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迈向「2050净零碳排」先求共识 国际供应链须应变创商机
气候变迁无国界 数位科技协力解难题

【作者: 陳復霞】2021年05月11日 星期二

浏览人次:【5233】

2050年达成净零碳排是国际减缓气候变迁的共识,然而各国或企业无法单凭己力做到净零排放,因此也直接影响了国际供应链的能资源使用方式及共创共生永续之必要。


现今在COVID-19疫情造成社会与经济面临冲击的影响之外,其实我们还必须面对源自于气候变迁和环境恶劣形成的许多风险和危机。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全球风险报告》:全球最有可能发生的七大风险,包括极端天气、气候行动的失败、人为导致的环境破坏,以及生物多样性流失等都属于环境类风险,当中「极端天气」已连续五年名列「可能性最高的风险」第一名;观察近几年的报告趋势在在突显气候与环境的冲击,显示环境的问题已高过于经济的问题,成为全球莫大的风险与挑战。


世界经济论坛指出,科技创新是实现净零碳排的重要关键,有助于降低绿色技术的成本,甚至催生新型态科技。全球各国及企业要在2050年达到净零碳排目标着实非易事,工研院率先成立「净零永续策略办公室」推动零碳排平台,期望透过院内外跨领域整合产业的创新研究和科技研发,全院能够在2050年达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


工研院日前携手产官学研共同宣示朝向「2050净零碳排」努力。工研院院长刘文雄表示,工研院提出台湾2050净零碳排路径与产业技术发展策略蓝图,以技术科学思维,从能源供给面、需求使用面、产业制造面及环境面等四大面向,提出跨领域整合技术解方:一、能源供给面:例如电力供应零碳排,积极布建再生能源发电,整合院内外多样化的零碳电力资源因应供电需求;二、产业制造面:垂直整合达到低碳/零碳制造生产;三、需求使用面:消费及使用端行为改变;四、环境面:处理二氧化碳捕捉与再利用,例如导入先进负碳排技术,直接空气碳捕捉,以及将二氧化碳制成绿色碳氢化合物,希望连结各界跨领域专家共同推动跨域整合与产业创新,以减碳科技力推动台湾低碳转型升级,迈向2050净零碳排的永续未来。


友嘉集团总裁朱志洋认为台湾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在全球发电中得天独厚,在智慧能源领域有商机。至于工具机产业具有ICT和机械技术的优势,他以特斯拉为例说明台湾在零组件供应链占比高。他强调在制造端和生产端需重新思维,面临低碳时代,只有创新科技思维,才能持续成为赢家。若企业致力于发展低碳创新科技,除了改善企业能源使用效率,也可以带领企业进入新时代与商机,打入全球新的供应链,进而维持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图1 : 台湾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在全球发电中得天独厚,在智慧能源领域有商机,亦能够推进净零碳排的目标。 (source:mibiz)
图1 : 台湾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在全球发电中得天独厚,在智慧能源领域有商机,亦能够推进净零碳排的目标。 (source:mibiz)

台电公司是台湾电源电力供应端的主要来源,也是最大的碳排放者,台电董事长杨伟甫针对如何在净零碳排与极端气候下打造新电业,他由能源供给面向指出,电力产业自1980年代即面临第一波自由化之典范移转,2000年气候变迁议题掀起第二波能源转型典范移转,如今在各国大力推动再生能源与受极端气候影响能源供应下,电业已迈入第三波净零排放典范移转。台电公司面临减碳与气候变迁的挑战,持续推动再生能源开发,提供良好的电网环境,借以提升电力配占比,同时一步一脚印的减少现有碳排放量,从减少设施和配给调度来着手,并研拟气候调适策略,未来将参考国际净零排碳发展路径,跳脱传统框架,积极跨业跨域合作,迈向电业新时代。


ICT产业导入循环商业模式 共解全球气候危机

2050年达成净零碳排是国际减缓气候变迁的共识,已有欧美中日韩等128个国家,宣示2050年前达到净零碳排;占全球总排碳量1/3的中日韩也相继跟进;此外,美欧两大经济体将针对高排碳进口产品课征碳关税,此显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气候变迁已为世界趋势。苹果、微软、飞利浦等20个跨国品牌皆提出2050达到净零碳排的承诺,国际厂商陆续推出减少碳足迹的执行目标,其中苹果、Google等公司更将碳中和目标提前到2030年。对下游供应链来说,能源转型不只是环保、永续的问题,更攸关产业竞争力。


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或企业可以单独做到净零排放,跨国品牌的净零承诺也直接影响了供应链的能/资源使用方式。许多国际大厂已要求旗下的供应链厂商,承诺产品使用100%的再生能源,台湾是全球科技产业重要的供应链伙伴,又以外销为导向,跨国品牌需要台湾供应链的支持来履行净零承诺,而面对净零目标所牵动的国际政治经济情势丕变与金融脉动,必须承受相当大的减碳压力,净零承诺已成为台湾无法回避的国际责任。


「台湾每年有近三亿公吨的排放量,其中三分之一与外销出口相关,这部分的减排量,必须要和国际品牌合作才能达成。」台湾产业要打入国际供应链,就必须掌握关键。循环台湾基金会董事长黄育征指出,这其实是台湾的一个契机,不仅从制程优化开始,更有机会提出创新的商业模式,促进整个价值链的升级和创新,突破仰赖高碳排制造才能获利的局限。例如明基材料运用偏光膜生命周期,水资源的循环使用;二方企业结合干燥、热泵及环工技术的热泵式污泥干燥系统可减少污泥中的水份,节省大笔清运污泥费用;晋涌公司的震动膜分离装置能够解决静态膜分离中的膜片污染和堵塞问题,深度处理给水和废水处理,达到零排放,上述皆能具体实践循环经济成效。



图2 : 水资源的循环使用需要靠智能化水处理技术来协助解决问题。(摄影:陈复霞)
图2 : 水资源的循环使用需要靠智能化水处理技术来协助解决问题。(摄影:陈复霞)

气候变迁无国界,我们无法置身事外,循环经济如何协助台湾产业在气候议题上取得地位?黄育征表示,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要达到净零碳排必须从大量开采-制造-使用-丢弃的线性经济,转型到使用更少资源来满足需求,让经济活动不须仰赖资源耗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基金会提出「CC4CC」倡议(Circular Collaboration for Climate Crisis),期待台湾扎实的供应链基础,能够引领全球对话。台湾不应该只是生产基地,而是一个示范市场。他进一步指出台湾的ICT产业是全球电子电器用品的重要供应链,具有串连上下游的优势,将台湾打造为全球创新商业模式的示范场域,能够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气候变迁无国界 扭转局势靠数位科技协力

气候变迁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2020至2030年是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10年,也是我们能否成功扭转气候变局的关键。将气候暖化控制在1.5°C以内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并且刻不容缓。我们虽然不可能用现在的科技解决30年后产生的问题,但对于即将到来的危机与挑战无可避免,「2050净零碳排」是创新科技很好的商机,除了整合多元技术与既有资源,并且以更积极的行动加速实现永续发展的目标。


人工智慧(AI)技术发展对于应对气候变迁至关重要,藉由数位科技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协助采取更环保永续的作法。 2021年2月,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微软公司等企业共同举办「AI for the Planet」数位高峰会,共同探讨AI的未来发展与应用。加拿大魁北克(Qubec)AI研究机构Mila Institute表示正在研究透过AI将未来具体化产出图像呈现气候变迁的后果,并直接预测街道、房屋、学校或工作场所受到气候相关事件的影响程度,借以促使人们采取行动来应对减少灾害、维护居民生命和重视保护地球。


预估至2030年,AI及数位技术将有效应用在运输、制造、农业、能源及建筑等不同领域,而全球会达到10%~20%的减碳成效。 UNEP官员提及,距离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还有近十年的时间,其中有68%的指标尚待衡量,预期可以整合运用5G、物联网、人工智慧和大数据等技术做为确保永续发展的关键工具来保护地球。


此外,在提升生活水准和保护地球环境方面,其实半导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商亚德诺(ADI)继在2020年宣布发行业界首支绿色债券,总额高达4亿美元,协助持续投资创新以解决全球最严峻的难题。 ADI近期推动气候策略,发展规划至2030年实现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net zero)目标,其中包括至2025年公司的整体营运将100%使用可再生能源,至2030年时因应整体价值链的碳排放问题(包含第三类排放),借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且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此为推动企业永续发展的全球最大国际组织,由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1万2千多家企业和3千多个非商业机构签署组成。并且加入「1.5度C企业目标」行动,承诺设定符合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的减排目标。


气候变迁对于环境造成的影响甚巨,无论是干旱、生态系统变化、风暴的严重度,还是森林大火造成的破坏,现今的规模都是过去的两、三倍。此外,全球正面临着人口老化、城乡差距和资源紧缺等挑战,各行各业也在掌握相关资讯观察及预测结果,以期试算出气候变迁相关的机率风险。


日本政府近期拍板福岛核废水将于2年后排入海,引发多国抗议,原因在于人们意识到海洋和气候并非两个独立的系统,实为一个整体系统中的组成部分,这个系统覆盖整个以海洋为主体的地球,并且影响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



图3 : 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与ADI共同成立海洋与气候创新加速器,希??因应开发解决方案以恢复海洋生态环境。(source:WHOI)
图3 : 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与ADI共同成立海洋与气候创新加速器,希??因应开发解决方案以恢复海洋生态环境。(source:WHOI)

碳排放是因应气候变迁的核心。海洋是得以抵御全球暖化最重要的防护机制之一,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WHOI)与ADI共同成立海洋与气候创新加速器(Ocean and Climate Innovation Accelerator;OCIA)。透过海洋与气候创新加速器,ADI投入工程与技术资源,致力于提升关注海洋在因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关键角色,从而更了解海洋如何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并开发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恢复海洋生态环境,协助减轻因全球暖化而带来日益严重的各种威胁。 ADI并承诺在三年内针对该联盟提供包括育成及加速两类资金300万美元的援助。


不论是全球气候危机带来的全球气温升高、灾难性气候事件,以及生态系统破坏等的影响,台湾为国际供应链中的重要角色,除了政府积极推动绿电、循环经济及低碳排废之外,许多制造大厂也投入碳中和行动,唯有汇聚众人智慧,群策群力唤起净零永续的共识,共创共生以期抢攻全球绿色供应链市场商机。


**刊头图(source:Tech Explorist)


相关文章
具备超载保护USB 供电ISM无线通讯
以GMSL取代GigE Vision的相机应用方案
运用PassThru技术延长储能系统寿命
台湾2035年十大跨域趋势重点及产业
巨磁阻多圈位置感测器的磁体设计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帆宣与隹世达合组「达宣智慧」公司 启动智慧医疗引擎
» 台湾三丰携手SAP 转型上云 巩固量测仪器市场优势
» 镭洋叁与美国华盛顿卫星展 展示立方卫星成果和地面设备追星技术
» IDC:2023年亚太区PC市场衰退16.1%
» 经济部提供融资协助工具机拓展海外市场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3J7EYZPKSTACUKC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