理、生产管理、客户管理,在一个交易市集中即可完成,并且扩大处理范围至如何与交易伙伴进行沟通。另一个特色在于处理的产品,也从间接生产物料或 MRO 扩充至直接性生产物料,更真实地反映出企业运作的需求。


现行的交易市集最为人所诟病的缺陷在于,功能阳春,而且仍留有许多人工介入之处。 「协同式B2B 交易市集」(Collaborative B2B Marketplace) 强调在异质系统中的整合,「协同」的重点项目在于企业资源的规划(Planning)、产能与销售的预测(Forecasting)、物料补充(Replenishment)等。这种交易市集又称为E-Chain Integrator,它试图让企业的许多活动都外包至交易市集来进行,这可以说是供应链的深度整合。


「协同式B2B交易市集」在建构时必须具备下列要素,才得以运作顺利。


  • ●加入前协议:参与市集的企业,必须针对保密条款、争端处理等,先设下若干衡量标准,以及赏罚原则。


  • ●共同制定企业计划:共同制定项目包括促销计划、存货政策、产品设计等。


  • ●销售预测协同:参与市集的成员,透过同一份需求预测,并将例外状况列入考虑,视需要调整计划。


  • ●订购预测协同:参与市集成员共享相同的订购计划。


  • ●订单产生与交货执行:经由采购系统产生的资讯,以及存货状况、订单执行进度的掌握。


  • 「协同式 B2B 交易市集」企图打破企业之间的藩篱,透过网际网路所提供的连结机制,将参与供应链网路的企业成员结合在一起。做法在初期的确会引起许多疑虑,因为许多被视为公司内部的机密资料,透过交易市集的资讯流通而透明化。这样的需求实在是肇因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多变,以及在收入面成长有限,必须再进一步地将成本压低。运用交易市集的协同机制,缩短产品开发时间与掌握市场,可以让企业精确地达成销售目标。


  • 不过也正因为「协同式B2B 交易市集」牵涉到许多企业内部的机密资料,发展这类的交易市集最先遇到的障碍是如何突破彼此之间的心防,以及最具主导交易市集的资格。笔者认为必须透过明确的游戏规则作为指导方针,以产业龙头为中心的供应链,将最具发展可行性。



产业支持型市集引领风骚

展望2001 年B2B 交易市集,由产业支持的交易市集(Industry Sponsored Marketplaces;ISM) 肯定是其中的发展要角,尽管有些还停留在「只闻楼梯响」的阶段,不过以产业本身挟其丰富的资源与资金,自然可以将战线拉长。对照于 2000 年网路界的悲惨景象,ISM 或许将点起另一线希望,甚至于吸纳前一波网路热潮所衍生的众多人力资源。Jupiter Research 指出,ISM 发展历程有五项重要指标,可用以检视其建构的顺利与否:领导地位的建立、技术平台的选择、成立公司、决定资本结构、建立企业经营模式。


不过,ISM 本身也不能够太过于一厢情愿,必须考虑到企业面临 B2B 交易市集时所采行的策略,企业仍会先评估加入与否,对其企业经营的影响程度。同时,交易市集的经营模式亦会影响到后续跟随者的参加意愿,单纯的交易撮合,显然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以智慧型中心的经营模式来强化资讯流通及处理的效率,或是整合内部系统的协同式经营,势必成为今年的主流。


相关文章
产学研齐攻航太3D列印
从Web Services看行动运算
从Web Services看行动运算
展望行动商务大未来
B2B交易模式之再探2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台达推出5G ORAN小型基地台 实现智慧工厂整合AI应用
» 欧洲航太技术展在德国盛大展开,全球吸睛 镭洋推出卫星通讯整合方案,目标抢占庞大的欧洲卫星商机
» 经济部促成3GPP大会来台争话语权 国内外大厂共商5G/6G新一代技术标准
» 经济部支持跨国研发有成 台欧双方分享B5G~6G规划
» 达梭系统收购IQMS扩展3DEXPERIENCE平台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J3QIXFKSTACUKW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