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台湾生产力4.0不怕机器人换人
提高智慧化人均产值

【作者: 陳念舜】2015年07月15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5243】

当机器人逐步成为智慧自动化核心要素之一,其与人类社会关联性也越来越紧密,如何能用来解决高龄少子化缺工问题的推力,又避免冲击目前就业人口的拉力?将是机器人产业维持成长的关键。如推进大陆在2013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的主要动力之一,便是源自于当地严重的缺工及工资上涨问题,进而提升制造业价值链。


图一
图一

台湾即将扩大推动的1+8年「生产力4.0计画」,也期望可缓解从今(2015)年起,15~64岁工作年龄人口逐年递减的威胁。最终能以智慧机器人取代生产制造,而高素质人力则用来操作智慧工厂,实质提升人均生产力,摆脱薪资停滞痼疾。目标希望能在10年内,让员工「321翻转成为123」,从现行「3人领2分薪水,完成1分产能」,变成「1人完成2倍高值化产能、领3分薪水」 。


除了经济部技术处针对「生产力4.0核心技术研发策略」议题,所提出之高生产力核心技术架构已将网实系统(CPS)及智慧机器人、数位设计/模拟、人机协同、精密机械等,纳入智慧制造应用服务层;教育部也整合劳动部、科技部、经济部意见,针对「工程智慧科技人才培育与产学连结策略」议题,提出该培育技术整合应用的人才,以及让「操作员」晋升为「控制者」及「管理者」的产业从业人员。


扩充人机协同应用情境衍生智慧自动化商机


其中,根据工研院IEK先前剖析台湾智慧自动化产业迄今发展,可概分为3阶段:生产力1.0资本密集产业(1982~1911)、2.0技术密集产业(1991~2001)、3.0创新密集产业(2001 ~2011),前两阶段人均产值分别成长81%、60%;期望进入生产力4.0前期(2011~2015)智慧密集产业后,能透过工业机器人整合智慧自动化系统,为制造业提升生产效率/良率,增加产能及营收;延长高素质人力的工作年龄,每人可教导多台机器人,同时节约企业人力成本、解决未来劳动力不足问题。


智慧工厂也从传统自动化「以(机器)人换人」的概念,陆续从多机器人工作单元转换为多机协调合作,到更智慧化的人机协同作业。让人不再提供单纯劳力,而是做为决策及管理者,执行复杂及需要判断的作业,达到即时弹性调整产线和优化升级的目标;机器人则可从事重覆精密动作,再整合多轴关节、人机协同、3D视觉辨识、力量感知、顺应关节等多项控制技术,提升快速应变和多方​​沟通能力,贴近现今需求快速变动的市场。


并为了因应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线制程更换频繁,技术需求更为智慧化,可选择智慧上下料、智慧插件、智慧锁固、智慧搬运等技术发展。近年来经济部工业局推动智慧自动化产业发展,也开始重视创造应用情境,透过选定重点领域产业,辅导业者建置智慧自动化整线示范案例;并让其他厂商亲自参访、观摩现场并彼此交流,以扩大成效,回头改善工作环境、提升运筹能量。


近期选择示范观摩的台励福公司主要生产CNC冲床、折床、雷射切割及复合加工机、旋臂钻床等产品,为全球前10大钣金工具机品牌厂商。于厂内发表的「先进复合化多用途钣金加工解决方案」架构,便由工研院负责系统整合、硬体设计,加入台励福提供设备及硬体制造,最终进行系统验证。从CNC折床、雷射切割机、工业机器人等单机智动化作业开始,到连结自动仓储设备上下料,进行整线连结智动化生产。


分别采用工研院开发的20kg荷重等级6轴工业机器人、视觉定位技术与机构,加上走行轴整合台励福折床,进行钣金件上下料及折弯制程;并由机械取拿手及其搭配之阵列式吸盘组与平整度感测器、厚度感测器,快速取放物料;通过平行移动平台,整合雷射切割复合机。


建议采取划时代革新敉平台湾机器人技术缺口


有别于日本FANUC以「渐进式革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为机器人发展主轴,长年来以NC技术的知识为基础,逐步累积产品改良所生的革新发展;至今仍以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方式、CNC融合机能与视觉技术应用、挠性伺服夹爪开发、绿色人机协同作业机器人等技术,持续为产品附加新功能的渐进式革新,来拓展全球市占率。IEK建议台湾厂商,在工业机器人应采取「划时代革新」方式,朝特定需求方向推出新品或技术,突显产品独特性,竞争力速度就会不断提升。


而随着相关硬体技术与系统整合能力渐趋完备,在技术处「高生产力核心技术架构」下,也将体感与方位感测、感知与驱动、力量与振动感测、伺服驱动与控制等元件,列入感知层所需元件。亦是台湾研究法人机构近年来,积极布局之手眼力机器人技术、产品和自动化系统整合等服务。


依IEK指出,现今台湾工业机器人产业仍有多处技术缺口亟须敉平,包括:设备与机器人整合服务上,控制器在通讯规格的支援度;关键零组件之谐波式减速机,仍有些许技术差距;多轴关节型机种面临严酷的市场竞争,且未具量产的成本优势;控制器精度、讯号回授速度,影响同步控制极限;泛用型多轴多系统精密运动控制平台中的台制伺服马达,无法支援国外控制器与高解析度编码器;3D视觉定位模组及演算法,与手臂末端搭载的夹爪、治具、力量感测器等零组件搭配,将是影响机器人精度的关键。


工研院也为此,特别开发出「MIO」系列智慧机器人,其中:M(Motion)系指快狠准,能有效提升机器人快速取放时的精度、速度,并达到最佳化运动轨迹;I(Intelligence)则强调易用,使用者只须以顺应教导操作,省下编程耗费的大量时间,搭配智慧感测视觉/力量功能、具备自我检知能力,将可用于CPS模拟产线制造到实际生产流程,藉由已知机器人「绝对精度」,对应周边安装的装置与工件座标,来确保虚→实整合效果;O(Orchestration)具备手眼力运动控制、协调特性,以及软体加值平台,相对降低了硬体成本。


目前自主开发成功的MIO控制器,已可在高速运动时,利用机械臂模型建置/参数鉴别技术,识别复杂动态效应,以及振动抑制补偿技术,用于快速稳定取放;采不同速度设定,让转角轨迹一致,在闪避固定障碍物的轨迹上调整速度,或调整固定转角轨迹的运动时间。


同时提升机器人绝对精度,省去外加硬体成本,就能从远端提升整体机器人绝对精度,使6轴机种绝对定位精度达0.3mm之内;以及无须额外力量感测器之顺应教导技术,可用于取放、涂装及组装应用,进行自我碰撞感知、环境冲击停机保护机制等硬软体设定。


其手眼协调能力,不仅可借机器人+摄影机手眼校正、多角度视觉辨识与30Hz处理速度,达成快速取放工件需求;采用随意堆叠工件上料整列技术,通过3D工件视觉姿态辨识技术,从彼此部份重叠的工件里,分辨出个别工件,以及视觉二次定位技术协助机器人,将工件转换为整列后摆放的姿态。


相关文章
新一代4D成像雷达实现高性能
蜂巢服务和 Wi-Fi 辅助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追踪贵重物品
2024年嵌入式系统的三大重要趋势
利用微小型温湿度感测器精准收集资料
以模拟技术引领液态矽橡胶成型新境界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微星叁展E-Mobility智慧移动 发表Eco系列充电桩全面上市
» Fortinet即时网路安全作业系统升级 赋能企业强固网路防御
» 洛克威尔自动化大学开课 完善生态系方案驱动工业全面升级
» 宏正3月合并营收4.34亿元 USB周边设备占比高
» 东元TMTS展出全系列IE5马达 助产业晋升绿色智慧工厂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H41N430STACUKN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