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给我完美的New TV遥控器
Remote or Not?

【作者: 劉佳惠】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浏览人次:【8260】


一直以来,传统电视遥控器的使用经验总为人诟病着。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在微博上曾这样描述:「现今的电视遥控器拥有最糟糕的用户体验,大部分的键用不到,经常用的键又特别容易坏,绝对是最悲的设计!」


微软首席长Steve Ballmer说过:「我们不得不考虑把手机变成一个万能遥控器。」贾伯斯也说过AppleTV将会消除一大堆遥控器的混乱,他说:「TV,将会是你能想象的,『最』单纯的用户接口,并能够消除客厅里一大堆遥控器所造成的混乱。」


遥控器文化的改变正考验着整个电视供应链的智能。那么,你是否有想过,什么样的情况,会让微软「不得不」考虑把手机变成万能遥控器?又,或是什么样的操控接口,才是贾伯斯心中最单纯的接口呢?



图一 : 遥控器只管开关机、转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遥控器将会变成一个社交工具,并成为和内容做互动的接口。
图一 : 遥控器只管开关机、转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遥控器将会变成一个社交工具,并成为和内容做互动的接口。

New TV的复杂 造就了遥控器变革


当然,并非所有的人都希望淘汰遥控器。然而,却也带出了背后代表的意义,这个现象是:New TV真的太复杂了!


因此,各大厂争相转入遥控领域,希望可以满足未来电视网站浏览的功能。但目前大多数网站的浏览行为如点击、拖移、放大、缩小等功能,在电视上进行诸如此类的操控依旧有相当大的难度。


2010年,Sony推出Google TV,并针对遥控器来了一个大胆尝试,Google电视遥控器有着众多的按键,大到需要用两只手操控,才能对电视选单进行控制。新汇流基金会执行长李学文说明:「遥控器只管开关机、转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遥控器将会变成一个社交工具,并成为和内容做互动的接口。」但到底哪一种操控才是下一个潮流呢?


目前在许多电视机厂与电视品牌的努力下,也已经出现不少人机接口解决方案,尤其以三星电子一直希望能够藉由新的操控思维,抢攻市占率,积极尝试。


在今年九月的德国IFA展,三星展出55吋Smart TV ES9500 OLED电视以及75吋超薄LED电视ES9000这两款机型,皆具备目前较为通用的三项操控方案:其一为新型触控版遥控器Smart Touch技术;其二声控、手势以及面孔辨识遥控Smart Interaction技术;其三为以Android、iPhone或iPad操控的应用程序。


触控遥控器、声控、体感,都可能是下一代人机接口的操控王。虽然目前尚无法看出到底哪一种操控方式,会成为最后的主流赢家。每一种操控模式都有其优缺点,不过,观察三星的New TV可以知道,以「通吃」的作法,而不是压宝在某项技术上,并观察用户的回馈,似乎是一个明智的法子。


最好的遥控在哪里?

1. 语音操控


拜赐于自然语音理解的技术渐趋成熟,专精人工智能与语音识别的Nuance Communications公司目前也正积极研究将麦克风嵌入起居室的墙壁中,希望让原本掌控电视机的遥控器—消失,其高级产品及市场经理孙晓欣表示:「Nuance的目标要破坏遥控器,让遥控器消失。你,准备好了吗?」


Nuance大中华区总经理郑裕庆强调,通过语音操控,人们无需再历经繁琐而复杂的用户接口操作,只要通过自然语句说出意图,便可执行。


不过,NPD DisplaysSearch却认为,若要加入语音操控,北美的New TV至少需要3种语言,如英语、法语以及西班牙语;在西欧,起码至少需要16种语言;而在亚洲地区,则有复杂的方言与地方口音,加上许多国家有支持少数民族语言的法律规定,最终,可能一台电视会内建高达80种语言。


看来,语音操控有两个层次上的挑战性:其一,设计内容必须限定于一套固定的命令集,其二,则必须具备复杂的计算机运算以及自我学习的功能,才能分辨不同语调的弹性以及类似发音的状况。


2. 体感、手势操控


2010年,微软推出Xbox 360体感配件Kinect在游戏市场成功后,成功带起以身体、手势替代键盘、鼠标的体感风潮,如今也延伸至电视市场,利用体感的方式,让观众只要挥挥手就可以轻易控制电视。


目前三星、LG与APPLE都积极将手势操控导入电视,尝试将感测镜头内建于电视中,让手势直接取代遥控器,希望能摆脱遥控器。目前三星将「手势操控」导入Angry Bird TV Apps,玩家只需用「挥手」和「握拳」两个动作,即可操控电视,也可左右摆动手势操控网页,光标同步移动,并透过握拳进行点击;LG正发展利用手腕转向控制音量以及频道;Apple取得iPad的3D手势辨认专利,未来也有能力在Apple TV上大展身手,希望能引导体感进入智能客厅中。


3. Second Screen!手机与平板!


人手一机的时代,或许智能手机将取代遥控器,与New TV完美结合。李学文指出,随着Second Screen的应用发展,如今多数智能手机与平板计算机皆可安装遥控电视的App功能。除了遥控功能,透过后端设定,这些App不仅能让企业精准知道消费者收视行为,且可同时提供电视节目时间表管理、观赏节目建议等额外信息,增加收看电视的广度与深度。


微软的「Xbox SmartGlass」即是一例,类似Google的Project Glass,透过虚拟现实眼镜,加入动作辨识功能,能和许多装置结合,不仅可将手机变为遥控器,也让装置播放的影片可无缝转换到电视上,除了可在自家的Windows装置使用,同时也支持iPhone、iPad和Google的Android装置,让客厅转换成虚拟现实游乐场。


台湾工研院近日展出了让手机也能变成遥控器的「Android体感遥控技术」,透过Android手机下载安装体感遥控App后,手机就能和电视的专属机顶盒连上线,运用手机内建的触控和G Sensor功能,Android market里成千上万种游戏,全部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充分运用肢体活动的大电视体感游戏。


工研院南分院云端服务中心技术推广部经理林瑞堂接受专访时表示:「我们认为,随身携带的手机就是最好的遥控!」他解释,手机是用户最熟悉、最习惯的物品。若作为遥控装置,就能够体验到最自然的操控情境。这项技术,好比写一个虚拟程序去催眠电视,让它被手机遥控。这项软件创新对电视制造商来说,或许将让遥控器成为过去式的产物。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须努力


就目前来看,要完全实现New TV的操控,单一遥控模式基本上无法实现,眼看着New TV成为热潮,但遥控整合UI这件事,却一直没有新的突破让消费者满意。


不论是加入陀螺仪还是触控功能的电视遥控器,以语音沟通、以体感或手机取代遥控器,甚至各项终端整合的技术,虽是百家争鸣的时候,都依旧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三星「Hi,TV」的声控功能,实际使用时,这些语音指令经常被忽略或执行错误,甚至必须重复多次;手势操控同样令人失望,经常失误、不顺畅,且有许多网页不适合利用手势控制。林瑞堂反问:「以文明角度来想,用户真的会喜欢在没有生命的电视面前手舞足蹈吗?」


林瑞堂继续说明,对于电视来说,手势操控或是语音操控有没有必要性,是否是最自然的方式,争论依旧没有定案,但确实还有它的市场。


如前所述,目前没有一项遥控方式可以满足所有电视人机接口的需求,许多遥控方式给消费者带来的多是概念、是所谓愿景的描绘,却并不实用。李学文批评:「电视现在依旧死气沉沉,没什么新东西。」


看来,New TV遥控整合接口,还必须靠厂商从硬件端、系统端、软件端以及使用体验的周全考虑,加上多终端整合的概念,才能具有创新想法,带给消费者不同体验。


多终端整合的互动潮流


根据Patently Apple报导,Apple在发展电视的同时,也同时申请一项与电视相关的专利,他们称之为「Advanced TV Remote」。


据悉,这项专利描述了包括一台/多台电子设备、一台显示器以及一台遥控器所组成的媒体系统,并可以看出苹果未来的遥控器,能够透过自动对应程序来遥控电视;或是利用遥控器拍照并传送到iCloud进行分析,并以虚拟方式遥控DVD或DVR等视听设备。


从这样的专利中,我们可以窥见苹果对于家庭视听体验整合的野心,也能看出多终端整合互动的能力,将会是未来电视发展的重心。


以目前多媒体共享技术来说,Apple握有Airplay技术实现装置间的共享;Samsung以Allshare技术建构其Smart TV,它结合DLNA及云端服务,让用户在家庭网络以外仍可存取媒体档案。LG也有其Smart Share,Panasonic同样支持DLNA链接。


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技术自从2004年发表,耕耘数字家庭市场已久,目前支持DLNA已是New TV的必备功能。根据DLNA协会调查,2010年就有1,153款电视申请DLNA认证,如三星、Sony、日立以及东芝等,预计2012年将会达到2000款以上电视采用。



图二 : 四大厂商视讯终端链接技术比较 数据整理:刘佳惠
图二 : 四大厂商视讯终端链接技术比较 数据整理:刘佳惠

DLNA让家里的装置,在同一网络下,装置们之间能自动搜寻对应,进行同步或影音传输,不需驱动程序或转接线链接,底层网络协议采用以太网络(Ethernet, 802.3)和Wi-Fi(802.11 a/b/g/n)标准。DLNA协会允许业者以其功能为基础再行附加自有功能名称,如宏碁的Clear.Fi、华硕的MyNet。


李学文分析:「云端加终端优化才是电视未来最大的商业模式。」足见,电视的发展,或许会让「终端」这个词,开始蜕变成另一种「云的终端」新概念。(刘佳惠)


相关文章
以协助因应AI永无止尽的能源需求为使命
低 IQ技术无需牺牲系统性能即可延长电池续航力
P通道功率MOSFET及其应用
运用能量产率模型 突破太阳能预测极限
新一代4D成像雷达实现高性能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瀚??引进智能家居系列产品上市 推进连网增速新趋势
» 工研院CES展後赋能科技创新 掌握AI产业链商机可期
» 国科会TTA偕新创团队挑战CES 2024 共创全球科技产业新纪元
» 圆展4K双镜头声音追踪摄影机获台湾精品银质奖
» 摩尔斯微电子与Xailient合作改变智慧型摄影机前景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K69J9O8STACUKR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